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宏林+石武祥
【摘 要】闡述創新型高校團委領導與領導素質的基本內涵,提出高校領導者必須根據社會發展需要,不斷培養自身銳意改革、積極進取的精神,提高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積極培育“創新型領導”素質,實現創新型領導。
【關鍵詞】創新型 團委領導 領導素質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4C-0082-03
共青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先進青年組織。相對于其他組織的團委而言,高校團委的工作更具基礎性、敏感性和時代性。具體說來,一方面,高校是青年最集中的地方,青年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知識結構體系正不斷地養成;另一方面,青年學生正直青春年華,他們風華正茂,血氣方剛,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他們總愿意走在時代的前列。與此同時,社會日新月異,新事物新技術層出不窮,國與國交流不斷深化等這樣的變化都使得高校團委面臨著日益不同的工作挑戰,這要求高校團委領導者必須根據社會發展需要,不斷培養自身銳意改革、積極進取的精神,提高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積極培育時代呼吁的“創新型領導”素質,實現創新型領導。研究創新型高校團委領導者的素質,助推創新型團委領導的培養和發展,也就顯得十分重要。
一、創新型高校團委領導與領導素質的基本內涵
(一)創新型高校團委領導的定義。對“領導”的定義是研究創新型高校團委領導素質的前提。當前,學界對于“領導”的定義還有爭議。有人認為領導是指“人”,即領導人個體或領導團體,也有人認為“領導”是一種實踐方式,即為某種組織目的而體現出來的引導、率領。這種爭議的存在,也影響了人們對創新型領導的界定。有學者認為,創新型領導是指一個具有創新精神的領導人或領導團體,也有人認為是一種領導方式。如陸滬根教授認為,創新型領導是帶領創新型人才實現自主創新戰略的領軍人才。學者胡國棟、魏伊含認為:“創新型領導是一種領導觀念,一種領導方式或風格,一種有特定指向和互動過程的領導者、領導活動、領導體制的綜合統一體。”從定義上看,盡管學者們對創新型領導還有爭議,但也可從定義中抽象出一些共性的地方,比如,創新型領導是一種動態的領導過程,而改革、創新都可以被歸類為這種領導類型的核心要素。而本文更傾向于將創新型領導定義為一類由創新意識的領導者,即創新型領導是指那些敢于改變思維模式、心智模式,突破傳統思維習慣的限制,以創新思維對組織相關的領導要素進行系統思考,對組織要素進行全面改革創新,并激發組織成員實現組織目標,推進組織發展的領導者個人或團體。據此,創新型高校團委領導是指那些在高校團委工作的,敢于改變思維模式、心智模式,突破傳統思維習慣的限制,以創新思維對團組織相關的領導要素進行系統思考,對團組織要素進行全面改革創新,并激發團組織成員實現團委目標,推進高校團委發展的領導者個人或團體。
高校團組織作為我國共青團下屬的一類組織,其領導者必須具備過硬的政治素質、品德素質和知識素質。創新型高校團委領導除了需要具備上述一般團委領導者必須具備的素質外,同時也應該具有較強的思想價值觀、外在感染力、號召力、強大的變革精神和創新意識,強調思考、協同、基于實際的想象以及“關注較為長期的目標,強調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鼓勵員工發揮創新能力,并改變整個組織系統,為實現預期目標創造良好的氛圍”。也恰恰是這種“個性鮮明”的特質、特征,對創新型高校團委領導者推動高校團委工作的開展具有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
