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新形勢下高端裝備制造業的變革

2016-06-17 07:36:40本刊編輯部
中國機械 2016年1期

?

新形勢下高端裝備制造業的變革

12月,由新華社《財經國家周刊》、新華社瞭望智庫聯合主辦的“2015中國制造業創新論壇”在深圳龍崗成功舉辦。互聯網與制造業加快融合,改變了制造業的生產方式、組織結構和創新模式,引發了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及“無工廠制造”等熱潮,推動著傳統制造業加速提質增效、深入轉型升級。新形勢下,高端裝備制造企業如何激發自身活力,促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又將如何順應新技術和產業變革新趨勢,提質增效,打造中國制造業新優勢?

平行對話二:新形勢下高端裝備制造業的變革

參與討論的嘉賓有:

楊海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工程師國家信息化專家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兩化融合專委會副主任國家制造強國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

于亞中集集團副總裁

馬玉山吳忠儀表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陳吉紅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徐佳賓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產業經濟教授國家制造強國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家委員

以下為發言實錄:

主持人(徐佳賓):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來賓,2015中國制造業創新論壇平行對話二:新形勢下高端裝備制造業的變革論壇現在開始!我先介紹一下我自己,我是本論壇的主持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財經學教授,也是國家裝備制造強國戰略執行委員會的委員徐佳賓。這次論壇由我主持,我們很榮幸地請到四位嘉賓,第一位嘉賓是楊海成先生,他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工程師,也是國家信息化專家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兩化融合專家委會副主任。第二位是中集集團的副總裁于亞先生。第三位是吳忠儀表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馬玉山先生。第四位是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吉紅先生。

我們知道,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經到了關鍵的環節,在這個關鍵的轉折時期,裝備制造業是我們國家發展的脊梁,高端裝備制造業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也是體現一個國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的表現。今天我們的主題就是圍繞高端裝備制造業。

主持人(徐佳賓):剛才于總從海洋人的角度講了中國裝備業未來對國家的發展、對世界的貢獻所作出的艱辛努力和輝煌。所以楊總和于總一個是航天航空,一個是海洋,說明了一個道理:中國的智慧需要中國制造,更需要中國的裝備。

中國的裝備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它需要航天人的努力、航海人的努力,也需要我們像吳忠儀表這樣企業的努力、也需要像華中數控機床這些自動化元老的努力。所以我們這次也請來了馬總、陳總來探討中國裝備業的發展問題。中國裝備業發展也是到了一個關鍵的時期。既要提高自身的品質,在國際市場具備競爭力;又要在國內市場上具有相應的廣泛的市場和客戶,形成跟國內的配套。在中國經濟形勢處在轉折期的時候,中國裝備業面對國內和國際市場上的挑戰也不少。所以這次我們請來四位一線的老總,來探討一下怎樣突破國內和國際市場上面臨的困局。

現在我們進入第二個階段,自由討論階段。

馬玉山:我是來自西部地區,寧夏一個欠發達地區的企業,我公司名字叫吳忠儀表,專門做工業儀表里的控制閥,我們是一個傳統產業,所以就企業自身的發展以及對中國制造2025的看法,我想在這兒給大家做一個分享。大家都知道這些年經濟下行,很多企業的經營都面臨一個困境。吳忠儀表這些年通過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實現了產業升級。在經濟不景氣的這幾年我們每年能有20%左右的增長。

首先,我們通過技術創新,我們的產品從中低端轉向了中高端,過去我們每臺產品的平均毛利水平不到20%,目前我們產品毛利水平達到了40%。過去我們一臺閥門都是低端產品,一臺閥門兩三萬塊錢,現在我們高端產品一臺產品可以做到幾百萬,正常情況下一臺閥門一、二十萬,產品的附加值大大提升。所以這也是助推企業產品技術升級。

在這個過程中為什么實現增長呢?就是因為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大量的高端閥門從國外采購不起,需要從國內采購,這樣就給我們企業創造了更多的機會。我們也是抓住這樣的機遇,來替代進口閥門,所以這也為企業的業績增長創造了非常好的機遇。

另外我們通過信息化實現了精細化管理,我想拿一些數字說一下,過去我們1400人的時候產值只有3個億,目前我們做到14個億,人員不到900人。勞動生產率由原來人均20萬到目前的150萬,存貨方面,我們原來干3個億的時候就得1個多億,目前干14個億產值的時候存貨只有8000萬左右。所以這些數字都說明我們是通過信息化、通過兩化融合,讓企業實現了精細化管理,企業的質量不斷提升,效率和效益越來越好。

