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析住區規劃設計的優劣,重要的在于對住區人居生活環境的評析。滿足使用者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和心理需求。要針對不同類型的人群,充分考慮各類人群需求來設計住區。作為住區的設計者,應在自然賦予的環境條件下,將以人為本的思想貫穿住區設計的始終,不斷改善住區居民的生活環境,提高居民生活質量。
1.調研結果評析
通過對楓林綠洲的紫薇城市花園的調研對現代住區設計進行定性分析。楓林綠洲社區是西安高新區內大型生態社區。占地近千畝,綠化率40%。住區毗鄰城市干道,交通快捷便利。住區內公共配套設施齊全,有小學和幼兒園,滿足了住區居民子女的教育需求。整個社區由一點、兩帶、三街、七區組成。規劃整個住區由7個住宅組團組成,各個組團既自成體系,又相互融合,共同構成了一個整體,創造了和諧的居住氛圍。設計者秉持生態、運動、教育、陽光的設計理念將生態功能與運動功能密切結合。營造住區充滿生態氣息的森林濕地景觀。在充分滿足街區內商業需求的前提下,重點考慮人群交流的需求,為居民的室外生活與交流空間提供場所。住區依據人車分流的理念,設計了小區和周圍地區在內的行人和行車路線,為住區提供了安全合理的交通流線。
紫薇城市花園社區采用中軸線空間和圍合庭院的空間序列布置。給人以安靜、安全、親切、領域和歸屬感。住區的主軸由東向西依次為前廣場、中心廣場、后廣場,形成秩序井然的空間序列。住區車流人流依次按層面依次分開,互不干擾。東端為小區人流主出入口,西端為人流次出入口,南北兩端為地下車庫的車流出入口,交通組織合理且流線分明,同時又保證了住區內最大限度的綠化面積和安靜的居住環境。
2.住區規劃設計的優劣
(1)適合城市總體布局,與城市的發展相適應
住區規劃設計應從城市總體布局著眼。對住區外部環境有合理的認識,分析本住區和周圍環境之間的聯系,合理運用并改造周圍環境。目前部分住區規模較大,同時由于管理和公共設施使用等原因又封閉了起來,導致了許多“大盤”的出現。對城市公共設施使用、交通組織帶來了不利的影響,造成了公共資源的浪費、城市阻塞等問題。不利于城市的發展,住區設計應充分保留并利用原有的遺留建筑和景觀來潤色住區,增強住區的文化內涵,而不是所謂的現代住區,盲目建設,浪費人力財力物力。
(2)住區在城市中的位置以及內部規劃結構形式
住區在城市的位置對城市的結構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設計者在住區規劃時,應在考慮城市總體規劃所預留的城市公共空間和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的基礎上確定住區的位置和規模。避免住區過度集中,缺乏足夠使用需求的公建設施,且居住功能過于單一,給居民生活帶來不便。在城市中生態環境優美的地段,應合理的控制住區的數量,防止住區過多,破壞了城市自然景觀帶和城市空間環境。在內部規劃結構形式上應根據住區的功能要求綜合解決住宅和道路、綠地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居住小區、居住組團為基本單位來組織住區,配合地形及自然條件選擇合理的布局形式。
(3)住區配套公共服務設施
住區建立完善的公共設施體系。如優質的水體系統、清潔的能源系統、高效快捷的通訊網絡系統和有保障的社會衛生醫療系統等。達到一定規模的社區還應配套建設中小學校、幼托、會所等高檔服務設施,并確保其合理的服務半徑。中小學校、幼托等場所一般規劃在小區的邊緣地帶,著重考慮教學樓的朝向、通風和采光,并保證周邊住宅居民的生活不過多受到影響。
(4)住區內部交通組織與停車設施設計。
住區內部道路應按照所在城市地塊的肌理設計。總規將整個地塊劃分為若干塊,劃分出來的各個地塊就是組成住區的基本單位,共同構成了住區。住區的內部道路應合理的處理人行和車行的關系,建立人車分流的交通系統,并有一定的消防保障。路網設計應考慮交通量的影響。住區內的車行主干道在滿足交通量的均勻分配的前提下做到“順而不穿,通而不暢”,確保行車順暢,又不影響住區內居民的各項活動。在住區規劃中,要保證與住戶數量呈一定比例的停車位,確保滿足住區居民的停車需求。
(5)住區住宅的設計要求
住區住宅設計是住區規劃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設計的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居民在安全性、私密性、社會交往及審美等方面的需求。確定合理的樓間距,以滿足居民保護隱私和日照的要求。確保住宅有良好的朝向,滿足采光和通風的要求。合理的組織空間序列,滿足居民的審美需求。現階段規劃的住區應調整住宅的平均層數,使各類層數目建筑風格多樣化的住宅相互穿插,確保良好的住區外輪廓線,注重降低住宅層數,避免高層建筑集中修建,給居民的心理帶來壓抑感,住宅設計要避免建筑風格單一、缺乏個性,導致住區的識別性差。
(作者單位:長安大學建筑學院)
作者簡介:王晨(1994-),男,山西省運城市,長安大學建筑學院建筑系2012級,研究方向:建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