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劉紅偉
?
服務企業科技創新的河北路徑
本刊記者/劉紅偉

“哪里有科技工作者,科協工作就做到哪里;哪里科技工作者密集,科協組織就建設到哪里;哪里建立科協組織,建家交友活動就開展到哪里。”中央書記處對科協工作做出重要指示。
服務企業科技創新,是落實“六個哪里”指示精神的應有之義。
近年來,河北省科技工作者服務中心(簡稱:中心),按照中國科協和河北省科協的總體部署,緊緊圍繞促進企業技術創新實際需求,以聚集科協系統優勢資源為依托,以構建院士專家工作站、科技信息服務站為重點,大力推進企業(園區)科協組織建設,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為推動企業深入開展技術創新、加快轉型升級作出了重要貢獻。
“講、比”活動是我國科技工作者推動科技進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創舉。
“新時期的發展形勢賦予了‘講、比’活動新的時代內涵,倡導把實現個人價值、企業發展同民族復興、國家富強緊密結合起來,為實現‘科技夢’、‘中國夢’而奮斗。”河北省科技工作者服務中心主任王建樓表示。
中心結合新形勢、新要求,在深化“講、比”活動主題,豐富“講、比”活動內涵,拓展“講、比”活動范圍,充實“講、比”活動內容和提高“講、比” 活動實效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
一是深化“講、比”活動主題。中心將“講理想、比貢獻”活動提升為“講理想、比創新、比貢獻”活動。堅持以“提高員工素質,增強創新能力”為主題,把“講、比”同企業的技術創新相結合,同企業的發展相結合,同企業的技術引進、消化吸收相結合,同企業廣泛開展的提合理化建議活動相結合,積極為企業科技進步服務。
二是健全完善相關制度,豐富和拓展“講、比”活動內涵。中心細化“講、比”活動工作流程,突出抓好立項、評審、考核、表彰等各環節工作,提高活動質量和效益。將“講、比”活動與其他服務企業技術創新活動有機結合,納入“講、比”活動評選表彰范圍,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三是加強組織領導。中心充分發揮 “講、比”活動領導機構的作用,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大力推動基層組織建設,不斷提高領導和指導水平。推動組織機構向基層延伸,培養了一批基礎工作扎實、活動具有特色、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企業科協、園區科協等,充分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
四是營造良好創新環境,充分利用研討會、座談會和媒體、網站、簡報等多種形式,加大典型事跡宣傳力度,增進科技工作者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吸引更多企業和科技人員參與到“講、比”活動中來,營造良好創新環境。
同時,中心還以國家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所在企業、河北省屬企業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等高新技術企業集中、民營科技企業活躍、創新創業氛圍濃厚的區域為重點,引入“院士專家企業行”、科技信息服務、創新方法培訓和創建院士專家服務中心、院士工作站、科技專家企業工作站等活動載體,組織動員廣大企業科技工作者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性創新活動。
“講、比”活動的開展,有效地帶動了河北省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的蓬勃開展,在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培養創新科技人才、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弘揚創新文化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
院士專家工作站是中國科協圍繞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組織和動員廣大科技工作者服務基層、服務企業的有效形式,是科協組織緊緊圍繞企業創新發展需要,促進產學研用有效結合的創新服務平臺。
“院士專家工作站是中國科協的一個創舉,系‘科協牽頭、政府推動、院士參加,企業為主’的一種產學研結合的有效形式。”王建樓認為。
2008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咨詢服務中心的指導下,河北省正式啟動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工作。經過幾年的發展,目前已形成了院士專家服務中心(主要建在園區)、院士工作站(與省委組織部、省科技廳共同建立)、科技專家企業工作站分類建設的院士專家服務企業科技創新體系。