目前我們還繼續在往數字化車間、智能制造方面發展,這也是在我們楊老師的指導下,我們進一步往智能制造的方向發展。所以我們雖然地處西北,屬于欠發達地區,但是我們沒有氣餒,我們不斷地在努力、在提升自己,不管是產品、技術上還是在管理上,不斷地向國內的優秀企業看齊,也向國外的好的公司看齊。我們在美國洛杉磯成立了研發中心,吸引美國當地從事高端閥門研究的技術人才,主要解決核電、火電以及深水等高難度控制閥的技術研究。

另外,中國制造2025我覺得這應該是未來制造業發展的黃金十年。我們搞制造業的尤其是我們搞裝備制造業的人應該是非常興奮的一件事情。我們也盼望著國家有這么好的政策出臺,現在這個機遇終于來了。所以就中國制造2025這件好的政策,我不多說了。我就從一個裝備制造企業,談談我們如何在這黃金十年真正把裝備制造業做上去。

我覺得有四點:第一是要加強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產學研這三個字講了很多年,不管是把企業作為創新主體還是知識,作為一個企業家來講這三點完全可以實現,這些年企業的創新不完全來自于自身,我們是在企業主導下跟國內優秀的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實現的。但是我覺得這里面最難的就是用的問題,前面于總講了不是一個企業的事是一個產業的事,我覺得振興裝備制造業,讓制造業能有大的發展可能還不完全是產業的問題,更多的是系統問題。

為什么這么講?大家知道任何一個新產品如果不用,如果只是研究階段或者樣機階段,這個產品永遠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完善,只有在用的過程中才能不斷完善。所以我覺得如何能解決用的問題,這是非常大的問題。因為大家知道中國經常有崇洋媚外的情況,總是認為國外的東西永遠比國內的東西好。拿我們這個行業來說,進口的閥門上千萬甚至上億,這些閥門實際上在國內也不好用,像我們服務煤化工產業,鄂爾多斯有個項目他一臺閥門一千萬,總共有48個閥門,也用了不到兩個月時間就完全腐敗了。這些閥門通過我們來幫他維修,實際上是把里面的東西全部換掉,現在可以用到將近一年的時間。但是我們的成本大概只有幾十萬。但是國內很多用戶仍然是提出更高的要求,就希望國內的裝備制造企業你的產品一定要跟國外公司相同的水平他才用。但你想想國外工業化已經發展很多年了,中國改革開放以后才幾十年時間。這時候如果沒有一定的包容心,不給裝備制造業一點機會,不允許裝備制造業犯一些小錯誤,我想裝備制造業的振興也是非常難的。

另外就是政,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時間能取得這么大的成就,與共產黨領導下咱們政府的領導有非常大的關系。所以我覺得政產學研用里面,政和用是整個影響未來中國制造2025能不能取得輝煌成就的主要的兩個方面。

第二,大家知道制造業一是周期比較長,二是效益不可能馬上發揮出來。所以我覺得單純的國家給制造業企業一些政策或者一些資金支持可能還不夠,我倒覺得完全可以把中國制造2025做個大概念和證券市場結合起來,能不能給個優惠,讓裝備制造企業或者是納入到中國制造2025的這些龍頭企業全部納入資本市場,現在我們聽說很多企業在轉型,包括房地產,過去十年,中國的很多房地產是賺大錢的,效益好,現在他們也在轉型,都轉為投資公司,如果能把制造企業納入證券市場,通過證券市場來回饋投資者以及制造業企業里面的管理者和技術人員,我覺得這樣可能更能體現行業的重要性以及從業人員的價值。

第三,目前大家都說我們裝備制造業受國外和國內的雙重擠壓。另外昨天也聽到有人講把高大上的產品做成地攤貨,這也不完全怪罪于國內的制造企業,我覺得還是跟大環境有關系。比如目前的情況下,全部變成低價中標,過去還有短名單,短名單就是大家把水平相當的放到一起來競爭,現在不用這個短名單,石油化工招標的時候不能用短名單,必須全部要參與招投標,全部低價中標,這樣就不鼓勵創新。像低價中標價格都那么低還怎么去創新?大家拼來拼去只能是惡性循環。制造業不會有任何進步。所以這點與中國制造2025是不相配的。所以能不能有一種渠道,也給國家反映一下這個情況,怎么來鼓勵創新,并不是價格越低越好,如果國內裝備制造業的產品沒出來之前國外的產品價格是非常高的,一旦國內的產品出來以后它就低價來打壓國內企業,所以最后變成受國內國外的擠壓,一方面對國內產品通過招投標不擇手段的把價格壓得很低;另外一方面國外的產品又在阻擊你,一旦國內的企業死掉了,國外公司的價格又上去了。我覺得這一點也是非常致命的。

