本刊記者/魏曉文
?
湖南企業科協工作的新局面
本刊記者/魏曉文

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企業科協在推動創新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據不完全統計,2013至2014年度,湖南省共有500多個企業參加“講理想、比貢獻”群眾性科技活動,參與的科技人員達11萬人次,共立項3.2萬項,節約成本2.7億元,增加收入8.1億元。但此前,湖南省企業科協聯合會歷經多次主管部門和工作業務變遷,無法完全發揮出聯合會的工作特點。2015年,湖南省企業科協聯合會召開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暨湖南省企業科協工作會議,工作進入大踏步發展階段。
在此次會議上,分管企業科協和學會工作的湖南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廖任強作了《服務企業謀新篇,創新驅動助發展,努力開創企業科協工作新局面》的工作報告。全省14個市州81家企業的董事長、黨委書記、正副經理、企業科協秘書長及分管企業科協的科協領導共108名代表參加會議,選舉產生了新一屆理事會理事長、副理事長和秘書長。
會議組建成立了中國科協認可的、湖南第一家以何繼善院士領軍的、區域性的湖南省企業科協聯合會創新聯盟,參加會議的81家企業及全省24家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院士團隊加入首批企業創新聯盟。這標志著在新常態下,以企業科協組織為依托、以自主創新的技術交流和技術融合為載體、以激發和促進企業和行業之間自主創新為目的的全省企業科協聯合會工作新征程的開始 。
為充分了解企業科協現狀,使企業科協的功能得到充分發揮,聯合會對湖南省上百家企業進行了調研,聽取理事代表對企業科協工作的建議與需求,總結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和問題產生的原因,研究提出了推動企業科協發展的思路、對策與措施,為企業科協今后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借鑒與參考,并向省科協提交了《關于加強企業科協組織建設的建議》。
2015年8月26日,湖南省企業科協聯合會組織人員到寧鄉經濟開發區開展企業科協工作和企業“雙創”工作專題調研,走訪松井新材和楚天科技兩家高新技術企業,提出要加強企業科協工作的典型示范引領,通過點線面結合,使企業科協基層工作得到整體提升。
2015年9月,為使企業科協創新工作有平臺、有抓手,工作實施過程有政策、有依據,湖南省企業科協聯合會積極與湖南省國資委聯系,雙方領導經多次協商,出臺了《關于加強國有企業科協組織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對全省國有企業在新形勢下,企業科協組織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具體的指導。《意見》對新常態下引導和帶動國有企業科技人員積極開展自主創新、主動融入經濟建設主戰場具有極強的政策推動和引領作用,并且為企業科協組織建設的發展壯大提供了政策和資源支撐。

湖南省的科研人員進行技術攻關
2015年8月,在省企業科協聯合會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上,湖南省企業科協聯合會創新聯盟同時成立,創新聯盟獲得了中國科協重點項目支持。項目組織會員單位共同開發“原油膜強化傳質預處理技術”,通過開展技術論證、技術合作與研發、信息的交流和探討,著力解決原油預處理能耗大、成本高、環保壓力重等問題,有效加速了油品質量升級改造、促進節能減排、推進湖南新型工業化的進程。
2015年10月,湖南省企業科協聯合會主動作為,積極向業務主管部門湖南省科協領導匯報,承接政府職能轉移工作。目前已承擔湖南省科協“企業科協組織建設與自主創新”的決策課題研究,為“十三五”期間,企業科協在國有、民營和混合制企業中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實際操作建議。為使更多的企業科協創新聯盟成員受益,搭建互利共贏平臺,企業科協聯合會多次與湖南省經信委進行交流與溝通,目前,正與經信委聯合策劃,組織對全省中小型科技示范企業代表進行“技術創新能力提升與科技成果轉化”專題培訓,真正發揮企業科協是企業內的科技服務器和服務人才成長的科技驅動器雙重作用。
2015年12月,湖南省企業科協聯合會與湖南省科技廳技術創新方法研究會協商,探討雙方共建共享為企業科技服務的資源、平臺與人才,有效增強企業科協創新聯盟為企業科技服務的實力。
