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莉莉
花鳥畫創作中色彩是必不可少的繪畫語言,在社會不斷的發展變化下,花鳥畫的色彩也在發生變化,它們在不同的時代中體現出一定的時代性特征。為此,對傳統的工筆畫發展而言,其色彩運用的方法及技巧一定程度上受到社會政治、經濟及文化傳統的影響,體現時代特征。事實上,傳統花鳥畫創作色彩的運用中,一定程度上代表時代意義。為此,文章就花鳥畫色彩體現出的時代性進行分析,有助于幫助人們更加清晰地意識到色彩的寓意。
中國傳統花鳥畫色彩的運用和西方光譜色彩學相比差異性較大,工筆畫具有觀念性和象征性。可以說,在不同的時期,花鳥畫承擔的功能是不一樣的,由于各個時代的歷史背景、政治現狀及社會環境不同,花鳥畫的色彩也體現出不同的特征。甚至可以說,花鳥畫中的色彩在不同的時代下呈現出不同的時代性特征。但時代的特性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一定程度上受到社會局勢、統治階層、文化傳統及哲學觀念等等方面的發展。此外,色彩時代變化性的特征中,不僅使得歷代花鳥畫表現出花花草草,更體現出主觀世界及社會發展的時代性。
中國傳統花鳥畫色彩及色彩特征
1.中國傳統的花鳥畫色彩發展追溯
中國花鳥畫的發展最早可以追溯到新時期時代,仰韶文化和馬家堡文化中都有最早的花鳥畫痕跡。其中出現在彩陶身上的勾線、平涂的魚紋、鳥紋及植物紋等等。另外,甘肅秦安用碳墨畫的人與動物的實物地畫。現在看來,巖石色彩表面的顏色淡化。在原始社會這些繪畫及圖飾的顏色中,裝飾性強、質樸生動,有著強烈的律動感及節奏感。
發展到秦漢王朝的統治中,色彩發展較大,其中長沙馬王堆漢墓帛畫是迄今為止中國現存最久遠的工筆畫。畫面首先采用的是勾勒填色,其中墨線比較順暢,多以礦物顏料為主,共采用五個顏色。事實上,五行色彩構成了中最原始的色彩系統之一,成為畫家們對自然萬物描繪最突出的意象化色彩的表現力。
到隋唐時代,經濟空前繁榮,由于文化互通互榮,極大程度上推動繪畫藝術走向輝煌,在相應地分科上呈現出顯著性的發展特征,而且相應地色彩明艷,用色比較鮮明。以上簡要概述了我國古代花鳥畫色彩的發展,可以說,工筆花鳥畫中色彩無處不在,并且歷朝歷代的畫家從未停歇過,工筆花鳥畫的色彩共同經歷了從淳樸到綺麗,在逐步轉入淡雅。事實上,每個朝代都具有各自的特色。
2. 中國傳統的花鳥畫色彩的特征
(1) 隨類賦彩
中國傳統繪畫藝術形式中工筆花鳥畫較為特殊,與其他民族相比具有不同的色彩體系。其中隨類賦彩主要是按照描繪對象本來的顏色進行設計,但事實上,它不是對實物的照抄照搬,而是在發展中賦予畫家的色彩觀,極大程度上體現了畫家的主觀能動性,重視畫家對色彩的感悟能力,而且,它還通過對物象色彩認識的本質及情感體驗,主要是對色彩進行概括及提煉,最終得到色彩共同作用。另外,隨類賦彩一定程度上強調的是自然界萬物不依照外物發生變化的規律性及色彩屬性。我國傳統工筆畫發展中受到“隨類賦彩”相應色彩觀的認識,并且在花鳥工筆畫的認識中逐漸形成了“淡彩、墨彩、粉彩及重彩”等四種配彩法。隨類賦彩使得畫家們能夠不受到特定的時間及空間的限制,它不受某些物象色彩的拘束,并且對自己的用色之道及畫面色彩進行藝術性的加工及創造。
(2)抒情性特征
自古以來中國人對供養著自己的物質生活自然環境有著一種別樣的情懷,自然與生活之間的關聯演繹著情感上真是的節奏,其中花鳥畫是中國人文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工筆畫一定程度上著重體現出花木禽鳥的美及大自然的美,并且在工筆花鳥畫的構成語言中,中國人更加擅長的使用色彩語言對這種情感進行傳遞,目的在于寄托情懷。
傳統花鳥畫色彩的時代特征
1. 漢唐時期花鳥畫色彩的特征