第四,國內目前的市場非常不規范,很多企業上項目的時候根本就沒有資本金,基本上是以銀行貸款和供應商的資金在上項目,我覺得這一點對制造業也是致命的,為什么呢?因為很多項目資金不到位,他上到一半的時候上不下去了,最后他不光拖垮銀行,還拖垮了大量的制造業。所以我覺得國家應該規范市場行為,如果你沒有資金你這個項目是不能建的。像咱們現在有很多工程、很多項目都建到一半建不下去了,如果把十個建不下去的項目壓縮成四個或者五個,每個項目都會建得非常好,而且建成以后產能也不會過剩,整個是良性的,而且裝備制造業也會資金回籠非常迅速。所以我覺得這一點也是制約了裝備制造業的發展。

既然中國制造2025對于制造業企業是非常利好的一件事情,但我個人認為我這么多年從事裝備制造企業,我覺得這四個方面是未來可能會制約我們偉大夢想實現的一個主要因素。我就給大家分享這些。謝謝大家!

主持人(徐佳賓):剛才馬總做了精彩的發言,在他的發言當中提到兩個問題,一個是中國裝備的智能化的問題,這個問題我們下一個環節還要繼續深化討論。另外他還提出了非常啟發性的問題就是在中國裝備在發展的過程中政府應該營造什么樣的環境的問題,我們在下個環節也要繼續深入探討。現在我們請華中數控的陳總做一個發言。

陳吉紅:謝謝。我們華中數控主要是做數控系統,是根據數控機床配套,可以說是數控機床的大腦。數控機床是我們機械制造業的關鍵裝備,是制造裝備的裝備,不管是楊總的航天還是于總的航海,只要做出來這套數控機床,甚至包括我們生活中的家電、手機也要靠數控機床。特別是在數控機床這一塊從歷史到現在對中國這種五軸的高檔的數控機床都是封鎖限制的,楊總他們航空航天應該更有體會,高端的都是不賣給你,不是說我們能不能集成得起來,人家就不賣給你。當然我們做出來以后他就放開封鎖進來了。我們華中數控就是做控制性驅動器電機的。

說到中國制造2025,大家說中國大而不強,機器人控制器驅動器電機還有減速器都是基礎部件,電動汽車也是三大電、三小電,控制器驅動機電機和電池。因此,我們在國家重大專項這幾年迎來了非常好的發展機遇,數控機床這個專項給我們大概3個多億的撥款,希望我們瞄準國際上最先進的數控系統、人家不賣給中國的數控系統,研制一個中國人自己的系統,我們通過這三四年的努力,我們真有比較大的進步,特別是在航空航天方面,像航天八院、航天四院、航天三院都在用咱們國產的數控機床、數控系統,航天八院我們的系統在他們那里幫他們干零件。特別是這次大閱兵地上三個方陣,天上兩個方陣都是用的我們系統。

今天來到深圳特別高興,因為我們跟深圳是有緣的,我們在深圳有一個控股公司叫華數機器人,去年高交會的時候劉延東同志主持開幕式就由三個機器人搭積木,我們就接下來了還演得挺成功的。普京的五環關鍵的時候還有一環沒打開,所以也挺不容易的。這是我們介紹一下我們的基本情況。

第二今天的主題是關于轉型升級特別是裝備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我的體會,可能未來裝備制造業特別是我們機床裝備轉型的方向有這么四個:第一是高端化,大家都希望往高端去轉型,包括國家重大專項都是支持這個東西。但是高端轉型還是有很大的風險,關鍵是你能不能找到用戶,找到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弄得不好領先世界一步是先進,領先市場三步就變成先烈了,一個投入幾百萬的東西,肯定都想轉,但是有風險。

