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凌昕 王雙雙 儲蘭芳 張愛琴
(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中西醫結合科,江蘇 南京 210002)
情志護理在腫瘤介入治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劉凌昕王雙雙儲蘭芳張愛琴1
(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中西醫結合科,江蘇南京210002)
【摘要】目的觀察中醫情志護理在腫瘤介入治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180例腫瘤介入治療患者(均為首次接受介入治療)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90例予常規護理,觀察組90例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中醫情志護理,采用特質焦慮量表(T-AI量表)及狀態焦慮量表(S-AI量表)評價患者進行介入治療前后的焦慮程度,觀察記錄患者術后的臨床表現。結果2組治療后T-AI評分、S-AI評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 結論中醫情志護理能減輕患者的焦慮癥狀,使患者擁有穩定的心理狀態,有助于腫瘤介入治療的實施。
【關鍵詞】腫瘤;護理
隨著介入手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腫瘤患者可以選擇介入治療來緩解病情,延長壽命。但由于患者對介入治療缺乏科學的認識,往往會產生焦慮、恐懼、抑郁等負面情緒,從而影響手術的進行和疾病的治療。中醫情志護理是以中醫基礎理論為指導,以良好的護患關系為橋梁,應用科學的護理方法,改善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狀態,從而達到治療和預防疾病為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1]。現將腫瘤介入治療患者情志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01—2013-10在我院中西醫結合科進行腫瘤介入治療患者180例,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90例,男60例,女30例;肝癌78例,胃癌7例,胰腺癌2例,直腸癌2例,肺癌12例。對照組90例,男66例,女24例;肝癌68例,胃癌4例,食管癌2例,胰腺癌6例,膽管癌1例,肺癌18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1.2.1對照組予常規護理。
1.2.2觀察組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實施中醫情志護理。
1.2.2.1術前的護理術前與患者進行交談,通過望、聞、問、切了解患者的情志狀態,重點是患者的性格、經歷及對疾病的認識和態度,針對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特點給予適合的情志護理[2]。此階段可以對患者采取以下情志護理。
1.2.2.1.1釋疑解惑引導患者提出自己對疾病及介入治療的疑問,護士耐心誠懇地向患者解釋。護士向患者宣教介入治療的技術、過程及術后并發癥,讓患者科學地認識介入治療,從而減少患者內心的恐懼和不安。
1.2.2.1.2術前準備幫助患者完善術前檢查做好術前準備。術前做好血常規、尿常規、凝血酶原時間、生化常規、心電圖、胸部X線正位片、CT及MRI等檢查。做好皮膚過敏試驗及皮膚準備,胃腸道準備,術前測血壓,觀測足背動脈搏動情況,觀察穿刺側肢體皮膚溫度。
1.2.2.1.3易性易性主要是改變或者排除患者的某些不良情緒、習慣或錯誤認識,改變患者的心理狀態,從而取得良好效果[3]。患者入院后,密切觀察其言行,了解患者的情志狀態。情志表現為悲觀抑郁者,采用勸慰開導(說理開導法)的情志護理;情志表現為易怒者,則指導患者反復腹式呼吸,情志表現為過度思慮者,則指導患者輕聲哼唱自己最喜歡的歌曲;情志表現為過于恐慌者,則指導患者想象自己內心恐懼事物的樣子,并以呻吟的方式將其釋放。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分析患者生病的原因,從生理和心理上幫助患者。
