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岳瑩



通過絲綢之路這條經濟帶,中國將絲綢、茶葉、瓷器等輸出到海外,讓西方可見東方風格,東方可見歐化模式,在這種文化雙向交流下,絲織技術快速發展。文中從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最具代表性的唐代入手,研究東西方不同文化交流碰撞下,唐代室內裝飾用絲織品的蓬勃發展,及對世界各地家居裝飾藝術的影響。并提出在“一帶一路”建設期間政治、經濟文化和中外交流等方面的影響下裝飾用絲織品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古代絲綢之路,將中國、日本、印度、中亞以及所有歐洲國家聯系到了一起。隨著絲路的發展,我們見證了中國文化海納百川的胸懷與開放性,東西方文化的碰撞交流,為人類文化發展起到巨大推動作用。通過這條經濟帶,中國將絲綢、茶葉、瓷器等輸出到海外,影響了西方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讓西方可見東方風格,東方可見歐化模式,在這種文化雙向交流下,絲織技術快速發展。作為中國經濟發展最鼎盛的唐代,政冶、經濟文化和中外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輝煌成就,室內裝飾用絲織品的發展也達到登峰造極的時代,為世界家居裝飾藝術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東風西漸以絲帶路
絲綢是中國古代的一張名片,公元前10世紀~公元6世紀,中國紡織技術通過絲綢打開了西方大門,帶動了西方絲織品的發展。唐代杜佑記載:大秦人“常利得中國縑素,解以為胡綾紺紋”由于當時西方絲綢缺乏,只好通過拆解絲織品獲取絲線,研究織造胡綾。作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鼎盛時代,通過“絲綢之路”,唐代的絲織品帶動了東西方各國的貿易發展,深受各階層的喜愛。中世紀歐洲教堂庫存清單曾提及許多東方絲綢。絲織品精致細膩、色彩絢麗、光澤柔和,具有既富麗堂皇又清新典雅的藝術風格。在室內環境中起到很好的裝飾作用,東羅馬帝國時期,基督教用絲綢作教堂的帷幔,開創了在教堂中大搞豪華排場的先例。18世紀的英國,貴族們也對絲綢深深著迷,臥室、化妝室里紛紛使用絲織品,有精美的刺繡床帳、帷幔、窗簾、床罩、靠墊等,整體裝飾的好像中國宮殿一般。(圖1)
西風東漸文化交融
中國絲綢打開了西方大門,但“絲綢之路”并不是單向的,西方的文化、技術、宗教等也影響了中國絲織品的發展。進而從染料、生產技術、生活習慣等方面影響著中國家居環境。公元4世紀下半葉,薩珊波斯的絲織業興起,開發了斜紋緯錦的新品種,西亞紡織技術日益成熟,逐步東傳。在思想文化開放、兼蓄并包的唐代,以寬容的姿態大量吸收了來自異域的營養,并與傳統相融合,絲織品從藝術到技術體現出大融合的輝煌??楀\工藝在唐代以前多采用經線起花的傳統織法,公元7世紀后開始流行斜紋緯錦技術,唐代工匠們使用束綜提花機,使經線顯花逐步向西方慣于使用的緯線顯花變化。對織物結構來說,采用多把不同色的緯梭輪換織造比中國傳統的牽經線法更為方便靈活,利用多重多色緯線織出花紋,突破了傳統經錦花型循環較小的局限,可織出塊面較大、色彩豐富、圖案靈活及寬幅的織錦(圖2)。隋唐時期,錦的數量雖多,但那時漢族人士通常并無衣錦的習慣。錦大多數用于各類裝飾。若在室內,則張掛、障蔽、鋪設,若在室外,則可做營帳、車的帷幔等。除織花外,印花、繡花、手繪、織金等技術也運用于絲織生產。在西方文化、工藝技術的影響下,中國絲織技術大幅改進提高,因時制宜,創造出前所未有的絲織品發展新高度,為室內裝飾室內用絲織品的發展提供了有力基礎和多元形式,進而生活水平、裝飾方式也隨之發生著變化。
唐代絲織品對世界室內裝飾文化的影響
1.絲綢印染
隋唐時代,絲綢印染又步入一個高峰,應用色彩和印染方法的藝術化程度提高。設有青、絳、黃、白、皂、紫六作,能染出各種絢麗的顏色。同時,唐代的印染中蠟纈、夾纈和絞纈3種染色技術非常流行,并興起了多色染纈,唐代的蠟纈織品,有不少是五彩花絹。唐后期,海上絲綢之路,極大促進了浙江與日本、朝鮮之間的貿易往來與文化交流。大量絲織品經海路銷往日本與朝鮮,日本文物寶庫正倉院至今保存有大量唐代中國的精美絲綢(圖4),如唐代蠟纈,有五彩夾纈紗羅,如巨幅夾纈的“花樹對鹿”、“花樹對鳥”的屏風和用夾纈綢絹做成的屏風套等,現已成為日本人代代相傳的國寶。唐玄宗贈給朝鮮新羅王興光瑞文錦、五色羅、紫繡紋袍等多色的絲織品。