第二是細分化的轉型,別老盯著高大上的東西,能不能盯著某些細分市場,這一點我有一個特別好的案例,就是咱們手機的加工,固定資產投資拉動不起來,大家都不買房子了,唯獨一個亮點就是加工手機的機床,別小看手機加工,其要求加工的表面光面度、加工的效率都很高,干一個手機的床子是一個高等機床,加速度1 個g,以前只有法那科做那個機床,因為蘋果的手機變成金屬殼了,全世界的手機都要金屬殼,弄得華為、小米的手機沒機床干不成,深圳有幾個企業,比如深圳的創世紀,我們也參與,針對細分市場攻關,把這個攻下來了。原來國外的數控機床28萬還不賣給中國,現在開始賣了,而且更關鍵的是咱們自己的機床也能替代國外的,這是細分市場。但是細分市場就像剛才于總說的,如果不做特別的攻關研發,針對細分市場做深入的研究,最后一公里是走不完的,這個單子就是拿不到。

第三是自動化,大家一說就是機器人,這也是有風險的,我如果用國外的控制機驅動機作出一個機器人來,成本比買四大家族的整機器人還貴一些,那你怎么競爭?你核心的東西不在自己手上,減速器價格被人家壟斷,你根本就沒有競爭力。

第四是智能化,一個發紅包把銀行的事兒干掉了,咱們制造業這塊有沒有一些能夠弄點顛覆性的東西呢?所以就正好有工業4.0,西門子提出來的,西門子搞數控,我也搞數控,所以我就跟得很緊,天天在琢磨工業4.0到底有什么新玩意兒。但是聽來聽去覺得大家都在講3d打印、機器人、erp,我就在想這些玩意兒原來都有,二十年前都有,那時候3d打印叫快速成形,而且我們楊總當年863搞個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不也是走橫向集成、縱向集成,智能制造20年前日本人提出來,我們把它引進來了搞了幾年也不搞了。我就在想德國工業4.0是不是新瓶裝老酒,是不是德國人忽悠咱們中國人。我就請教一些專家,我能不能搞智能機床?智能數控?智能機床和普通機床有什么區別呢?他們說你別聽他們忽悠,這個太遙遠了,弄得我都不知道從哪兒下手。所以我和很多老板一樣工業4.0也好、中國制造2025覺得聽挺宏偉的,但不知道從哪里下手。

但我受到兩點啟發,第一點啟發就是手機,手機怎么叫智能手機呢?我一查網上,智能手機跟普通手機有什么區別呢?人家說能聯網、能夠裝app,沒有一個跟智能有關系。其實智能手機只要能計算機輔助可視化、計算機輔助智能就可以了。所以智能手機是叫smartphone,就是聰明的意思。

我2003年到美國去,后來發展德國工業4.0的核心技術根本不在德國,在美國,為什么呢?工業4.0的框架最后歸結到一個網絡:cps,物理信息融合系統。美國人十年前就提出來了,ge公司跟我們說發動機采集大數據,然后底下有個專家系統能夠做監控保證,所以ge公司從一個制造發動機、銷售發動機到租賃發動機,從制造業變成了服務性的企業。

如果回到機床說天上有個物理發動機,底下有個虛擬發動機,兩個發動機在融合,那我就想物理的機床我知道,那個虛擬機床是什么東西呢?大數據應該產生什么東西呢?后來美國人給講了個例子我就知道了,就是一條生產線上面有很多電機不管是機床還是機器人上都有很多電機,這個機床響一下一個零件,電機的電流在加工零件的時候有一個心電圖會發生曲線的變化,把這些電流的數據采下來,理論上講第一個零件的心電圖跟第一百個、第一千個零件的心電圖是重復的、是一樣的,如果不一樣就說明材料出了問題、模具出了問題,同樣能監控一套系統的狀態。因此我們就抓住這個想法,正好我們就是做數控系統的,數控系統里面所有的數據我都能拿出來,然后我們就把這個心電圖給描述出來了,用這個心電圖,比如手機加工,加工的表面質量、加工的效率都比國外的差,我就想辦法國外的心電圖和我們的心電圖拿出來一條條對,發現可能是我們的算法有問題,一改進,馬上就提高了,現在我們在比亞迪跟國外的pk,比國外的還快,同樣的程序、同樣的機床、不同的系統。然后我還把加工時候的心電圖給錄出來了,一看這條指令電流大了,這條指令發生了振動,然后我就可以修改加工的工藝參數,又提高了10%。所以通過這樣我就以心電圖來監控整個裝備的健康狀態,優化加工工藝和參數,這好像有點智能的意思了。