為推動和深化企業和學會之間的技術協作,充分利用現代“互聯網+”技術,加強對企業科技工作者技術創新活動的引導,促進“講理想、比貢獻”活動持續深入廣泛的健康發展,增強“講理想、比貢獻”活動在企業和全社會的影響力,企業科協聯合會探索出了一種在企業深入開展“雙創”活動的新模式和新路徑——動態“講理想、比貢獻”模式。目前已在中國石化長嶺煉化公司成功實踐,動態“講理想、比貢獻”模式的創立,打破了時空和人員的限制和經費困難的壁壘,利用省級學會人才技術資源,形成了協同解決企業技術創新難題動態攻關團隊,解決了企業信息孤島、知識過載、人才流失等問題,實現了科技人員知識貢獻的永久性保護和動態升值,提升了企業和學會科技人員創新熱情,營造了創新氛圍。動態“講理想、比貢獻”創新模式的成功實施,涌現了一批典型應用案例,培養了一批創新型人才,形成了特色的標桿性示范,在企業科協中已成功推廣應用,為企業引入了更多的學會資源,讓更多企業受益,營造更強、更實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氛圍。
2015年9月,為支持內蒙古當地的創新發展,提升石化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湖南省企業科協創新聯盟聯合全國石化行業企業科協創新聯盟組織了一批國內石油、化工和能源環境領域權威專家,攜帶7項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節能環保技術赴內蒙古開展科技服務,為當地石化和能源企業解決技術難題,引入科技成果,受到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及政府部門領導的高度重視和熱烈歡迎。
2015年11月,湖南省新材料產業創新聯盟成立。依托中國工程院院士桂衛華及其技術團隊,聯合天橋起重、楚天科技、杉杉新材等上市公司,打造智能制造的新高地。新材料產業創新聯盟構建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通過高校、科研院所與優質企業的強強聯合,利用外腦組織創新團隊與企業研發人員聯合攻關,解決企業的關鍵性技術難題。用工業互聯網構建中國制造的協同創新體系,驅動知識信息的流動,達到優化整合,補足湖南省制造業開發能力弱的短板,為建設“中國制造2025”制造強省作出新的努力。
同時,企業科協聯合會充分利用“院士工作站”智庫資源,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
院士專家工作站是智企合作的有效工作模式,也是湖南省企業科協創新服務工作常態化、項目化的有效載體,更是深化“雙創”活動內涵的有效形式之一。為了使企業創新服務工作與省科協院士專家工作站工作有效對接,企業科協成立了以理事長牽頭,理事會成員單位參與的7人工作協調小組,兩個月時間走訪企業7家,通過網絡、電話咨詢企業107次,發放企業需求和難題征集表276張,收集整理企業技術需求187項。這些工作落實了企業和院士專家工作站之間的雙向需求對接:一是將企業需求以項目推介會形式,向院士專家團隊發布,幫助和推進企業與工作站項目合作;二是把工作站的項目成果經過轉化和推廣,使院士專家團隊的項目與企業對接,促進企業自主技術創新。目前,湖南省已建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35家,進站工作院士51位,院士團隊專家278名,企業與院士專家站合作開發項目89項,對接項目37項,1287名企業科技骨干參與了項目研發,幫助企業解決尖端技術難題107項,申請發明專利41項,為企業帶來直接經濟效益11.7億元,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企業科協作為企業科技創新工作的助推器和科技中介服務組織,必須想方設法保持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借助“企業科協科技信息一站式服務”和“一線工程師培養”等項目平臺,為企業自主創新和培養創新人才服務。2015年,企業科協組織舉辦了7場“企業科協科技信息一站式服務項目推廣暨專利工程師培訓班”和4場“一線創新工程師培訓班”,共有568家企業參與,為企業培訓專利工程師1257名,培養一線創新工程師3015名。這些培訓班幫助企業成立620個創新小組,這些創新小組常年為企業創新發展服務。企業科協工作使得新增注冊企業達300家,新增典型案例67個,產生新技術、新專利共19項,研發新產品2項,企業應用合理化建議17523條,為企業產生直接經濟效益20.37億元。
2015年,湖南省企業科協工作在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由粗放到精準的具體實施中,逐步形成以“講理想,比貢獻”活動、院士專家工作站、企會協作、基層創新服務站(項目帶動制)、企業科協組織建設、企業科協創新聯盟六位一體的工作創新模式,并初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