(二)領導素質的基本內涵。素質是指“一個人在先天稟賦的基礎上,經過社會環境熏陶和自身磨煉而形成的滿足其生存和發展所需要的各種要素的總和”。可見,素質其實是某一事物區別于另一事物所固有的特質。因此,領導者素質可以認為是“領導者在一定稟賦基礎之上,通過后天實踐鍛煉和學習所形成的,在領導活動中經常發揮作用的本質要素”。這些素質,通常包括領導者的生理素質、文化素質、思想素質、心理素質、道德素質、政治素質以及這些素質綜合而成的對領導者的行為起著本質影響的能力素質。領導者素質的形成與先天遺傳因素、心理特點相關,并受到這些因素的制約和影響,但領導者素質的形成主要由領導者個人后天社會實踐過程中自身努力的結果,如果領導人在后天的實踐過程中不注重“膽商”、“韌商”的鍛煉,不注重創新思維的培養,不注重學習,顯然不能夠成為一名創新型的領導者,也不會具備創新型領導的能力。此外,領導者素質有一定的沉淀性,一旦養成,就會對領導者的價值觀、思維、行為有根本的影響。總之,領導者的素質是領導者任職與勝任崗位的內在根據和條件,也是領導行為的內在決定因素。不同的領導素質,決定了領導的特質、性格,也就決定了不同的領導風格。
二、創新型行政領導者的素質
就某一角度而言,創新型高校團委領導者和其他類型的領導者一樣,具備一般領導者的素質。但是,創新型高校團委領導者在領導行為、領導方式與別的類型的領導者仍有差別,即創新型高校團委領導本身更傾向于“與眾不同”,重視改革創新,這種行為傾向,其實是其后天素質養成的綜合作用的結果。也只有領導者具備“變革”所需要的素質,領導者才能稱之為“創新型”的領導,才會樂于變革,敢于創新。具體而言,創新型高校團委領導者的素質,除了具備一般團委領導者所必需素質外,其更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實事求是的作風、扎實的理論基礎、戰略整合的思維和正確的權力觀念。以上素質的綜合作用,從根本上影響著創新型高校團委行政領導者不斷積極創新、勇于變革。
(一)創新型領導具有強烈的創新精神。創新精神指人們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提出新觀點、新想法、進行發明、改革的思維能力、意志和勇氣。強烈的創新精神是構成創新型領導者諸多素質當中的核心,正是具備了這樣的精神素質,創新型領導才能在團委工作過程中,在遵循上級旨意的基礎上,敢作敢為,積極創新。團委領導的創新精神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團委領導者具有變革創新意識,人的大腦意識是行為的“導火索”,沒有創新意識,就不會創新行政管理工作,創新型領導者在領導行為中,能夠以創新的意識面對各種團工作;二是對創新思想的執行力,需要領導者敢想敢做、不懼困難,擁有果敢的氣魄和自信;三是勇于承擔改革創新帶來的一切責任,并積極保護團委工作改革創新的結果。
(二)創新型領導具有實事求是的作風。實事求是,既不任意夸大,也不隨意縮小,而是堅持事實,堅持“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講究實際,從實際情況出發,正確地對待和處理問題,求得正確的結論。實際上,任何領導方式都應該講究實事求是,尤其創新型領導方式,因為所有的創新與變革,并非天馬行空,而是基于一定的客觀事實和客觀規律,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打破陳規進行創造的結果。高校團組織面對的是一群有想法、有追求的新時代青年人,面對的是那些看似瑣碎卻自有內在關聯的事情,在創新工作過程中,只有腳踏實地,實事求是,才能夠切切實實贏得支持,做好團委工作。創新型高校團委領導實事求是的素質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對工作的態度認真負責,腳踏實地,盡心盡力做好本職工作,而非弄虛作假,敷衍了事,偽造政績;第二,在領導活動中,深入學生,親近下屬,反復調查研究,識別存在的問題和矛盾,不片面地去追求效率和質量;第三,對團工作勤勤懇懇,堅持原則,追求真理,不盲目執行不合理的領導任務。
(三)創新型領導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創新型高校團委領導不僅需要實事求是的素質,也應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一方面,高校團委領導的工作環境是“高校”,是擁有學科知識前沿的高等學府,不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難以立足。另一方面,扎實的理論知識功底是領導者打破陳規,不走尋常路,“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知識基礎。因此,創新型高校團委領導者必須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一是必須扎實掌握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等政治知識,從而形成堅定的政治信仰,樹立起堅定正確的價值觀,在工作過程中自覺維護黨和學生的根本利益。二是具備扎實的法律理論知識,做到團工作以身作則,在變革中不違法、不犯法,依法領導。三是具備工作業務上所需的專業知識。扎實的專業知識,有助于提高領導者在變革中提供知識依據。扎實的理論知識素質,不僅是領導者走上工作崗位的前提要件,而且是領導者不斷調整自身以適應外部環境變化從而更好履行領導者職責的重要基礎。
