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海超
提起哈爾濱松北區,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筑夢冰雪”“冰藝精粹”的炫彩冰燈以及美麗的太陽島,這里一度被視為哈爾濱的后花園。其實,這里也正在演繹一場高新技術革命,哈爾濱高新技術企業開發區就坐落在這里,這里正是哈爾濱高新技術企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聚集地。C
幾年前還默默無聞的一家專門研究干細胞的企業——黑龍江天晴干細胞股份有限公司,現在堪稱這里的創新標桿企業;作為黑龍江第一個從事干細胞存儲及研發的企業,短短幾年時間,不僅成為亞洲設計產能最大的干細胞庫、黑龍江省干細胞工程技術中心,更是6項干細胞領域專利的擁有者,國家發改委高新技術產業重點支持單位,也是國內軟骨干細胞修復研究的領跑者,最近又被國家發改委授予“老年性疾病干細胞研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技術中心”。
一家坐落祖國邊陲城市,一個此前名不見經傳的企業,為什么可以在短時間內脫穎而出、拔地而起?這個由哈佛博士、歸國學者帶領的高效率研發團隊,這個國內外炙手可熱的研發領域,這個帶著濃厚現代醫學味道的術語正在從深奧遙遠的醫學未來走向每一個人的生活。
神奇干細胞的不老傳說
在黑龍江提起干細胞不得不說劉彥青——黑龍江天晴干細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作為黑龍江第一家從事干細胞存儲及研發的高科技企業,他在行業的話語權舉足輕重。
初見劉彥青,寬額下那雙微腫的眼睛,一看便知他最近缺乏睡眠,但他那炯炯的眼神中卻看不出一絲倦意。從他的語速便知他是個急性,隨和、干練的人。工作人員透露,天晴正在申請多個國家級課題立項,董事長一直沒有休息好。
據悉,黑龍江天晴干細胞股份有限公司是黑龍江省衛計委唯一批準運營的干細胞企業,也是唯一一家集研發、儲存、臨床應用于一體的干細胞科技企業,填補了黑龍江省細胞儲存的空白。天晴干細胞庫可儲存高達500萬份的細胞樣本,是目前為止亞洲設計容量最大的細胞庫。
劉彥青說:“從干細胞的功能我們就可以知道,干細胞最大的驚人之處就是可以修復人體細胞損傷,糖尿病、心肌梗死、腦血栓、牛皮癬等頑固性疾病都是細胞損傷造成的,目前無藥可以治愈,但是干細胞的問世,為預防及治療此類疾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希望。”
新技術屢獲轟動的背后,反映出了公眾和資本市場對于干細胞技術應用的期待。
“干細胞另外一個巨大功能就是克隆衰竭的器官;干細胞及其衍生組織器官的臨床廣泛應用必將導致一次醫學革命,產生一種全新的治療技術,即再造正常的甚至年輕的組織器官。這種再造組織器官的新醫療技術將使任何人能用上自己或他人的干細胞和干細胞衍生的新組織器官,來替代病變或衰老的組織器官。”他解釋道,“假如在年老時能使用上自己或他人嬰幼兒或青年時期采集保存的干細胞及其衍生組織,那么人類長期追求的長生不老的幻想就有可能成為現實。”
自主研發塑核心競爭力
天晴干細胞作為行業佼佼者,一直為“打通實驗室到市場的"最后一公里”而努力,讓干細胞技術真正成功地運用到健康領域造福人類”,這是天晴人和劉彥青的干細胞“中國夢”。
對于天晴的研發團隊和技術設備,劉彥青如數家珍。他介紹,天晴近三年申請專利共21項,發明專利15項,6項獲得授權。天晴干細胞庫采用歐盟GMP標準建設,是國內首家通過新版ISO9000認證的企業,也是亞洲第一大綜合性細胞庫,面積達8000平方米,擁有流式細胞儀、氣相液氮儲存罐系統、細胞程控降溫儀等先進設備425臺套。
劉彥青透露,由于天晴的領先地位及獨家優勢,于兩年前就被授予黑龍江省干細胞工程技術中心、國家發改委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基地。天晴擁有多項國際、國內領先的專利技術,其中免疫細胞儲存技術被黑龍江醫學科學院評定為國際領先技術。天晴曾承擔863、973等國家級項目課題,現擬申請多個國家級課題立項。
據悉,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于2015年12月31日批復天晴為“老年性疾病干細胞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這是中國首個老年性疾病干細胞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技術中心。
劉彥青表示,天晴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的“老年性疾病干細胞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說明天晴在研究綜合實力方面處于國內領先地位。中心的成立可以最大限度整合東北地區干細胞研究資源,實現產、學、研一體化,快速提升東北地區干細胞科研產業發展,使東北地區擁有與世界前沿領域接軌的干細胞科研基地。同時將為東北地區引進國外一流干細胞技術和一流研發人員提供依托與保障。中心研究成果的轉化直接造福東北地區的百姓,對老年性疾病(老年癡呆、腦血栓、糖尿病、軟骨損傷等)的預防和治療提供支撐和保障。從而使東北地區干細胞研究技術水平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促進黑龍江省干細胞產業的發展,進而帶動黑龍江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
精準醫療任重而道遠
2015年4月23日,天晴股份正式在新三板掛牌成功。
“希望借助資本市場,把我們的想法一一付諸實踐。”劉彥青表示,新三板有利于企業的規范化治理,也能夠反映出企業的真正價值。天晴要立足于從干細胞上游的存儲階段逐步發展為下游的藥物研發和應用階段,使干細胞技術真正惠民利民。
劉彥青介紹,學術領域的科學研究也是天晴以后重點發展的部分。出于對科研技術的執著,公司每年收入的大部分又再次投入實驗室的建立、研發中。
劉彥青坦言,雖然干細胞正在被認識和接受,但是仍在很多方面亟需政府層面關注。他說:“細胞學的應用在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專業的科技人才極度緊缺。國內的細胞產業領域亟需政府幫助搭建產、學、研相呼應的人才發展體系,來配合產業高速發展的需求。尤其是經濟、科技欠發達地區,更應該建立人才交流、引進、培養與發展的機制,為地區科技產業升級、經濟轉型奠定基礎。”
“品牌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種過程。”劉彥青感慨,特別是對于生物醫藥企業來說,在各方面規范還不完善之際,一定要憑良心做企業。“我們要做一家受人尊重的生物醫藥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