花鳥形象作為象征性符號的存在,在東漢時期已經出現獨幅畫,相應地色彩沒有脫離傳統的封建思想,并且帶有一定的發展語言。初唐到盛唐時期,經濟繁榮,繪畫中色彩的運用和體現出現新的特點。其中唐代的花鳥畫已經開始獨立成科,并且在相應地色彩上借鑒了人物畫中的設色技巧。但是唐代花鳥畫只是人物畫的輔助畫科,因此,為豐富社會生活,在色彩上的相應表現需要體現出于人物色彩保持一定的不一致,凸顯花鳥畫的色彩個性。可以說,花鳥畫的色彩在整體上的體現相當粗放,顏色較為濃艷,比較符合盛唐的恢弘氣勢。
2.兩宋時期花鳥畫的色彩特征
北宋的花鳥畫大多重視寫實,色彩艷麗但不失沉穩。工筆畫發展到南宋,在布局、形象塑造上不再以寫實為主,色彩上也更加主觀,它與北宋時期相比,花鳥畫一定程度上更加側重柔美、溫婉,并且是一種側重內心的表述。兩宋時期工筆畫的色彩各有千秋,在視覺上呈現出一種收縮之感,決定了纏綿婉轉的藝術性風格。北宋時期工筆花鳥畫著重對自然之色進行描述,體現出一定的客觀性。在南宋時期,花鳥畫著重表現主觀性,其中在色彩的表現中能夠體現出工筆畫的謹慎、穩定及天下祥和等等主要思想。
3.元明清時期花鳥畫的色彩特征
元代時期不論從國力還是在經濟上都呈現出衰敝狀態,并且在文學藝術上發展上體現出較大變化。在元初進入仕途的發展后,從政期間受到嚴重的打壓、排擠及冷落,相應地精神界也是異常痛苦。該時期下,工筆花描畫通常采用水墨顏色進行表現,用水墨去表達內心的心中志氣,而且在畫面中,從主觀應用中,表明內心深處所存有的怨恨及寂寥,并讓人深刻地意識到離開現實社會的無望。文人花鳥畫的發展中主要體現出的是士大夫的繪畫創造,事實上,這還是一種與統治者之間的競爭。由于國土的淪陷,花鳥畫中的色彩從彩色變為黑白,繪畫的創作不再歌功頌德也不再是富麗堂皇,另外強調個人主體意識,以情結境,重視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境地。工筆花鳥畫發展至明代,水墨花鳥畫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工筆花鳥畫也相當繁盛,一定程度上繼承唐宋花鳥畫,一定程度上增添了色彩魅力,并且在色彩的表現上體現出更為豪放的神情。到清代,工筆花鳥畫色彩比較豐富、包括重彩和淡彩,并且相應地色彩特征也相當豐富。
影響傳統花鳥畫色彩特征的變化因素
不同時代的花鳥畫中具有不同的特征,并且這些特征深受當時社會局勢的發展影響。總的來說,花鳥畫色彩特征的發展受到社會局勢的影響,不僅極大程度上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更使得人們在精神發展中有了新的發展要求。根據朝代不同具體來說,唐代政局穩定,經濟發展繁榮,人們生活富足,為此這一社會局勢下應運而生體現奔放的、大氣的及富麗的時代性特征。宋代的政治成就遠遠落后于唐代,雖然結束紛爭局面但國土沒有得到整合,社會的不穩定性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較為重要的影響,一定程度上使得人們的心理變得更加狹隘,體現一定的局限性。花鳥畫在此時期的發展中體現出一定的乞和狀態,并且在色彩上體現更多的是諂媚的舉動。元代時期,政治統一,但是花鳥畫在色彩上的發展并沒有得到壯大,僅是從唐代山水畫的一角進行表露,其中主要是運用水墨畫,將詩與畫結合表達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工筆畫發展到明清以后,其中繪畫形式不再受到當時政局的影響,在于世界頻繁的碰撞及發展中,體現出豐富性、多樣性
(作者單位: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