我們現在在手機加工的領域,我的數控系統比國外快10%,然后我一優化又快10%,這就意味著假如他買一千臺機床,如果買我們的就可以少買兩百臺機床,他有什么理由不用咱們國產的?所以從根本上來講我覺得我們中國制造業要發展,還是要用智能化的手段,來改進、來提升我們的核心競爭力。

最后談到怎么發展,我記得第一次在新華社開會,有專家就提出來中國制造2025最終的問題可能還是出在品質上面,尤其是剛才馬總說的用的問題,中國第一輪中國制造是家電制造,引進國外的技術、設備、生產線,通過激烈的競爭和淘汰,剩下那么幾家:格力、美的,現在連設備他都開始自己做,格力現在在打造智能工廠,機器人都在用,形成了核心競爭力。第二輪中國制造:汽車,我看就不咋地,引進國外的技術,連品牌都引進來了,雖然滿足了我們中國的廣大人民消費需求,可是對中國的裝備基本上沒有拉動,我們機床行業最大一塊心病就是汽車工業一年八千億的投資,機床都是用國外的。我就覺得特別佩服咱們深圳的比亞迪,國產品牌里面他們是做得最好的,非常不容易。第三輪中國制造可能就是航空航天航海等十個領域,如果還按原來的體制,中國制造再過十年,還是一樣的缺心少腦。因此我覺得給我們這些做基礎部件、控制系統的研發人才的支持,更多的是要給市場,在用的過程中幫助我們不斷改進、不斷提升,這樣才能發展起來。

我就說這些,不對的請指正。謝謝!

主持人(徐佳賓):剛才陳總講了非常精彩的一段,從他的企業的發展、數控,對高端裝備制造業的作用講了親身的體會。陳總跟馬總一樣都提出了一個問題:就是中國制造2025確實給我們高端裝備制造業提供了很有利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智能化對高端裝備制造業到底起到什么作用?它在這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使我們企業能夠在這個行業中得到發展。

楊海成:剛才陳總也講到了如何應用數字化、網絡化的手段,用大數據來促進我們的產品、我們的裝備能走到更加smart、更加智慧。我想傳統的裝備它是一個按照人的指定的設計的功能和要求執行動作的一個機器,就是數控機,我們原來的機床在人的使用和驅動下它完成一系列動作,應該講這些動作的執行包括車間生產線的動作任務的執行,包括都是靠人我們本身來驅動完成,所以人是驅動這個機器的最重要的對象,在網絡時代、在智能時代,我們看到計算代替了人的大腦,網絡代替了信息在系統中的傳遞,每一臺機床、每臺裝備更多的是用網絡獲取的信息數據來進行計算判斷,從而來使得我們每一個裝備和機床能夠更加適應實際需求,更加自主、更加智慧的選擇。

所以我想智慧化的東西實際上我理解就是人們用網絡創造了一個網絡的數據、網絡的計算、網絡的連通,給我們每一臺裝備、每個產品創造了可以進行智慧、數據感知,進行數據的獲取采集,進行數據的分析判斷,進行數據的驅動處理,從而使機器越來越少的依賴人的管控,越來越多的是靠機器的驅動來做,使得它走向更加高效化。再一個更加一致化,任何數據從剛才陳總講的機床的心電圖,像我們做航天裝備,衛星在天上每天24小時運轉,一年365天,一個衛星要連續運轉10-15年,就像我們的心臟一樣永遠不能停止跳動,你要對它進行控制、分析,衛星就是高端裝備、就是智能裝備,他本身要根據自己運行的狀態作出適應性的調整,要作出自修復的診斷,而且大量在地面獲取的大數據,每時每刻傳下來的心電圖,我們地面人員要它進行模型的分析判斷,畫出它的正常飛行的區間、危險的區間,然后根據這些區間來進行分析判斷,自動的控制,讓它一旦出故障,馬上另外一套容錯系統就啟動了。

我們看到網絡計算數據實際上真正在這個時代給我們每一臺裝備真正的做到像人一樣去應對和處理各種各樣的問題,提供了真正的大腦,提供了智力的知識和手段。所以當我們促進工業轉型的時候,我們就得用這樣智慧的手段、智慧的平臺、智慧的系統去改造,從而使我們的工業也更加智慧起來,出錯了我們可以糾正,如果質量不高可以提升,而不是像過去工廠主要靠人,靠打工仔、打工妹來管控每個生產流程,這樣的話產品的質量、生產的速度肯定趕不上智力的機器來控制整個工廠的發展。所以,我覺得互聯網時代給我們提供了能代替我們大腦、能夠把這樣一個機器變成用一個智慧的機器來控制各種各樣機器執行動作的時代。

