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閎貴 李 維 禹志韞 林慧梅 劉榮兵 張寶峰
1.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縣中醫院理療科,河北 崇禮 076350;2.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縣中醫院內科,河北 崇禮 076350;3.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縣中醫院婦科,河北 崇禮 076350;4. 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縣高家營中心衛生院,河北 崇禮 076350;5. 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縣疾控中心,河北 崇禮 076350;6. 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縣人民醫院,河北 崇禮 076350
?
中西醫結合治療肩周炎43例臨床觀察
史閎貴1李維2禹志韞3林慧梅4劉榮兵5張寶峰6
1.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縣中醫院理療科,河北崇禮076350;2.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縣中醫院內科,河北崇禮076350;3.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縣中醫院婦科,河北崇禮076350;4. 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縣高家營中心衛生院,河北崇禮076350;5. 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縣疾控中心,河北崇禮076350;6. 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縣人民醫院,河北崇禮076350
【摘要】目的:觀察與分析肩周炎采用綜合治療方案的療效。方法:對收治的86例肩周炎患者進行分析研究,按照隨機法原則將86例患者分作對照組與研究組各43例。研究組43例患者采取中西醫結合的方法進行治療,而對照組43例患者僅采取常規西醫治療,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及治療前后VAS評分情況進行記錄與分析。結果:研究組臨床治療有效率為90.70%,明顯優于對照組的72.09%(P<0.05);研究組治療后VAS評分改善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肩周炎患者采取中西醫綜合治療方案進行治療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癥狀,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中西醫綜合治療;肩周炎;臨床效果
肩周炎是臨床常見的病,也稱做肩關節周圍炎,該疾病主要是由肩關節周圍軟組織和關節囊出現慢性退行性病變誘發,進而導致肩周軟組織發生廣泛粘連癥狀,對肩關節的活動產生了一定的限制[1]。我院對收治的肩周炎患者的采取中西醫綜合治療方案進行治療,發現臨床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研究對象選自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期間收治的86例肩周炎患者,所有患者均呈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肩關節疼痛癥狀,其中有明顯創傷史患者6例,有肩部軟組織扭傷史患者2例。按照隨機法原則將86例患者分作對照組43例、研究組43例。其中研究組中男25例,女18例,年齡44~77歲,平均年齡(55.9±4.7)歲,病程1個月至3年,平均病程(1.7±0.6)年;對照組中男24例,女19例,年齡43~78歲,平均(56.4±4.3)歲,病程2個月至3年,平均病程(1.5±0.5)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依據《實用骨科學(第4版)》[2]中有關肩周炎的臨床診斷標準:①中老年患者,發病較為緩慢,有輕微創傷史或無創傷史;②患肩功能障礙,合并疼痛癥狀,夜間更加明顯,并且活動受到限制;③體檢局部存在壓痛點,一些患者同時合并肩部肌肉萎縮或痙攣;④經X線片檢查排除肩部腫瘤、頸椎病、骨病以及其他疾病。
1.3治療方法對照組43例患者采取常規西醫治療:給予布洛芬緩釋膠囊(商品名芬必得,國藥準字 H10900089,中美天津史克制藥有限公司生產)0.3g/次,2次/d,早晚各1次,同時囑患者在疼痛緩解時期開展功能鍛煉,如腰后拉手、過頭摸耳、拍肩打背以及手指爬墻等。研究組43例患者在給予布洛芬緩釋膠囊治療的同時,聯合中藥舒肩湯(顆粒劑)進行沖服,其主要組成藥材有淫羊藿、當歸、杜仲、炙黃芪以及雞血藤等,1劑/d,早服1次、晚服1次,連續治療6d,然后停藥1d,1個療程為1周。同時聯合低頻治療法進行治療:通過電極片對穴位進行刺激,取肩貞、肩前、阿是、曲池、臂臑穴,調節至耐受量后,每次治療維持30min,1次/d,1個療程為1周。給予中藥組方:桃仁25g,木香10g,紅花20g,桂枝10g,當歸20g,沒藥20g,川芎20g,陳皮15g,大黃15g,蘇木20g,柴胡15g,枳殼10g,桑枝10g,臺烏15g,丹皮10g,薄荷10g,赤芍10g,厚樸12g,元胡12g,白術10g,香附15g,木通10g,蘇梗15g,澤蘭10g,芒硝12g。將組方中藥碾成均勻細末,混勻后加入飴糖調和成厚糊狀,要求中藥與飴糖比例為1∶3,制成膏藥,取適量抹茶于消毒紗布之上外敷患處,1次/d,8h/次,1個療程10d。此外,還實行手法推拿、按摩治療:取患者坐位,術者于患側握住患肢肘部或腕部,另一只手在患肩和上臂做廣泛按摩,同時適度活動患側上肢,使肌肉充分放松后,以指代針,分別點揉風池、天宗、肩貞、秉風以及曲池等穴及痛點,同時配合運肩手法推拿按摩患側肩部以及上肢。同時,以火罐、艾灸輔助治療,1次/d,1個療程10d。