1.2.2.1.4訴說疏泄鼓勵患者傾訴自己的負面情緒,說出內心的苦悶和不安,必要時可為患者提供私密場所,鼓勵患者大聲叫喊以緩解內心的壓抑,尤其對于悲觀抑郁型的患者,一定要耐心引導。
1.2.2.2術中的護理此階段患者對介入治療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患者的焦慮主要是來自即將進行的手術。此時主要采取移情的中醫情志護理方法來緩解患者的焦慮。移情主要是應用語言或行為將患者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方面,可根據介入治療的進行利用合理的語言與體位,及時轉移患者的注意力,以利氣血調和,調節患者情志[4]。可以與患者聊一些其他話題來轉移其注意力,比如詢問患者的病史,家庭情況,詢問其生病后家人由誰來照顧等。但應注意護士與患者所談論的內容應易于患者接受,切忌侵犯患者隱私及引起患者不滿。具體護理方法如下。
1.2.2.2.1協助患者進入手術室,先核對好患者的手術信息,向患者介紹手術室的相關儀器設備,與患者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讓患者充分感受到護士的關心,協助患者盡快適應手術室的環境。
1.2.2.2.2實施局部麻醉時,協助患者取恰當的體位。麻醉過程中護士可與患者討論治療及預后,把患者的注意力從麻醉的不適感轉移到疾病本身,在患者的注意力被分散時協助麻醉師進針。
1.2.2.2.3局部麻醉完成后,主刀醫生進行手術時患者的神志是清醒的,此時對患者實施釋疑解惑,訴說疏泄的情志護理,即向患者解釋醫生的手術步驟,鼓勵患者說出自己內心的疑問,護士要以誠懇的態度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從而緩解患者的焦慮。
1.2.2.3術后護理患者焦慮的主要內容則轉變為術后的不適和并發癥。此階段主要的中醫情志護理方法是釋疑解惑,勸導開慰。應將術后可能會出現的并發癥告知患者,當患者出現某些并發癥并反復提出自己的疑惑時,護士應耐心誠懇地向患者解釋,并以親切的語言安慰患者。介入術后,患者的反應因人而異,因此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
1.2.2.3.1告知患者術后平臥,穿刺側肢體制動6 h,穿刺點加壓包扎并臥床24 h,24 h后患者方可下床活動。術后注意觀察患者足背動脈搏動及穿刺側肢體顏色及溫度,與術前對比,如發現異常及時與醫師溝通處理。患者術后飲食宜清淡易消化食物,鼓勵患者多飲水以促進化療藥物排泄。
1.2.2.3.2觀察患者術后傷口有無滲血滲液,若有應及時處理,更換術區敷料,出血量多時加壓止血,必要時遵醫囑使用止血劑。
1.2.2.3.3對術后疼痛的患者,告知患者疼痛是正常的不適,一般24 h內可緩解,必要時鼓勵其叫喊,對劇烈疼痛情志護理已無法幫助緩解癥狀患者,與管床醫生溝通,采取藥物鎮痛措施。
1.2.2.3.4因術后機體吸收腫瘤壞死組織會產生吸收熱,體溫一般波動在37.5~39.0 ℃,38.5 ℃以下多使用物理降溫,超過38.5 ℃物理降溫無效時遵醫囑采取藥物降溫。
1.2.2.3.5嘔吐患者,為其提供嘔吐容器,安撫患者,告之其嘔吐是術后的正常反應。
1.3觀察指標介入術前2組均填寫特質焦慮量表(T-AI量表)[5],介入術后2組填寫狀態焦慮量表(S-AI量表)[5],同時觀察介入術后患者有無惡心嘔吐,傷口有無出血滲液,肝區疼痛及吸收熱等并發癥,以及術側肢體足背動脈搏動情況。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
2結果
2.12組T-AI評分比較見表1。

表1 2組T-AI評分比較 例
表1數據經秩和檢驗,2組T-AI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中醫情志護理能減輕患者的焦慮,有助于腫瘤介入治療的實施。
2.22組S-AI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2組S-AI評分比較 例
表2數據經秩和檢驗,2組S-AI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中醫情志護理能使患者擁有穩定的心理狀態,有助于腫瘤介入治療的實施。
2.32組介入術后一般情況比較見表3。

表3 2組介入術后一般情況比較 例
表3數據經秩和檢驗,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看出實施中醫情志護理能明顯減輕術后不適。
3討論
中醫情志護理能明顯緩解腫瘤介入患者的焦慮情緒,減輕術后不適,說明中醫情志護理在臨床工作中具有積極的意義。
