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光錦
云南省德宏州第二人民醫院外一科,云南 德宏 678400
甲狀腺全切術與甲狀腺次全切術治療甲狀腺多發結節的療效比較
洪光錦
云南省德宏州第二人民醫院外一科,云南德宏678400
【摘要】目的:觀察甲狀腺多發結節采用甲狀腺全切術及甲狀腺次全切術治療的臨床效果差異。方法:選取140例甲狀腺多發結節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70例,對照組采用甲狀腺全切術治療,觀察組給予甲狀腺次全切術治療,比較組間治愈率、復發率及甲狀腺功能,并進行組間統計學分析。結果:觀察組治療后TSH、FT4、FT3等甲狀腺功能表現明顯好于對照組,但其術后復發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甲狀腺次全切術可良好改善甲狀腺多發結節的預后功能保留,但術中需嚴密控制病灶組織的全面切除,以避免術后復發。
【關鍵詞】甲狀腺全切術;甲狀腺次全切術;甲狀腺多發結節;臨床療效
甲狀腺結節是臨床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主要包括單發性或多發性結節[1],多數患者僅存在甲狀腺局部腫塊,并無其他特異性癥狀表現,但仍會對患者生活質量形成影響,惡性結節甚至誘發癌變[2]。甲狀腺多發性結節的發病率相對偏低,但其臨床治療難度較高,本研究中140例患者分別采用兩種術式治療,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本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40例甲狀腺多發結節患者,其納入標準為:①美國甲狀腺協會(ATA)成人甲狀腺結節與分化型甲狀腺癌指南中的相關診斷標準[3];②存在頸部包塊及頸部腫塊癥狀;③經B超檢查證實甲狀腺結節數量≥2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70例。對照組男29例,女41例,年齡29~74歲,平均年齡(43.92±13.73)歲,平均病程(3.14±0.81)年,單側49例,雙側21例;觀察組男31例,女39例,年齡30~72歲,平均年齡(42.84±13.57)歲,平均病程(3.36±0.69)年,單側50例,雙側2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采用甲狀腺全切術,觀察組則在確診后采用甲狀腺次全切術,均給予全身麻醉,于胸鎖上1cm位置做弧形切口,逐層分離皮膚、頸闊肌及皮下組織,直至頸靜脈切跡。甲狀腺全切術,于目鏡顯微鏡下分離甲狀腺動脈主干及其前支,行前支結扎與切斷,根據甲狀腺上極內側走向將懸韌帶切開,上提甲狀腺上極暴露上動脈后置于背側,探及甲狀旁腺組織,并離斷甲狀旁腺及其周圍結締組織。甲狀腺次全切術中,行分離甲狀腺動脈前支以及甲狀腺上動脈主干,將前支切斷,沿腺體上極分離局部懸韌帶,提起腺體上極后暴露腺體上動脈與背側部分,完整切開周圍連接組織并分離甲狀腺旁。如患者下位甲狀旁腺位置偏大,則可免除下動脈切斷,如甲狀腺位置偏高,則可避過上極血管,再行甲狀腺切斷。術中將甲狀腺下極血管與后被膜進行保留,避免損傷喉返神經,手術中并未將上位甲狀旁腺暴露,其下位甲狀旁腺暴露方法同上,兩側甲狀腺上極均保留25%以下。兩組患者術后均留置引流管,圍術期均應用左甲狀腺素鈉等藥物輔助治療。
1.3觀察指標記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治愈率與復發率,其臨床治愈標準為治療后患者甲狀腺結節完全消失,并且未發生局部出血、感染以及咽喉功能障礙等并發癥,且在半年內未復發。治療前后分別檢測患者的促甲狀腺激素(TSH)、游離甲狀腺素(FT4)與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等甲狀腺功能指標。

2結果
2.1兩組臨床治愈率與復發率比較兩組臨床治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復發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治愈率與復發率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兩組甲狀腺功能比較觀察組治療后的TSH、FT4與FT3等水平均明顯好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甲狀腺功能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3討論
甲狀腺結節主要包括單發性結節與多發性結節兩種類型,其發病機制較為復雜,通常在人體微量元素缺失、生活習慣不當以及原發性甲狀腺炎與甲狀腺腫等情況下均會誘發疾病發生。甲狀腺周圍正常組織在多發結節的影響下,極易形成局部缺血表現,促使結節體積進一步擴大,不僅容易伴發甲減、甲亢等合并癥,也會促進其癌變率,對患者生命健康的危害程度更為嚴峻,臨床醫師需給予更多的關注。
目前,甲狀腺多發結節的臨床手術方案仍存諸多爭議,李晶[4]研究認為甲狀腺全切術對抑制病情復發具有積極作用,而程貴友[5]報道表示甲狀腺次全切術可避免手術后喉返神經損傷等情況發生。本研究中140例甲狀腺多發結節患者分別采用上述兩種手術方式治療,結果顯示兩種術式臨床治療效果基本相當,但行甲狀腺全切術患者術后存在一定的復發情況,而行甲狀腺次全切術甲狀腺功能保留效果較好。疾病復發多于病灶組織殘余存在密切關聯,全切術下患者甲狀腺組織完全切除,從而良好抑制術后復發幾率,而次全切術中甲狀腺組織顯露及切除范圍有所降低,進而對保留甲狀腺功能與避免周圍組織損傷具有顯著改善作用。進而,筆者認為甲狀腺多發結節臨床手術前需密切關注其病灶體積、病情程度等狀況,盡量選擇次全切術,并于術中維持正確的手術操作規范,避免遺漏病灶組織,以避免術后復發并保留甲狀腺功能。
綜上所述,甲狀腺次全切術可良好改善甲狀腺多發結節的預后功能保留,但術中需嚴密控制病灶組織的全面切除,以避免術后復發情況。
參考文獻
[1]顧筱旻,馬宇園.手術治療多發性結節性甲狀腺腫45例療效分析[J].貴州醫藥,2014,38(11):985-986.
[2]王玉蓮.探討超聲和CT結合對甲狀腺多發結節中良惡性結節的診斷價值[J].中國傷殘醫學,2014,22(9):199-201.
[3]曹宏泰,韓繼祥,張冬紅,等.甲狀腺全切除術治療多發結節性甲狀腺腫的Meta分析[J].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19(6):181-183.
[4]李晶.甲狀腺全切除術與次全切除術在雙側甲狀腺多發結節治療中的應用[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3,38(3):298-299.
[5]程貴友.手術治療甲狀腺多發結節的臨床效果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5,19(17):2354-2355.
【中圖分類號】R58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8-0065-01
(收稿日期:2016.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