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東農村環境整治工作可以用“干凈”“干勁”兩個詞概括。金東在環境整治方面取得的成效,對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起到了示范作用。
農村環境整治工作看似簡單,實則難度很大。在解決“干部在干,群眾在看”上面,在強化黨與群眾的聯系上,金東區有創新。把人民群眾新的訴求與期盼,變為黨和政府工作的指揮棒,金東在這方面的經驗值得借鑒。
“金東模式”可概括為十二個字,即黨委引導、村民參與、政府主導。這個模式也有完善的空間。比如“八有八無”創建,區黨委只規定底線要求,其余由各鄉鎮結合自身情況進行設置,以形成多樣化的特點。在村民的參與上也有發展的空間,把村民參與從幕后拉到前臺,引入社會組織參與,充分利用“互聯網+”暢通民意反映渠道,把環境綜合整治上升到農村社會治理的層次。
農村環境整治的目的就是共享,共享以共創、共建為前提,金東的共創、共建、共享案例能給人帶來很深的思考。
我們知道,農村垃圾處理是“十三五”規劃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里涉及到的內容。對于生態文明,可以用十二個字概括,即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生產不發展,要搞生態文明是很艱難的,因此發展工業,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經濟保障。
金東區搞生態文明建設有一定的經濟基礎,生態搞好后,發展旅游經濟又與之形成了良性循環。在農村環境整治上,金東樣板還有待資金來源構成、機制運行等多方面的時間檢驗。相信金東的做法和成效將成為未來十五年中國中西部新農村建設的標桿。
對于下一步的環境整治工作,我認為:一要繼續結合中國國情,以中國人的思維辦中國人的事;二要加強“黨建+”的作用;三要為全民參與找到抓手;四要實現整治資金來源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