“管理規范、制度健全”,是河北省院士專家工作站工作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中心先后制定院士專家工作站管理辦法、評選標準、考核辦法等文件,每年按照“年初組織申報,年中考察、活動推動,下半年按條件審批、掛牌”的方式,積極推動河北省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的規范發展。
根據企業創新實際需求,中心積極推動了多家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經濟開發區、產業集群等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重點培育和扶持了一批科技含量較高、項目實施預期較好、產業升級帶動作用明顯的院士專家工作站,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
此外,中心還按照中國科協“共建共享、以用為本、管理有序”的要求,建立了《專家(院士)工作站基本信息庫》、《專家(院士)信息庫》、《企業難題需求庫》、《科技成果庫》等數據庫,為建站工作提供了人才資源保障,充分發揮了院士專家工作站在發現、培養、舉薦企業創新人才等方面優勢作用。
2015年,河北省共建立院士工作站35家、院士專家服務中心6個、科技專家工作站32家。在石家莊、唐山、滄州、衡水、保定、邢臺等地開展“院士專家企業行”活動,服務企業100多家,企業與專家簽訂合作協議80多項。該項工作榮獲中國科協“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示范單位”稱號。
科技信息服務工作是中國科協確立的服務企業創新重點工程之一,國家副主席、中央書記處書記李源潮曾給予充分肯定并作出重要批示。
2010年,河北省科協正式開展科技信息服務活動。
中心針對企業在技術創新中面臨的科技信息問題,從系統組織、專家智庫、科技成果、數字資源支撐、交流通道五個方面著手,全力打造出科技信息服務企業的“五大平臺”:
其一,構建了產學研協作創新平臺,完善系統組織體系建設;
其二,構建了院士專家服務平臺,完善專家智庫建設;
其三,構建了數字信息(萬方/超星/專利之星等)支撐平臺,完善網絡支撐平臺建設;
其四,構建了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完善科技成果庫建設;
其五,構建了科技專家與企業交流平臺,完善交流通道建設。
“五大平臺”的建設,打造了一個“服務有抓手、技術有支撐、服務有保障、交流有通道”的技術創新服務體系。

專家深入企業指導技術創新
此外,中心將科技信息服務與河北省科協組織開展的“百家省級學會進百企”活動緊密結合,發揮學會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網絡齊全、聯系廣泛的獨特優勢,組建工程技術專家服務團,篩選重點幫扶企業,針對企業技術創新難題,引進高端人才技術,組織專家提供“一幫一”對接服務。
他們還積極發揮科協與科研院所、高校聯系密切的優勢,采集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技成果,構建科協科技成果庫。截至目前,中心的科技信息服務工作累計服務企業600余家,培育100個企業應用科技信息創新的典型案例,培訓專利應用工程師700名,取得經濟效益1.2億多元。
2014年,中心在執行項目任務工作中,保質保量完成項目任務,因績效突出,通過項目評優,獲得中國科學技術咨詢服務中心的獎勵。
“一線創新工程師培養”,是中國科協企業創新服務中心貫徹落實《中國科協“十二五”規劃》精神,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服務基層一線技術創新的重要舉措。
“我中心以服務企業創新為宗旨,以建立企業創新服務體系為目標,重點開展了一系列以一線創新工程師培養、科技專家園區行等為重點的助力企業技術創新水平提升方面的工作。”王建樓介紹。
中心在河北省選擇一批科技工作者集中、技術創新活躍的企業,組建一線工程師“創新方法小組”,發動企業科技人員在本職工作崗位開展以創新知識技能培訓、創新競賽、推廣應用創新方法、取得技術創新成果等多種類型的活動。
同時,中心還結合實施“創新驅動助力工程”、“學會創新和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等,推進企會協作創新計劃實施工作。積極鼓勵行業專家、省級學會面向基層和一線科技工作者廣泛開展層次不同、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學術交流活動,鼓勵科技工作者的基礎性、應用性研究,以高水平的交流研討活動帶動基層一線技術創新。組織具有豐富經驗的創新方法應用專家以及企業研發人員圍繞企業重大攻關課題進行聯合攻關,通過攻關培養了一大批推廣應用創新方法的技術骨干和師資隊伍。
2014年,河北省在河北科技大學、石家莊市科技中心、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科協、石家莊市6411廠、鹿島V谷科技工業園區、固安生物產業園、邢臺經濟開發區等8家單位建立創新方法培訓基地,舉辦創新方法培訓班30多期,培訓科技人員近萬名。
2015年,舉辦創新方法培訓活動7次,開展創新報告會2場,培訓科技人員1136人,系統培訓TRIZ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及工具,培育企業創新方法應用能力,培養高水平創新研發團隊。