1.4觀察指標觀察與比較兩組患者治療的臨床效果,并且應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準則評估與對比兩組患者的鎮痛的效果。
1.5療效判定標準參照《常見疾病的診斷與療效判定》[3]中肩周炎療效標準進行判定。治愈:經治療后患者肩周疼痛癥狀消失,肩關節活動正常;好轉:經治療后患者肩周疼痛顯著緩解,肩關節活動有所改善;無效:經治療后患者肩周疼痛癥狀及監肩關節活動均未改善甚至加重。總有效率=(治愈例數+好轉例數)/總數×100%。

2結果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研究組臨床治療有效率為90.70%,明顯優于對照組的72.09%(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2.2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研究組治療前VAS評分為(5.27±1.3)分,治療后為(2.64±0.65)分;對照組治療前VAS評分為(5.19±1.26)分,治療后為(3.84±1.05)分。兩組治療后VAS評分較治療前均顯著降低(P<0.05);研究組治療后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肩周炎亦稱凍結肩,其大致可以劃分為凝結期、凍結期以及解凍期。處于凍結期的患者不但其肩關節囊會發生嚴重的攣縮,并且還會侵犯關節周圍的軟組織[4]。該疾病多發群體為中老年人群,從中醫學的理論來說,該疾病主要的發病機理為氣血不足、肝腎虧虛,多由勞累之后感染“風”、“寒”、“濕”三邪所致,最終造成營衛失調,進而使經絡肌肉失養[5]。在治療方面,應當以祛寒止痛、活血化瘀以及舒經活絡為主。
采用常規西醫治療雖然能取得顯著的效果,但往往難以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從而導致患者容易復發,對其身心健康和正常的工作、生活產生影響[6]。而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則能取得顯著的效果,同時能夠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中醫學認為肩周炎屬于“痹癥”范疇,其主要病機為機體肝腎虧損,勞累后受濕毒及風寒侵襲,致營衛失調、氣血不足,進而誘發經絡、肌肉失氧致病。中醫認為治療肩周炎的主要原則為祛寒止痛、舒經活絡、活血化瘀。本組研究中的舒肩湯組方為淫羊藿、杜仲、紅花、當歸、雞血藤以及黃芪等,具有祛寒止痛、祛風散寒、舒筋通絡、活血補血的功效[7]。而采用低頻治療儀在可發揮出通經活絡、活血化瘀的功效。中藥組方外敷能加速肩周患處的炎癥吸收,改善局部血瘀癥狀。而推拿按摩則是本組研究的主要治療方法,在進行推拿治療時應當注意辨證應用手法,遵循持久均勻、循序漸進、剛柔并濟的原則,切不可粗暴急進,從而給患者帶來不適的感受[8]。在手法推拿按摩的基礎上還應當指導患者參與功能鍛煉,促使其組織進行新陳代謝,這樣能有效促進在手法推拿治療之后炎癥介質和瘀血的吸收,有利于促進組織的盡快修復。中西醫結合方案對肩周炎治療的效果,可將西醫治標、中醫治本的效果充分結合起來,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不但大大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還從根本上解除了疾病的困擾。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組臨床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治療后VAS評分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對肩周炎患者采取中西醫綜合治療方案進行治療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癥狀,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徐杰,陳蓉蓉,張鳳,等.中西醫結合治療肩周炎100例臨床觀察[J].現代醫藥衛生,2014,05:769-770.
[2] 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 實用骨科學(上)[M]. 4 版. 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2:372-373.
[3]吳少禎.常見疾病的診斷與療效判定[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9:699.
[4]韓振翔,祁麗麗,禇立希,等.針灸結合主動功能鍛煉分期治療肩周炎方案的優選[J].中國針灸,2014,11:1067-1072.
[5]費振國,佐建華,尚丹琪.中西醫結合法治療肩周炎48例臨床觀察[J].中國傷殘醫學,2010,04:29-30.
[6]李里,沈敬崑,章薇.恢刺配合巨刺運動針法治療急性期肩周炎的臨床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11,09:32-34.
[7]張江層,劉帥,呂俊玲,等.芒針深刺配合鋒鉤針、火罐治療肩周炎: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針灸,2011,10:869-873.
[8]丁海濤,唐學章,賈云芳,等.沖擊波聯合推拿治療肩周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3,05:468-470.
【中圖分類號】R323.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9-0084-02
(收稿日期:2016.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