2.裝飾紋樣
中國絲綢紋樣造型之美,以唐代為轉折點,唐以前多以云氣動物紋樣為主,唐代,受西域文化的影響,大量植物、花鳥等自然紋樣進入人們生活,改變了以往那種以天賦神授的創作形式,并向纏枝、團花、寫生折枝花鳥的造型發展。對西方國家產生極大影響。對于西方來說,生動、奇異的圖案代替了羅馬式的死板、紋章式的圖案,這種裝飾用的花鳥魚蟲等動植物紋樣的動態形式,就是西洋人心目中的“中國風”。文藝復興時期以意大利為為中心的絲織工藝,從現存實物來看,無論工藝還是裝飾圖案設計都深受東方影響,在室內裝飾領域常以對稱和大結構的花卉紋樣構成明快、安定的室內氛圍。
3.刺繡技術
唐代除了提花工藝之外,刺繡的針法也有所發展和創新,除保留了傳統的辮繡外,又創造出平針、纏針、套針、戧針、鎖繡和綴珠等針法。用各種色線和針法的結合運用,像繪畫一樣描繪內容,也是唐繡獨特的風格。對西方產生深遠影響,洛可可時期用于室內裝飾的絲織藝術既注重自然主義植物紋樣的表現,又注意豐富的層次與明暗關系的處理,使用戧針繡。表現出漸變的效果,并且在絲業領域產生了撞色和勻色。金線產生光亮的效果,要產生相對稱的暗色,就用短縫針跡。明暗的巧妙對比使刻畫的對象色彩富麗堂皇,具有濃厚的裝飾效果。這些都深受中國唐、宋、明、清絲織品圖案藝術的影響。唐代刺繡的另一項創新是運用金銀線盤繞圖案的輪廓,加強實物立體感的盤金繡。西方藝術史學者認為,中國的金銀線刺繡對17、18世紀的法國繪畫、手工藝(如刺繡、折扇、漆器家具)以及建筑藝術、室內裝飾等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洛可可藝術效仿中國,在這一時期室內裝飾上,大量運用金線描繪圖案,風格華麗、富貴纖巧。
4.審美理念
唐代絲綢對歐洲絲織業的審美影響既有工藝技術的影響,也有審美理念的影響。唐代家具造型豐滿華麗,寬大厚重,多采用曲線造型配以精巧雕琢的花紋進行裝飾。通過絲綢之路早先出口到國外的中國家具大多以設計優美、圓潤精巧的床架、櫥柜類等大型家具為主。進而通過家具,也影響了室內裝飾的風格,搭配于家具的絲織品,創造出一定形態、質感和空間感的視覺形象,并以此來反映現實生活。中國絲綢裝飾藝術,制作精細、深富內涵,有著特殊的審美意義,西方對東方絲織品不只是表面上的附庸風雅,而且對它的“原汁原昧一頗具審美鑒賞力”。東方風格的手繪、印花、繡花等絲織品,華麗高貴,裝飾圖案飽滿豐盈,與家具的完美配合,對西方家居環境審美有著“東方式”的重要引導意義。
“一帶一路”建設時期室內裝飾用絲織品的可持續發展
經濟發展的低迷時期,絲織品因其昂貴的價格、難于打理的特性也曾退出過室內裝飾的領域。在“一帶一路”建設期間,絲織品必將以創新的面貌推進室內裝飾的可持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講話時提出“東西方使節、商隊、游客、學者、工匠川流不息,沿途各國互通有無?!睆娬{了絲綢之路對于沿途國家帶來的巨大變化。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國力不斷增強,中國文化席卷全球,中式軟裝風格再次回歸室內裝飾的主流,用于中式空間的紡織品、家具、飾品等,共同營造出極具東方特色的文化氛圍。絲織品以其華麗高貴,光澤優雅,質地細膩再次登上室內裝飾的舞臺,隨著工藝技術的不斷革新,真絲印花、絲織提花類的產品不斷更新,絲織品在花型、色彩、幅寬等方面有了進一步發展,最大程度為中國及世界室內裝飾提供了優質的真絲制品(圖5)。眾多軟裝設計公司、高端家居品牌及家具品牌中將絲綢奉為珍寶,用多品種多花色多工藝的真絲面料裝飾打造高貴、舒適、經典的現代居室環境。在“一帶一路”的發展新時期,絲織品將以嶄新的面貌重登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舞臺,對世界室內裝飾藝術起到進一步的推動作用(圖6)。
(作者單位: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
項目來源: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2015年研究課題成果(2015Z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