“科協基層組織是聯系一線科技工作者、企業領導者和基層員工的重要紐帶。開展科協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對于調動和發揮廣大科技工作者投身創新型國家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王建樓如是說。
河北省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是我國重要的糧棉產區及工業基地之一,工業生產中的一些行業和產品在全國居重要地位。目前全省形成了新能源、汽車、電氣、煤炭、紡織、冶金、建材、化工、機械、電子、石油、輕工、醫藥等優勢產業為主體的工業體系。然而,全省科協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的現狀并不是太理想。
面對這一現狀,中心對全省科協基層組織進行全面摸底調研,協調各方資源,謀劃出一條企業科協、園區科協和高校科協組織建設的新路子。
中心認真貫徹落實中國科協、國資委《關于加強國有企業科協組織建設的意見》的精神,會同其他相關部門,深入開展調研,積極主動與當地部門溝通協調,研究具體舉措,努力開創河北省國有企業科協工作及組織建設工作的新局面。
“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是黨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部署。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快速發展,目前已占企業總數的95%以上。小微企業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技術創新、專利申請、提供就業崗位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此,中心結合本省實際,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進非公有制企業科協組織建設。
“做好這項工作,對于拓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空間,具有深遠和重大現實意義。”王建樓表示。
“高校、高新區、經開區等聚集眾多高新企業和大量科技人員,是科技創新、經濟發展和培養創新人才的廣闊平臺。”中心不等不靠,按照中央“六個哪里”的要求,切實把加強高校、園區科協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實地開展調研,與有關部門加強溝通,研究科協組織建設規劃、發展目標、具體舉措,探索高校、園區科協組織建立的新模式,進一步擴大基層科協組織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截至 2015年,河北省全省建立企業科協400多家、高校科協29家,11家國家級園區已全部建立科協組織,此外,河北省130多家省級園區還實現了科協組織“全覆蓋”。園區科協建設工作榮獲中國科協“示范園區科協建設”的榮譽稱號。
“科協基層組織陸續建立起來了,但如何發揮其應有作用,切實為企業的發展保駕護航、增添活力也是我們一直思考的問題。”王建樓表示。
為此,中心領導親自帶隊,深入企業調查研究、現場辦公,了解企業創新發展過程的問題及困難,與企業領導和科技人員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探索新形勢下如何發揮企業科協的作用和進一步搞好群眾性創新活動的新途徑、新方法。
中心按照“以活動帶動組織建設,以組織建設推動活動開展”的方式,通過開展“創新方法進百企”,“院士專家園區行”等活動,通過幫助企業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科技專家企業工作站等方式,切實幫助企業破解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困難,從而進一步推動全省科協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穩步前進。
措施得力,成效給力。
中心幾大措施的實施,提高了廣大科技工作者參與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擴大了企業科協組織建設的覆蓋面,拓寬了科技信息資源領域,推動了院士專家工作站的建設,成為促進企業技術創新和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源泉。
2016年,中心還有一個更大的計劃。
這個計劃就是“一五五”工程,即:一個中心工作,五項重點活動,五大平臺建設。
一個中心工作:搞好企業、高校、開發區科協組織建設和管理,開發創造更多活動資源,激活基層科協,引導、組織廣大科技人員為企業技術創新服務。
五項重點活動:一是服務協同發展“京冀科協助力行動”計劃;二是專利信息服務企業;三是一線創新工程師培訓;四是“院士專家園區(企業)行”活動;五是“講、比”活動。
五大平臺建設:一是產學研合作創新服務平臺;二是院士專家服務企業平臺;三是數字網絡支撐平臺建設;四是京津冀科技成果轉化平臺;五是科技專家聯合企業家創新創業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