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衛衛
摘要:隨著個體經濟尤其是中小企業的不斷發展,中小企業集群現象越來越多,廣泛存在于我國沿海和內陸地區。中小企業集群現象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雖然存在一定的穩定性和規模性,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嚴重影響了中小企業的健康的發展。本文將針對中小企業集群現象的影響進行闡述,并對其存在的問題提出應對的措施。
關鍵詞:中小企業;集群現象;應對措施
在上個世紀中期以前,經濟學界有一種說法影響著企業的規模選擇,那就是認為大企業才有大收益,規模是創造利潤的主要途徑。企業大型化、規模化發展成為當時的時代潮流。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濟在不斷的發展,在現代的生產經營領域,企業的主力軍已經逐漸轉變為中小企業,他們并沒有在預言中消失,反而是以一種新的面貌在業界站的更穩,那就是企業集群現象的出現。
一、中小企業集群概述
中小企業集群是指以一個主導產業為核心的相關產業或某特定領域內大量相互聯系的中小企業及其支持機構在該區域空間內的集合。
中小企業集群的理論基礎是集聚經濟理論,最早由阿爾弗雷德·韋伯在《區位純粹理論》中提出來的。該理論主要研究不同規模和性質的企業集合,或者這些企業間在地理空間上的集中或者分散的經濟合理性問題的研究。早在19世紀末的時候,馬歇爾也提出了以外部經濟概念為特點的企業經濟集群概念。而在1909年,韋伯在其出版的《工業區位論》書中,把區位因素區分為地域因素和集聚因素,也提到了企業集群的概念。
二、企業集群的積極影響
(一)企業集群有利于中小企業降低生產和交易成本
企業集群的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空間上的集中,地理位置的相連大大縮短了運輸和勞動力流通的成本費用。企業集群內部的大多企業是業務相關企業,主要是建立在分工合作的基礎上的上、下游關系的企業,由于地理位置的比鄰,使得原材料、半成品和制成品甚至是勞動力的流通都大大縮短了空間和時間成本。大大減少了企業間的采購、銷售、庫存成本,而且最大程度上保證了供貨及時。最后,由于企業間大多是業務相關,分工協作的關系,因此最大程度的保證了信息的共享,減少了信息的不對稱性。
(二)可以提高企業的資源整合力度,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
企業集群的另一個優勢就是可以充分利用集群內部的各企業內部的私有資源,打破了原來各自為政、各掃門前雪的狹隘局面。通過企業間的合作,可以進行優勢互補、集中優勢力量進行研發、創新,充分利用集群成員間的資金、人才和信息等資源。一方面,由于空間的臨近,業務的相近,和溝通的協調,使得企業間的合作更加融洽,經驗可以得到更好的吸納和綜合;另一方面,由于在相對狹窄的空間內集中了大量的競爭對手,因此也提高了競爭的難度和強度,因此會為企業尋求創新提供強勁的動力。
(三)可以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的問題
中小企業是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的主力,但是在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融資問題卻始終是中小企業發展的障礙。中小企業勢單力薄,資金不足,信譽有限,因此融資相對比較困難。當然,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除了自身因素外就是銀行的信用評定標準本身就存在著對中小企業的不利因素,而中小企業集群的出現,可以使弱小的個體連成強大的整體,就改變了銀行對中小企業原有的印象,也就規避了信譽評定的不利因素,從而緩和了中小企業融資問題。
三、中小企業集群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中小企業集群發展迅速而集中,從產業結構上來說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業,數量上占有絕對優勢,在2010年的統計數據中,我國規模以上的中小企業就達到了44.9萬家,創造了當年的近60%的產值,如果加上小微企業的產值,就達到了GDP的近98%左右。不僅成為我國國內GDP的主要增長點,也是我國未來主要的創匯途徑之一。中小企業的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也存在著其自身無法回避的不足。
(一)創新能力不足,創新主體意識差
在眾多的中小企業集群中,很多企業屬于資金不足、人才不足,而更多的中小企業處于產業鏈的下游,屬于勞動密集型生產,利潤微薄,雖然處于企業集群中,但限于他們自身文化水平低,只是著眼于眼前利益,而不愿意付出更多的成本、承擔風險去進行創新,而只是坐等科研成果,被動的跟隨市場的風險,消極的參與市場競爭。因此真正的創新的數量少,質量低,水平差,利潤少。
(二)中小企業集群內部成員的文化程度低,管理人員素質不高,管理體制落后
我國大多的中小企業,大多是以家庭式和作坊式的生產廠房為主,甚至還很難并入企業的行列,他們大多受教育水平低,設備陳舊,工作環境條件簡陋,他們唯一的目的是以低成本換取收入,不愿意為生產做出更大的投入;管理無序,生產混亂,缺乏有效的管理體制和高素質的管理人才,導致企業壓價競銷,偷工減料,質量低下,進而影響到銷售的信譽。如湖南邵東中小企業集群內部成員造假而使整個企業集群受到牽連。另外,由于企業集群進入障礙低而導致生產廠家的過度進入;最后,企業間技術水平較低,易于模仿,這些無差異產品一股腦涌入一個狹小的市場空間,就會形成惡性競爭,最后導致不健康的發展。
(三)企業集群的空間集中率大,但內部業務的集中率較低
目前,在我國的企業集群的集中程度還主要停留在空間集中,而在地獄上的集中其實很難為企業創總1加1大于2的效應。因為這些集中的企業大多是同類企業,從產品、到工藝和生產環節大多是無差異的,或者是完全競爭的,業務之間的合作非常有限。再加上中小企業資金的短缺,和管理的不統一,信任程度有限,使得很多合作對象更愿意找規模大、信譽好的企業合作,而使得本來具有的地域上的優勢卻因為過于了解而成為合作無形的鴻溝。
四、針對中小企業集群問題的應對措施
(一)加強政府的宏觀監管力度,加強和完善相關的法制建設,建立內外部的協調機制
中小企業的集群并非是有組織的、協調的有機的組織,混亂而散漫的企業集群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力量來進行監管和引導,因此此時需要政府的介入。政府可以出臺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濱那個制定出合理的發展規劃,來推動整個產業集群的有機整合和發展,比in個鼓勵企業培養和引進有經驗的、高素質的管理人才,來處理和協調企業間和企業內部的各種關系。
(二)摸清家底,明確各自的比較優勢
在地理空間上,各企業居于集中,但在深層次上卻很難進行深入的合作和溝通,主要原因是彼此間替代性較大,術語無差異的競爭。如果每個企業都能夠更加深入的了解彼此,了解自身的優勢和對方的優劣勢,那這樣就會有談判的籌碼和合作的基礎和可能,利用對方的優勢,規避自己的劣勢,創造1加1大于2的效果,是企業真正應該要去做和必須做的事情。通過各自的資產清查,找出資源配置的漏洞,并加以修補,為企業集群內部的是深入合作和良性競爭創建好的平臺,奠定穩固的基礎。
(三)多方面提高中小企業的信譽
當前中小企業的信譽問題不僅影響到企業和銀行間的貸款業務,同時也影響到企業集群內部成員間的合作基礎問題。因此企業可以通過人力資源的培訓問題,提高組織中人員的素質,進而完善企業的管理,從而滲透到企業的生產、質量監管、營銷和售后等各方面,進而提高企業的整體信譽。(作者單位:云南經濟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何軍稥.中小企業集群的競爭優勢分析,浙江師范大學學報,2010(3).
[2]戴發山,黃世秀.中小企業集群競爭優勢因素分析與策略研究,廣西社會科學,2008(3).
[3]王榮,楊曉明.中小企業集群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經濟師,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