現在談到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時候大家也就說是第二次機器的時代到來,我覺得就是智慧的機器和我們原來物理的機器去高度融合,去代替掉人的智力的勞動,從而用機器實現代替人,所以這次的走向智慧時代,如果前面的工業革命是用機器代替了人的體力,這次工業革命是用智力的機器來代替人的腦力,從而使得我們邁入到了一個讓人得到更加解放,讓機器來執行更多像人一樣的智力驅動。包括現在政府也在用大數據,過去主要是靠官員來決策,現在有了網絡、有了大數據,有了各種輿情的判斷,這樣智慧的機器就可以給我們管理這個社會、分析這個社會提供智力的支持,這就是智慧管理、智慧城市甚至智慧政府。所以我們一定要把信息網絡、云數據這些當成我們智慧制成的要素來把它融入到我們工業中去,才真正使我們走到智慧的工業時代。過去是人的智慧來管理機器,現在是靠網絡的和機器的指揮來管理機器,讓我們走到更加高效。我是這樣來理解這樣的智慧時代對我們裝備制造的改變,談得不對的請大家指正。

于亞:這種智慧的方式有可能使我們重大裝備實現跨越。剛才陳總有個觀點我非常贊成,我們可能用4.0的思想來提升我們從2.0走向4.0的進程。比如以大的系統來講,我剛才介紹我們有深水平臺有一千多個系統,這些系統的數據現在是分散在各個平臺上,從趨勢來講最終要集成在一個平臺,這樣他不僅考慮自己子系統的功能和安全性問題,更多的考慮系統之間的安全性問題,還要考慮放在一個平臺不同動作的情況下、不同環境情況下系統各自的干擾,其實最終的提升如果不放在一個數字平臺上解決是解決不了的,而目前全世界都沒有解決。這就是我們將來在智慧平臺上面有可能提升我們新的高度的一個方向。這是其一。

其二,我們現在在做中國制造,多數情況下還是從門到門的,進了場的是我的,不到場的就是你的。但實際這種方向、簡單的買賣關系、簡單的交易方式越來越受到挑戰,因為這個時候大家不僅僅從簡單制造業去考慮質量、考慮成本、考慮效率,而且看你全生命周期里面你能給我貢獻的價值到底怎么樣,而這樣一個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一定是智能、智慧數字管理,你有心電圖你才能比對出你和別人的差異,你如果不用這樣的手段就使你關了一道門,使你永遠沒有辦法和別人在一塊兒。我們現在叫互聯網也好、 互聯網也好,它是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走向,在這個必然走向面前我們如果不用智慧做支撐,不用大數據做支撐,使你在這個走向面前停步不前,有可能使中國制造停止在目前的情況下沒法往前走。所以無論我們從事什么行業,現在可能都要放到一個智慧制造、4.0來審視我們過去的方式、模式包括態度。

主持人(徐佳賓):兩位老總對這個問題還有什么補充?

陳吉紅: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我認為中國做得比較好的是咱們航海這一塊的,就是中船集團大概是今年3月份他們成立了一個智能船舶創新中心,據說中船的副總裁牽頭在北京成立的,他們想干什么呢?跟ge公司想干的事情非常相像,首先在船上裝兩百多個傳感器,裝了gps定位,把船上的很多數據取下來了,那天討論的時候我參加了,他們說這個東西說起來簡單,但實際上用起來就剛才于總說的,船上那些子系統的數都不能互聯互通,更別說船與船之間互聯互通,所以他第一步就像ge公司一樣通過傳感器采集數據,然后對發動機、對船舶的狀態進行故障診斷、健康保障,尤其船在外面一旦發動機出了問題船就停在那兒,把它拖走都要挺多錢,所以這個對用戶是能帶來效益的。

還想做什么呢?他說既然這樣的話我能不能把跟地球物理信息結合起來,你那個航道上哪有什么暗礁、冰山我都知道了,我幫你看船,雖然船長在那兒開船,但是后排有一個船長在那個地方幫他看船,這樣安全性就提高了,保證我們的船舶安全。

他如果我跟地球的氣象衛星的數據結合起來,我就可以幫你設計一條洋流的方向,哪里有臺風,我幫你設計一條更好的航道,省錢,用戶就更高興了,這個東西我就要了。最后說現在很多船今天走到那兒如果跟馬云的物流對接起來,讓船別跑空的,讓貨都收集了,用戶業務又有了。

