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英生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歷史材料已成為高中歷史教學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將歷史素材運用到高中歷史教學中,這是很多教師的共識。不過教師在運用的過程中,卻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不能將材料的作用發揮到極點。本文從圖片材料、時事材料、影視材料和故事材料的運用四個層面闡述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好歷史素材。
【關鍵詞】高中歷史 歷史素材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4B-0089-02
在高中歷史的課本中,每一章每一節都有與教學內容相對應的歷史材料,材料豐富,為教師與學生提供了很大的參考價值。這些歷史材料既有文字材料,又有圖表材料,其中包括大量的歷史線索與歷史事件,甚至還有一些歷史人物簡介與故事,這些材料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歷史知識。所以,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閱讀材料的習慣,運用材料中包含的信息,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與探索精神。這不僅是教師的責任,更是教師的義務。
一、運用圖片材料,激發學生歷史興趣
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考慮課本的知識結構和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主動性。因為只有帶著興趣去學習,才會讓學生產生積極的心理活動。而歷史興趣的培養,不是單純地獎勵與競爭這些刺激的形式,歷史材料才是引發學生興趣的最大動力。圖片材料作為歷史教學中的特殊載體,在激發學生學習歷史興趣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教師要善于利用圖片材料引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興致勃勃地投入到歷史學習當中。
比如在向學生介紹“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這一內容的時候,筆者就為學生展示了八張圖片:第一張圖片是具有樂觀精神的義和團戰士;第二張圖片是被損壞的義和團旗幟,已經破爛不堪;第三張圖片是外國侵略者正在神態專一地炮轟義和團;第四張圖片是八國聯軍登陸,氣焰囂張,神色得意;第五張圖片是八國聯軍神色得意地坐在我國的皇帝御座上;第六張圖片是被八國聯軍侵略后的北京,斷垣殘墻,慘不忍睹;第七張圖片是八國聯軍屠殺義和團戰士,極其殘忍;最后一張是《辛丑條約》簽訂的情景。學生看到一張張觸目驚心的圖片,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和帝國主義的殘忍,讓他們不由自主的產生呼喚和平、增強國力的想法,更加激發了學生繼續學習歷史的欲望,達到“課開始,趣味生”的效果。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興奮點,只有充分地了解學生,才能更好地促使學生進行積極的探索與想象。不過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發性比較強,教師還要加以正確地引導,否則這種自發性持續的時間不會太長,教師要想盡辦法將這種自發變成學生的自覺。
二、巧用時事材料,引發學生情感共鳴
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就是建立一種以生活為基礎,以歷史知識為支撐點的教學模塊。歷史教學中事件雖年代久遠,但是大部分來源于我們的現實生活,并且為我們的生活服務。不過據很多教師反映,學生對歷史學科并不是很感興趣,乏味枯燥,沒有用處是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評價。現在歷史教學中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已經扼殺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若能將時事材料與歷史課堂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將歷史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必將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歷史的真正意義。
比如在教學“世紀之交的世界格局”這一課,其中談到了美國推行的霸權主義政策,筆者就為學生介紹了“9·11恐怖事件”的相關內容。讓學生對這兩個事件進行分析對比與討論,找出兩者存在的必然聯系。學生聽后立即來了精神,都興致盎然地討論起來。很快,學生就經過分析總結,得出了結論:恐怖事件的發生,跟美國長期實行霸權主義是有直接關系的。這是一個長期的歷史問題,根源很深,并不是一時半會可以解決的。在美國的霸權主義壓制下,很多弱小的民族和國家早已怨聲載道,但是又對強國無計可施,只有采取極端的措施進行報復。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反對以大欺小、飛揚跋扈。可見,通過這一時事材料,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了美國霸權主義的內容與危害,認識到美國政府一定要引以為戒,吸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歷史雖然是對過去事件的分析與描述,但是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依然可以找到它們的影子。學習歷史的重要意義就是以史為鑒,但是教師要善于追本溯源,實施逆向推理,利用當今的時事熱點,對學生進行歷史教育,幫助學生鞏固歷史知識。
