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市場對技能與素質并重的人才需求狀況,從改進教學方法、創新實訓模式、優化教學評價等方面對電熱電動器具原理與維修課程教學改革進行探究,以全面提升課程教學質量。
【關鍵詞】電熱電動器具 原理 維修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4B-0054-02
電熱電動器具原理與維修是中職電子專業的核心課程,其教學內容包含了常見電熱、電動類家用電器的原理解析和常見故障檢修,涉及的內容多、范圍廣。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講得多,學生練得少,評價手段單一,加上學校實訓器材有限的情況下,學生往往很難掌握到對應的家電維修技術。教育部等六部委關于《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的通知指出:健全職業教育質量評價制度,以學習者的職業道德、技術技能水平和就業質量為核心,建立職業質量評價體系。在這樣的職教改革形勢下,電熱電動器具原理與維修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一、整合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
中職學校的學生素質總體不高,文化基礎較差,對專業學習缺乏興趣,而中職專業課程教材的理論部分不好理解,如果專業教學一味講解理論,輕視甚至忽略實踐,勢必會加重學生厭學情緒,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改革課堂教學,首先是整合教學內容,然后再配套相應的教學方法。
教學內容整合,是課程教學改革的基礎。電熱電動器具原理與維修課程在理論知識方面包括電熱電動元器件識別及電熱電動設備的工作原理分析等,維修技能方面則涵蓋了常見元器件的檢測和更換、電路原理圖的識讀、家用電子產品維修等。針對學生情況及教材情況,我們在強調專業基本功的同時,以“項目引領”為主線,充分體現“理實一體”的特點,強調“做中學,在學中做”的理念,把具有代表性的電熱電動器具維修作為學習項目,把涉及電器維修的知識點、技能點、崗位要求等內容根據項目情況以不同任務出現。例如,在電飯鍋原理與維修項目中,我們可以大致分為幾個任務:電飯鍋拆裝與結構認識、電飯鍋工作原理解析、電飯鍋主要元器件識別與檢測、電飯鍋故障檢修(以典型、常見的為主)等。這樣的學習項目設置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快速入門,把學習家用電熱電動設備維修變得輕松愉快。此外,我們還可以根據當前家電行業行情,增加家電發展中的新技術、新產品,刪減教材中的老舊產品,合理整合、安排教學內容,切實提高教學的效率。
教學方法改革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教學方法的改革也總是與教學內容改革相適應的。因此,在對電熱電動器具原理與維修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后,我們可以以項目教學法為主,輔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組織教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維修對象、故障現象,結合專業能力要求和崗位標準進行必要的講解,然后提出項目任務,并和學生一起確定項目目標。學生則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制訂項目工作計劃、步驟及流程,通過小組分工與合作,組織實施項目,教師在巡視中,給予意見和指導。整個教學過程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學生能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教師也能從以往的“說教”中解脫出來。
二、創新實訓模式,注重實訓成效
“演示+模擬”以及單一技能傳授的實訓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教學改革的需要,更不能適應實際生產的需要。創新實訓教學模式,實現實訓管理與企業管理對接、實訓流程規范化,并不斷拓展實訓空間以滿足家電行業發展的需要,才能不斷地提高實訓成效,促進電熱電動器具原理與維修課程教學改革。
實訓管理與企業管理相對接,要求實訓室的布置參照家電售后維修工作部進行布置,對電熱電動器具、維修工具、電子元器件進行規范、統一的擺放,墻面設立家電企業文化、“7S”管理要求等,構建企業實際工作環境的實訓教學場地,讓學生切身感受到上課如上崗,實訓有要求,管理有制度,以環境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實訓流程規范化,要求學生明確每一個實訓項目的具體操作要領,實現對工藝、操作要領的規范化,對儀表、工具使用的規范化,對電熱電動器具維修流程的規范化,確保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拓展實訓空間,是基于家用電子產品更新換代極快,學校實訓條件跟不上社會發展需要提出的。一方面,我們可以發動學生將家里有故障的電熱電動器具帶來學校,在教室開辟“維修角”,讓學生有更多交流、探討的空間。另一方面,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到居民小區進行義務家電維修,讓學生有機會接觸更多的家電類型和故障現象,并提升學生的服務意識,真正意義上提升實訓成效。
三、實現多元評價,優化課程考核
優化課程考核,是電熱電動器具原理與維修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傳統的課程考核往往是“一紙一筆”定天下,即便是平時+期末,在評價考核標準缺失的情況下,仍然很難體現學生的技能掌握情況和職業素質。因此,要優化電熱電動器具原理與維修的課程考核評價,就必須結合專業培養目的、崗位要求等因素,制定出實踐技能考核評價標準,實現對每個學生、每個工作組的多元評價。
評價標準的制定是做好課程評價的基礎。電熱電動器具原理與維修課程評價標準中涉及的評價內容應該是多元的、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標準不僅涉及相關電器維修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還把學生的情感價值觀進行綜合評價: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學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職業能力要求列入評價標準;不僅要關注學生是否能實現對具體家電的檢測、維修,還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按具體的崗位標準、工作流程進行操作等。
優化電熱電動器具原理與維修的課程評價還體現在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傳統的教學評價中,教師主要也是唯一的評價者,學生也只作為單一的評價對象,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要求學生和老師,甚至行業和企業共同參與評價,實現開放性的評價:讓學生在評價中既能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也能清楚自己的優勢;既能及早了解行業、企業的標準,也能盡早地找出自己的差距。行業、企業評價一般考慮在該課程的階段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或是相關維修技能比賽的時候介入,至于行業、企業的選取,我們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可以是家電維修資格證書的考評人員,也可以是家電售后維修的技術專家,等等。通過這樣多方參與的評價,學生實踐能力的評價更為真實、科學、恰如其分,還可以幫助學校和任課教師利用評價結果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最終實現教學與實際生產的對接。因此,教學評價主體必須多元化,才能保障評價活動切實提供多角度、多層面的評價信息,促進教學的長效發展。
綜上,電熱電動器具原理與維修課程教學改革,是以就業為導向、滿足崗位要求為目標的,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它不僅對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學生追求全面的發展,而且對專業教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教師具備更為扎實的專業技術,能組織理實一體化教學;要求教師能不斷地更新教學理念,以適應新教改的要求,適應培養新型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張驥.現代職業教育電類專業教學法[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范欣南.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實訓模式改革初探[J].信息與電腦,2012(5)
[3]李雄杰.職業教育理實一體化課程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梁偉媚,女,廣西貴港市職業教育中心電子專業“雙師型”教師。
(責編 劉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