中醫學七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在正常情況下,屬于正常的生理活動范圍,并不足以致病。但太過即可生病,如《素問·舉痛論》曰:“百病生于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矣。”這說明人體的情志因素與發病機制緊密聯系。在癌癥的診治過程中,患者一經確診,精神負擔加重,表現為情緒低落、失望,加之腫瘤手術,放、化療治療的痛苦,費用的昂貴,家人社會環境的變化等,多數患者會有煩躁、焦慮、恐懼、情緒低落、悲觀失望表現。最后出現抑郁,對疾病的發展及預后有著不良影響。中醫學認為,神志活動是在人體全部生理活動基礎上產生的最為高級的技能,調節五臟間的整體協同作用,從而精氣內守,抵御邪氣。情志的舒暢可暢達氣機,進而促進精血津液的運行輸布,防止氣滯血瘀痰凝,從而在腫瘤的康復中產生積極的作用。
中醫情志護理的主要方法包括釋疑解惑,移情易性,勸慰開導,訴說疏泄,以情制情,習以治驚等。五聲調和法也屬于中醫情志護理,五聲調和法是根據五行所對應的五聲“呼、笑、歌、哭、呻”所推理演化而來,是根據病位指導患者以呼吸或發聲來自我疏泄的一種放松形式,從而使氣機調暢,氣血流行,臟腑安和[6]。原發性肝癌病位為肝,對應五行為木,情志表現為易怒者,則指導患者反復腹式呼吸,10 min/次,患者需在安靜的環境下,選擇柔和、較暗淡的光線,穿著寬松的衣服,在床上取半坐位或仰臥位,避免打擾。這些方法在腫瘤介入手術患者中的積極作用證明中醫情志護理可以推廣到多種疾病的心理護理中,對緩解患者的焦慮,增進患者的舒適感,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具有重要意義,符合整體護理和人性化護理的要求。
隨著醫學的發展,經導管動脈化療栓塞術(TACE)治療惡性腫瘤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TACE可降低惡性腫瘤生長速度,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是不能切除惡性腫瘤的首選姑息療法,已有隨機對照研究顯示 TACE 可顯著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3]。但多數初患惡性的患者由于對介入手術缺乏了解而易產生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臨床護士通過對患者實施中醫情志護理來減少患者的負面情緒,幫助患者科學地認識疾病及介入治療,對患者的治療和預后具有積極的作用。
觀察結果表明,2組T-AI評分、S-AI評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說明中醫情志護理能減輕患者的焦慮,使患者擁有穩定的心理狀態,有助于腫瘤介入治療的實施。
參考文獻
[1]吳小瓊,沈國喜,王靜,等.腸鏡檢查患者中醫情志護理的臨床意義[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1,28(10):42-43.
[2]謝靜.中醫情志護理在圍手術期患者中的運用[J].中國醫藥導報,2006,3(31):149.
[3]張妹,喬艷,金懷芝.原發性肝癌介入術圍手術期護理[J].中華全科醫學,2012,10(2):324-325.
[4]吳小瓊,黃文恒,沈國喜,等.中醫情志護理在腸鏡檢查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0,24(12B):3234-3235.
[5]汪向東,王希林,馬弘,等.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 205-209.
[6]侯黎莉,袁雪萍,郁秋華.中醫情志護理對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疼痛的干預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29(1A):4-6.
(本文編輯:董軍杰)
doi:10.3969/j.issn.1002-2619.2016.04.044
作者簡介:劉凌昕(1963—),女,副主任護師。從事臨床護理工作。
【中圖分類號】R273;R45;R73;R73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619(2016)04-0618-03
(收稿日期:2014-08-22)
1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護理部,江蘇南京2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