三、利用影視材料,激發學生內心情感
近年來,很多影視巨作都是根據相關的歷史事件制作的,它以獨特的藝術魅力將歷史知識與科技融為一體,音圖并茂、視聽兼有,不僅幫助教師改革了課堂模式,還培養了學生對歷史事件的評價能力,對學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有著巨大的作用。而且,學生對歷史影視資料的熱愛,要遠遠超出歷史課本。所以,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抓住這一契機,為學生選取合適的歷史影視材料,在欣賞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及尊重歷史的態度。這樣,一定會將學生的歷史情感激發出來,給高中歷史課堂帶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課堂效果也會變得事半功倍。
比如在學習“鴉片戰爭”這一課的時候,讓學生通過觀看影片《林則徐》,讓學生了解鴉片戰爭的歷史背景:鴉片戰爭爆發之前,英國殖民者利用外交與武裝打破了中國的閉關鎖國政策,擴大了在中國的鴉片貿易。大量鴉片的涌入,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嚴重的災難,使中國白銀外泄,物價飛漲,影響了清政府的統治。湖廣總督林則徐對鴉片深惡痛絕,主張嚴查禁止,在他上任期間,嚴禁吸食鴉片。他逮捕煙販,成就顯著,尤其是在虎門銷煙的場面,恢弘磅礴,其中飽含愛國主義精神,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目光,震撼了學生的內心。影視資料中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深深地影響了學生。
可見,優秀的歷史影視作品,可以激發學生的內心情感,讓學生對歷史課堂產生好感,變得好學、樂學。這不僅可以促進歷史教學的發展,還可以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人格。不過教師在使用的時候,要注意那些篡改歷史的三流影視,它是對歷史的荼毒,擾亂了歷史這汪清水,嚴重影響學生對歷史的辨別能力。
四、巧用故事材料,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高中學生,肩上的使命和任務比較繁重,為了在高考中取得一個滿意的成績,即使對歷史不感興趣,學生也會被動學習。在歷史學習中,學生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高考。除此之外,再無其他。教師也是如此,為了讓學生在歷史課堂上掌握更多的知識,死命的教書,不放過每一分每一秒,將知識硬往學生的腦袋里灌。其實這樣不僅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讓歷史課堂成為一潭死水,學生在課堂上沒有絲毫活力。如果給學生講一些歷史故事,效果就不一樣了。
比如在學習“開辟新航路”的時候,筆者就為學生講了“鄭和下西洋”的故事:鄭和下西洋這一壯舉,目的是炫耀明朝國威、尋找惠帝和尋求奇珍異寶。鄭和七次下西洋,規模非常龐大,隨身攜帶的還有大量的金銀和玉器。即使鄭和下西洋為中國與東南亞的交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這么昂貴的外交真的值得嗎?最后,鄭和的航海活動不得不終止,原因又是什么呢?當筆者講到這里的時候,學生開始熱烈討論,有的說統治者只顧自己,不顧百姓。有的說這樣的買賣真是虧大了,還有的說航海結束就是因為統治者一手操辦……學生在故事中活躍了自己的思維,形成了自己的觀點。這樣的歷史課堂,不僅可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可以讓學生暢所欲言。自此,學生不再討厭歷史,而是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
不過,教師在利用歷史故事的時候,一定要選取有代表意義的,不然對所學內容沒有任何的說服力,也不能準確地印證歷史事實與結論。同時,歷史故事還要有趣味性,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所以教師要盡量將故事講得簡短、精煉與生動。
總之,豐富多彩的歷史素材為高中歷史教學提供了寶貴的資源,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為學生選擇一些有價值的歷史材料,改變歷史課堂的呆板與乏味,增強歷史課堂的趣味性。教師要利用好這一文化瑰寶,用歷史素材去幫助學生學習歷史,從而讓學生的能力得到更高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任云華.引導學生學會從歷史素材中提取歷史信息[J].中學教學參考,2014(25)
[2]李民弟.利用歷史素材對中學生進行意志品質教育[J].文教資料,2006(25)
[3]張建初.給你一支生花妙筆——高考歷史素材的活學巧用[J].中國校園文學,2008(9)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