所以我們搞智能不能為智能而智能,我們應該首先是要圍繞著能給用戶帶來什么好處,如果這個問題不想通,你弄了好多智能最終用戶不會埋單的,因為你沒給他帶來效益。而且互聯網經濟羊毛出在豬身上、狗來埋單之類的,你讓他掏這個錢是你幫他省了錢,所以這是智能,千萬別搞偏了,一定想著給用戶帶來什么好處。

第二,剛才談到心電圖,所有的設備都有心電圖,但問題是我到底應該用什么心電圖呢?也就意味著收集哪些大數據呢,就意味著首先要想好前面我到底給用戶帶來什么,或者弄了一堆垃圾數據沒法用,又增加成本,是沒意思的。昨天我們開閉門會議的時候,我不記得是李院士還是誰談到現在工業4.0最核心的就是工業大數據,我是非常贊同這個觀點的。因為有了工業大數據,所以我就能建cbs,我就能有物理的發動機,我能得到虛擬的發動機,根據這些大數據,數據為王,而且還有個說法是大數據是什么?科學算命。以前我們是瞎算,現在有科學的數據來支撐算命,我們的東西就會越來越智能。謝謝!

主持人(徐佳賓):陳總講得很生動,過去經常講一個產業的發展必須要產學研相結合,做到產學研相結合已經非常不容易了,今天我們要把我們國家的裝備制造業變成高端裝備制造業的時候,四位老總做了非常智慧性的發言,我們不僅要有產學研,還要有用,也就是說市場,產業的發展需要用,需要市場來支持,需要我們國內市場的支持,也需要我們在國際市場上能得到機遇。不僅如此,大家還提到了挑戰性的問題:我們的產學研加用,讓我們的裝備制造業成為高端裝備制造業還不夠,還要加上政,也就是說產學研下面還有政,我們的政府應該為我們提供什么樣的政策環境,讓我們的產學研用加上政府的力量,真正的走過2025提供的機遇期,成為在國內響當當的,在國際上更是響當當、有競爭力的產業。這是我們要看到的。所以對于這方面的問題我們還是要繼續請四位老總發表你們的想法。

于亞:我們做重大裝備本身有兩個角色,一個角色是對我們的客戶我是供給方,然后我按照合同來形成,下面為我配套的企業昨天的數字是762家,然后我又是它的需求方,從用來講,剛才我特別贊成馬總的觀點,國產裝備不上去我們就沒有辦法形成中國優勢和中國能力。但如何上去、如何形成國產配套?從用的角度來講,我們也有若干苦衷。

第一,目前我們整個水平應該講參差不齊,但是像我們做的海洋裝備的水平是非常嚴厲,嚴厲到你都很難想象。這種嚴厲不僅在產品質量本身,還在你的證書、文件、條碼、若干個細節里面差一點兒都不行。

第二,比如我們最簡單的不銹鋼的螺釘就有可能使我們不能交付,我們6-7億美金的船有可能要棄船。棄船之后對我們損失是慘重的。如果溫和一點我們抵一天的罰金差不多20-22萬美金,這個螺釘多少呢?可能2美金。所以大家如何統一到共同的工業態度上來做,這是其一。

其二,的確沒有使用永遠提高不了水平,但是我們現在有一個機制就是鼓勵用的機制,這里面有民主情結問題、有態度問題但是也有商業問題,比如我現在國產化的使用我是用得最多的,但在這個過程中作為一個產業來講有沒有人體會到總裝企業承擔的巨大的壓力和風險,其實在這個過程中,第一標準不夠統一,第二態度不夠統一,這是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我們有的配套企業他的低成本我的理解是不完全成本,制造工藝的投入不夠,裝備的投入不夠,測試手段不夠,后期的跟蹤不夠,若干個不夠的情況下出問題很可能,但是如果是我們說服用戶試了第一次,我盡我的努力做到101%,有沒有這種機會?如果有這種態度我們總裝廠感動了,我們更多的包容了,比如給我們配套廠有一家做得非常好,他有非常多的困難,也有非常多的問題,但是為了給我做配套,他模擬了我的整個裝備從武漢一路開到煙臺,一路上很多關卡高度不行,拆了好幾個公路的收費口。如果大家能有這樣共同的平臺、共同的態度,我想情況會好得多。

