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峰?陳琦昌?趙月
民居是各地方供人類居住建筑,又稱房屋。民居是最常見的建筑形態,歷史上出現最早,分布范圍較廣,由于它的特性,使其數量最多。由于中國各區域的地理環境、自然環境和人文情況差異,各區域的民居建筑也呈現出不同類型的面貌。
民居是指包括人類居住的場所以及由其延伸的居住環境。由于中國面積廣大,各民族人口眾多,各區域的地理環境和生活方式的差異,因此,各區域的人居住的建筑樣式和風格也差別很大。中國的民居出現于全國各地,由于各民族的歷史文化、生活方式、人文環境、對待事物看法的不同,也由于全國各區域的自然環境和地理位置不同,因此,各地方的民居外觀布局、內部的結構、造型和局部特征也有很大的差異,民居呈現出自然而又可以體現各區域的特色。在民居中,人們通常把自己的愿望和對親人們的祈福、信仰和審美觀念,把自己心中最美好的、最喜愛的東西,用一些象征的手法或事物的形態,鑲嵌到居住房屋的裝飾、紋理、色彩和形狀等結構中去。
民俗文化 ,它是傳統文化具象的一個層面, 主導著人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同時也反映出區域不同,而導致區域社會群體的文化差異,民俗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是因為它的傳播載體是人。它是由歷史演變流傳而來,受當時環境、社會、自然等條件因素的影響,包括特定區域特定的風俗、習慣、思想等 , 是一個民間文化內涵豐富,范圍廣闊且可以反映出歷史文化規律性的概念。說起文化,就有雅俗之分,雅文化更多的是對文人墨客的用詞尊稱 ,而俗文化更多的是來自于民間,兩者都是民族的精髓 。 雅文化經歷長期的積淀 , 形成民族的精神; 俗文化也同樣經歷漫長的沉淀 , 形成民族的文化。
關中地區又有“八百里秦川”的美譽,其地域廣闊,面積大,在這片地區,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關中人。關中的民居更是歷史悠久,目前在一些城鎮里仍然保存著清代的民居,經過了千百年的歷史變遷,加上失修,很多已經失去了原有的風貌。關中民居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以古樸恢宏的建筑風格,屹立不倒,其空間布局較為嚴謹,多為四合院和三合院的布局,但院落層次較多,功能分區明確,錯落有致很有氣勢,從空間俯瞰,好像一座座城市的縮影。在關中民居中,最具有特色的要數雕刻了,不少富家商賈、官宦人家在建造住宅的時候,無論是在院墻上、支柱上還是房屋上多通過雕刻來裝飾,各種精美絕倫的雕飾隨處可見,都體現了房屋主人的人生理想與道德追求。
民居是人類生活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中的傳統民居類型最初的形狀是“四合院”式建筑,在關中地區地理位置處于秦嶺和黃土高原之間,屬于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地區,西是一個在全國號稱“四大火爐之一”的城市,夏天最高溫度可達40攝氏度,冬季氣溫最低在零下10攝氏度左右,冬夏溫差較大,冬天室內有暖氣,因此防曬成為了人們居住房屋的基本需求。由于關中地區的地理位置、經濟狀況的因素,關中的民居一般都是傳統的窄合院式格局,這種格局不但可以減少用地面積寬,加大長度,為節約肥沃的土地提供了基礎。為了應對炎熱的夏天,關中地區的房屋建筑一般采用房屋兩側的廂房遮蔽陽光,使得院內較少的時間暴露在太陽底下,達到了蔭涼的效果。因為關中地區的“房屋半邊蓋”由此得名。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一處地域一處物,一方水土一方人”。事物都有其生存和發展空間,由于不同的地理環境、氣候因素的影響,各地的事物形態也有差異,文化藝術也如此,不同的區域孕育出不同的文化藝術,百花齊放。關中地區民間手工藝歷史悠久,很具有地域特征,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剪紙是離不開的,在傳統的居住建筑當中也有所體現,比如人們會在窗戶上張貼一定的剪紙來遮擋刺眼的眼光,其次剪紙還可以裝飾窗戶。在關中地區,人們常說的窗花也就是剪紙,也是大家最常見的一種傳統民間工藝,由于南北東西的文化交流,在中國,很多人都知道剪紙藝術,甚至國外有人對此也感興趣。在剪紙藝術當中,人們常常也把自己的愿望寓意到剪紙的樣式當中去,張貼到房屋的窗戶上、燈上、頂棚上等,把房屋布置的美觀整潔。關中地區的剪紙藝術不但揭示了廣大的人們對幸福美滿、和平安定、前程什錦的生活追去求態度,也體現了關中地區的人們多才多藝和生活樂趣。
