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打造健康縣城,從眼前來講,是要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從長遠來講,實際上是在培育大健康產業方向。”談及健康促進推動區域內經濟轉型升級的意義,河南省新縣縣長呂旅如是說。
5月9日,由健康時報社主辦的“健康中國·健康促進與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此次論壇以河南新縣為代表,聚焦國家健康促進示范區縣的建設,不僅從宏觀層面論道健康創新發展,更從務實的角度分享增進健康發展成果。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王德隴、國家衛計委宣傳司司長毛群安、國家衛計委中國健康交易中心主任李長寧、健康時報社總編輯孟憲勵等出席論壇并發言。
作為首批全國健康促進項目試點縣,河南省新縣縣長呂旅在論壇分享了健康促進的“新縣模式”。
健康中國第一抓手
慢性病已取代傳染性疾病,成為我國居民的主要致死病因。
2015年6月30日, 國家衛計委發布《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年)》,分析評估了十年來我國居民營養和慢性病狀況的變化。
在各種慢性病中,高血壓、糖尿病在全國18歲及以上成年人中的患病率分別為25.2%、9.7%,也就是說在這組人群中,約每4人中就有一個高血壓患者,每10人中有一人患糖尿病。
另外,2012年全國居民慢性病死亡率為533/10萬,占總死亡人數的86.6%。心腦血管病、癌癥和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為主要死因,占總死亡的79.4%。
“我國成人群體正遭遇慢性疾病攻擊。”談及中國疾病譜變化帶給中國居民健康的影響,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王德隴在會上說,這不是一般的健康問題,如不加以改善,一定會危及中國人力資源質量,帶給中國的損失不可預估。
與此同時,他認為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是破解中國人力資源質量戰略命題的有效手段,也是一項惠及長遠的制度性安排。
如何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王德隴表示健康城市創建是第一抓手。
“管事的能否把健康促進上升到政策層面,而不是把它看作是與政績無關的事。”健康時報總編輯孟憲勵認為,打造健康政策與否,從根本上衡量著一省、一市、一縣推動區域內經濟轉型升級的一種遠見。
健康教育成果初現
河南新縣,2014年成為全國健康促進縣首批試點單位之一,從它身上或許可以窺見,以健康為抓手帶動區域內經濟轉型升級的縮影。
“十年努力奔小康,一場大病全泡湯。” 呂旅用這句話劍指新縣的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
新縣屬革命老區,也是一個國家級的貧困縣。該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人數,占現在建檔立卡戶貧困人口的27.1%。脫貧攻堅成為縣委縣政府最大的政治任務。
呂旅反過來看問題,他認為如果很好地解決了病患問題,這個家庭可能很快就會脫貧。
“這就是我們新縣為什么要開展健康促進的原因!”呂旅說,我們希望通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提高居民健康素養和生活質量,努力讓群眾不生病或少生病,從源頭上遏制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
2014年基線調查顯示,新縣城鄉居民高血壓、糖尿病患病知曉率僅為46.1%、35.2%,經常參加鍛煉的人數比例、對體檢的正確認識率只有13.8%、39.8%;居民對煙草的危害認識不足,吸煙率達24.5%。
為此,新縣政府領導班子成立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委員會,呂旅任主任。該委員會通過倡導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里面,探索構建由政府主導、多部門協作、全民參與的社會大健康機制,以及家庭和社區為基礎的全民健康體系,實現人人參與、人人享有的健康社會。
經過與北京協和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河南中醫學院、北京營養師俱樂部等專業機構和組織建立協作關系,并組織專業調研后,婦女和兒童被確定為健康新縣建設中的重點群體。
“抓住婦女這個人群,從飲食烹飪的健康技能提升入手,就把一家人的胃都管好了。” 呂旅說。
北京營養師俱樂部王旭峰團隊,在新縣的中小學持續開展食育教育,并且剛剛出版了全國第一本食育教材。“抓住孩子,就把這一代包括下一代的營養健康素養都抓住了。”呂旅表示。
1月,新縣最新基線調查結果顯示,試點展開兩年以來,群眾健康知識和健康技能知曉率超過80%,健康行為形成率超過70%,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上升到38%,吸煙率下降到23.6%,經常吃新鮮水果的人數比例從25.1%上升到33.6%。
健康產業附加值
新縣是首批全國健康促進項目試點縣,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摸索出了多種途徑和方法。
呂旅分享了工作中的具體細節,譬如在縣城區和城鄉主干道設置戶外宣傳牌,印發“健康知識”讀本;縣電視臺每周三定期播放健康教育講座;每月兩次以手機短信方式向群眾發送健康素養核心信息。開展有針對性的健康巡講活動,覆蓋全縣90%的機關單位、70%的農村社區。
為了推進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建成英雄山紅色主題休閑公園、連康山國家森林公園等健康主題公園9個,打造潢河路、濱河路、龍泉路等健康步道20余處。
呂旅介紹,新縣本身的旅游資源很豐富,特別是“紅色”和“綠色”兩個特色非常明顯。
新縣通過健康+旅游+體育的方式,來探索一種新的產業發展的模式。為游客提供紅色歷史探究、山水避暑休閑、健康康體養生、賽事活動體驗等,還引進了“健康來吧”,通過健康生活方式來調理慢性病,已經取得較明顯的效果。健康和旅游的結合,實現了兩個業態的融合,逐漸形成了新型業態。據悉,2015年“新型業態旅游”共接待游客254.8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2.18億元。
“創建健康城市,為什么新縣走在全國前列?”王旭峰認為,新縣之所以取得上述成績,其根本在于他們有一個政府主導,多部門聯合“作戰”的執行團隊,為輔助和落實項目提供保障。“每次去新縣落實項目,呂縣長和領導班子從沒一個人缺席過。”王旭峰說。
談及對新縣健康城項目的建議,中華預防醫學會副會長孔靈芝坦言,實踐證明生活方式對于預防慢性病,減少并發癥和控制病情是有一定效果。但有些指標靠生活方式干預不一定有效,比如高血脂,更多是靠人體內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