其三,國家到底扶持誰?總裝企業認為扶持總裝企業,配套企業希望扶持配套企業,但作為總裝企業來講,需求也是創新力,形成不了需求,大家都沒有機會,我們如果作為產業來講,我倒不是我站在總裝我是希望扶持總裝,我希望大家優先考慮總裝拿單,我們能保證總裝拿單的情況下,才能保證整個產業鏈賺錢。所以國家到底扶持誰我很難有答案。但從過去來講我們習慣于把中國制造嵌入國外的系統,今天我們其實在把全球的嵌入中國系統,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使中國重大裝備、中國的總裝企業更強,拿到更多的單子,我們中國制造才能夠擺脫簡單的和國外交易的狀態,才有可能實現我們的產業鏈條升級版的循環。

主持人(徐佳賓):于總講到我們的產業鏈、產業的制造系統嵌入了國外的、國際上的配套系統,哪一天中國的裝備反過來讓世界的系統為中國的系統服務,那就是中國的驕傲。當我們的總裝廠拿到定單的時候,我想它首先會想到中國還有這么多的為他服務的本土企業。

馬玉山:剛才于總有句話對我們配套企業或者裝備制造企業說得非常好,確實我們要換位思考,作為用戶來講怎么敢大膽用你的東西,他剛才說的為什么不能做到101%呢,我一直在思考這句話,我覺得這句話說得非常好。如果我們的目標是百分之百,有些還做不到,那確實大家可能不太敢用你的東西,如果你能做到101%、102%,可能我們的可靠性、安全性就會更好。所以我想就這點也是給我們所有裝備制造企業提個醒,我們怎么樣把自身產品做得更硬、更好,來順應發展需求。

主持人(徐佳賓):剛才吳忠儀表的馬總講得非常精彩,他的意思是說中國的裝備制造企業會成長起來的,你們要給他機會,給他們寬容,他們會做得很好的。

陳吉紅:高端裝備制造、中國制造如果要做好,應該是生態圈,不能像現在這樣,比如我做數控系統,我就沒有用國產的芯片,咱們的總裝廠也不用國產系統,咱們汽車廠也不用國產機床,老百姓也不用國產汽車,這個怪圈不打破,咱們中國制造真的是很難真正的走向高端。因此,我覺得從產業鏈上互相支持、互相合作。

主持人(徐佳賓):陳總講得非常有志氣,我們會能打造出中國高端裝備制造的產業生態圈。楊總?

楊海成:我覺得裝備制造業將來肯定是中國走向制造強國的最重要的主戰場。要做到中國制造強國,標志就是要自主創新,同時還要建立起適應裝備制造業的系統,能夠把我們各種系統能力協同起來的裝備制造鏈,使得我們在關鍵的技術領域、關鍵的基礎領域都能獲得我們的自主權、話語權、可控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情精品国产品免费| 国产内射一区亚洲| 91年精品国产福利线观看久久| 国内精品视频区在线2021| 欧美午夜小视频| 亚欧乱色视频网站大全| 尤物在线观看乱码|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三区| 四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无码|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视频| 国产91小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亚洲高清国产| 漂亮人妻被中出中文字幕久久| 国产18页| 国产乱子伦手机在线|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 | 久久a级片| 国产一级无码不卡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 狠狠综合久久| 91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不卡在线视频| a级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毛片免费视频| 91区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午夜|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 一级毛片在线免费看| 久久亚洲国产视频|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成年人视频一区二区| 波多野结衣爽到高潮漏水大喷|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91久久夜色精品| 欧美伦理一区| 婷婷激情亚洲| 免费无遮挡AV| 亚洲成人网在线播放|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www|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人妻丰满熟妇av五码区| 青青操国产| 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播放的| 九色视频线上播放| 久久亚洲AⅤ无码精品午夜麻豆| 久久久久久尹人网香蕉| 在线观看精品自拍视频| 污污网站在线观看| 99激情网|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 夜夜操国产| 婷婷伊人久久| 成人年鲁鲁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香蕉国产线| 在线视频亚洲色图|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成人福利在线看| 免费看a级毛片|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z|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91精品日韩人妻无码久久| 2020极品精品国产|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欧美亚洲日韩中文| 伊人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 久久亚洲国产视频|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日韩色图区|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麻豆| 精品91视频| 天天色天天操综合网|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视频2020| 老司机午夜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被公侵犯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日产无码AV| 二级特黄绝大片免费视频大片| 欧美无遮挡国产欧美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