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低速電動車研發呈上升趨勢
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對于推進我國汽車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升汽車產業自主發展能力和國際競爭力,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隨著相關補貼政策的出臺,我國重點扶持純電動汽車發展的技術路線已基本明確。
盡管近年來我國純電動汽車產品的研發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其產業化受到基礎研究薄弱、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和配套設施建設滯后等諸多因素的阻礙和制約。即使純電動汽車目前在部分示范試點城市可以享受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雙重補貼,但價格依然昂貴,加之技術不成熟、配套不完善等因素,研發出的產品企業無法實現量產,已上 “公告”的純電動汽車產品絕大部分遲遲沒有推向市場,個別已上市的產品也沒有得到消費者的普遍認可。戰略性新興產業必須以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滿足不了市場需求,以純電動汽車為核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就失去了發展的意義。與近乎完美的傳統燃油汽車相比,電動汽車產業化初期面臨著諸多制約因素,始終存在著技術成熟度和市場規模、用戶普及程度與基礎設施建設、產業規模與生產成本之間的矛盾,發展難以 “一步到位”。面對電動汽車產業化的困境,業內各界都在思考探索如何實現突破。主管部門除了從戰略高度制定和實施一系列財稅政策加以推進外,更需要從市場需求的角度來考慮目前消費者真正需要什么性能和價格的電動汽車產品。
低速電動汽車與普通高速電動汽車相比,成本較為合理、使用經濟、使用便利、技術適用和市場成熟,具有明顯的優勢。開展低速電動車關鍵技術研究,實現研究成果工程化與推廣,實現低速電動車產業化發展,是目前新能源汽車企業由低端低速電動車領域向高端高速電動車領域發展的必經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