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常常會聽到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民居和民間藝術文化其實就是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樣去理解,可以更好的讓人們了解民居的成因和歷史文化,從而加深人們對于民居的認識,只有深刻的了解民間藝術文化和民居,才能讓人們做出合理的保護,在此基礎上繼承和發揚。我們看到的民居其實是當地的人們,根據所在地的自然環境和地理位置,做出合理構建適合人類居住的建筑物,經過長期的發展,而形成的區域性建筑特征,也是他們在生產生活當中智慧的結晶。傳統民居是民間藝術文化最直接的表現方式和主要手段,它是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體現,不但反映了地域獨有的民間藝術文化和人文情感,也反映了人們居住其中而具有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這些都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體現,
無論是人們在房屋建筑上雕刻吉祥如意的圖案、花鳥魚蟲、祈福圖案,還是貼窗花,都是傳統民居的民俗之一。關中地區的民居民俗文化是在自然和社會的影響下,通過長期的積淀傳承下來的,并形成了關中地區的民俗。民居是建筑藝術、民俗文化、藝術文化的結晶,它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關系。
中國地大物博,地區之間自然環境多變,為此民間文化繁多,而此處我們主要論述的是關中民居相關的民間藝術文化。關地區的民間藝術文化包括剪紙、年畫、皮影、秦腔、泥塑、社火臉譜等。剪紙在關中地區也被叫做窗花,其形式是大家最常見的。無論是逢年過節還是紅白喜事,我們都可以看到窗花的影子,其形式和內容豐富多彩,形式不一,還可以用于裝飾窗戶,反映出了當地居民的思想和生活狀態。年畫題材較為廣泛,種類繁多,大致可以分為:神仙與吉祥物、世俗生活、娃娃美人、故事傳說等四個方面,種類可以分為:門神類、吉慶類、風情類、戲出類、符像類、雜畫類等六類,每當逢年過節,我們都可以看到其“身影”。關中地區最出名的要數鳳翔木板年畫了,其起稿、雕刻、上色、膠印均出自于農民手工操作,畫面色彩繽紛,可以反映出當地的民間藝術文化特色。皮影是一種戲曲藝術,通常被大家稱作影子戲,一般是由牛皮雕刻制作而成的。陜西很多地方的戲曲都是由其演變而來,其造型質樸淡出,具有裝飾性,做工精巧美麗,現在也用于商業類出售作裝飾使用。皮影的表現形式一般為表演和演唱組成,表演的人拿著皮影站在幕布后面通過燈光的照射,把皮影投射到幕布上,有時候兩部分也會由一個人出演,畫面生動形象,引人入勝。秦腔是中國較為古老的戲劇之一,其表演題材多為當地群眾的故事。秦腔發源于現在的天水市,出自于民間,戲曲的表現內容多為人民的喜怒哀樂,反映他們為了生活的不停的與惡勢力斗爭的決心,內容生活化,富有情趣,也體現了當地的農民豪爽、淳樸、勤勞勇敢的民情民風。每當農民家中有大事、值得慶賀的時候都會有秦腔的出現,也是體現主家身份的形式。泥塑別稱又叫做彩塑,是古老的民間藝術,它最給人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淳樸,表現內容多為花鳥魚蟲、獸類等,造型生動形象,色彩別具一格。鳳翔的泥塑鄉土文化氣息較為濃厚,美學研究價值較高,備受專家矚目,由于現在商業化的嚴重,泥塑也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內涵。
除此之外,人們往往對自己和家人的未來充滿很多的愿望和期望,也正因如此中國的傳統民俗文化才得以發揚和繼承,生活中人們往往希望生活富裕、身體健康、平平安安、萬事如意、一帆風順等,為了達到這些愿望,人們常常用了一生的時間在去努力,讓他們不懈的奮斗、進去。在居住的房屋上,人們更是煞費苦心,常常把有寓意的圖案、動物、花紋裝飾在建筑上,為了表現自己的愿望和期望。在關中的傳統民居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吉祥如意的圖案、花鳥魚蟲、祈福圖案、寓意前程什錦的圖案等,人們通過這些圖案來傳達和寄托自己的愿望,更多的是給自己和家人帶來美好的祝福、期望和心靈上的慰藉。
在關中民居中隨處我們都可以看到當地民間藝術文化的表現形式,它浸入到了人們生存的每一個地方,與當地的人們生活息息相關,他以一種精神的方式,潛移默化在影響著人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和、倫理道德、審美觀念等,具有很重要的文化價值。同時也正是因為這些觀念想法和生存環境造就了人們選擇居住房屋的樣式和結構,進而形成了關中特有的民居。人們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繁衍生息,與這里的環境息息相關,為此人們創作出的藝術品也與這種生存環境息息相關,也就是一種物質形態的文化樣式。我們在看中文化形態的同時,要注意它的文化價值,也要注重其精神價值。
(第一、第二作者單位:西安工程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
第三作者單位:西安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