(四)創新型領導具有戰略整合思維。任何創新與發展,必須通觀全局,具備戰略思維。戰略,即“謀略”,具有全局性、方向性、謀略性特征。而創新本身就是對未來的一種假設與謀劃,這就要求高校團委領導者在謀求變革的過程中,必須在把握實際的基礎上做到高瞻遠矚。實際上,戰略思維是創新型領導必備的素質。這主要體現為,領導者唯有具備統籌全局、未雨綢繆、戰略規劃、構建組織愿景的素質,才能在團委工作過程中能從整體利益、長遠利益出發,抓住問題的重點解決矛盾;能夠通觀全局協調各部門共同參與,集中處理公共問題;才能有效協調團委各項工作的和諧發展;充分整合高校團委工作相關的人、財、物、力等有限的資源;處理好學生個性成長與整體教育,活動與教學等矛盾。由此可見,創新型領導這種戰略整合思維素質,有利于把握好現在與未來,實現學校與學生、團委工作與學校工作的綜合發展,形成高校發展合力。
(五)創新型領導具有正確的權力觀念。高校團委作為服務高校、服務學生的組織,必須正確認識和使用手中的權力,樹立合法、合理、民主的權力價值觀。正確的權力價值觀是有效運用權力的第一準則,也是創新型高校團委領導者避免“短視效應”,做到長遠規劃、科學創新的重要素質。領導者的職位權力具有非穩定性和非持續性,假如領導者僅僅依靠組織授予的權力實施領導,追隨者對這種影響力的認可和服從更多是表面現象。創新型領導往往擁有良好的政治素養,具備正確的權力價值觀,正確認識“權力來自人民,服務于民”。正因為如此,創新型領導者在行使權力時嚴格遵紀守法,不會將行政行為建立在爭取短期個人利益的目的之上,而是以公平、合理為基礎,堅持正義,做到未雨綢繆,長遠規劃,從而為地方的發展起好頭,帶好頭,做好頭。
以上就是創新型高校團委領導的五項素質,它們看似獨立卻又相互關聯(見圖1),對于推動高校團委領導者采取創新型的領導方式均各有側重,缺一不可。“強烈的創新精神”是創新型高校團委領導素質的核心,它是引導領導者在團工作領導過程中敢于突破,敢于創新的根本。“實事求是的作風”、“扎實的理論知識”、“戰略整合思維”和“正確的權力觀念”為創新型領導的實現提供了必要的價值支撐、能力基礎和思維模式。創新型領導的五項素質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共同構成了創新型領導者所必需的素質能力基礎,也正是這五種素質之間的綜合作用下外化為領導者具體的領導行為。
綜上,創新型高校團委領導所具有的變革能力,對于高校團工作的改革與發展、高校學生的成長以及高校的發展,往往具有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而創新型領導作為一種重視改革與創新的領導方式,與其他類型領導者所具備的素質結構不盡相同。研究創新型領導者獨特的素質內容和素質結構,要求創新型高校團委領導者與時俱進地培養自身創新精神,形成實事求是的作風,不斷學習理論基礎知識,培養自身戰略整合思維和形成正確的權力觀念。
【參考文獻】
[1]陸滬根.建設創新型國家與領導創新能力[J].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2008(9)
[2]胡國棟,魏伊含.創新型領導的運行機制及其實現途徑[J].當代經濟管理,2011(9)
[3]王芳.創新型領導理論研究及啟示[J].領導科學,2009(10)
[4]彭向剛,袁明旭.領導科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73-174
[5]易鋼,周振琳.現代領導學[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35
[6]包永輝,徐壽松.政道仇和十年:一位市委書記發人深思的從政歷程[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76
【作者簡介】鄧宏林,桂林醫學院口腔醫學院黨總支書記,講師,研究方向:領導科學、思想政治教育;石武祥(1966— ),男,湖北鄂州人,博士,桂林醫學院人文與管理學院院長,教授,研究方向:公共衛生事業管理。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