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斯垠 蘭雅平 將木蘭 張福英 邵小霞
深圳市福田區人民醫院下沙社康中心,廣東 深圳 518036
?
Friedman家庭評估模式在COPD穩定期41例中的應用
楚斯垠蘭雅平將木蘭張福英邵小霞
深圳市福田區人民醫院下沙社康中心,廣東深圳518036
【摘要】目的:探討COPD穩定期患者社區護理干預中應用Friedman家庭評估模式的可行性。方法:選取本轄區登記的COPD穩定期患者82例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1例,觀察組41例。對照組實施常規社區護理,觀察組患者在社區護理中應用Friedman家庭評估模式進行家庭康復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干預后生活質量、心肺功能及滿意度進行評估。結果:干預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無統計學差異(P>0.05),干預后均有改善,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具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兩組6MWT結果無統計學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6MWT結果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護理滿意率為92.68%,與對照組80.49%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COPD穩定期患者社區護理干預中實施Friedman家庭評估模式可指導護理工作順利開展,促進患者心肺功能改善,提高患者生存質量,也利于護患關系和諧,值得推廣。
【關鍵詞】Friedman家庭評估模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社區護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發病率較高的老年慢性疾病,癥狀急性加重為導致COP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大多數COPD患者病情呈反復急性加重,學者認為[1],COPD病情發展與患者治療依從性、生活方式呈密切相關性。患者出院后無法得到有效護理干預,未能摒棄不良習慣,且對疾病相關知識不了解,導致患者預后不良[2]。本研究對COPD穩定期患者社區護理中開展Friedman家庭評估模式,對患者康復情況進行觀察,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本轄區登記的COPD穩定期患者82例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1例,觀察組41例。觀察組: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齡61~78歲,平均年齡(68.9±6.4)歲;病程1~9年,平均病程(3.8±0.5)年。對照組: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齡60~75歲,平均年齡(68.2±6.8)歲;病程2~10年,平均病程(3.5±0.8)年。納入標準:符合COPD診斷標準[3];處于穩定期;家庭中康復。排除標準:合并精神疾病者;伴有腎、心、肝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與本研究不配合者;參與其他研究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患者出院后實施常規干預方案,包括呼吸功能鍛煉、用藥指導、飲食指導,并發癥預防等,1周電話隨訪一次,常規進行健康宣教,3個月家庭訪視一次。
觀察組:以Friedman家庭評估模式為指導開展社區護理工作,為期6個月,具體內容如下。①家庭評估:以Friedman家庭評估模式對患者家庭進行評估,主要包括家庭成員結構、家庭環境、社會階層、文化層次、家庭結構及家庭功能情況等。由護士經家庭訪視對以上內容進行評定,從而根據其家庭實際情況開展康復工作。②家庭訪視:根據家庭評估結果,醫護人員需要每周進行家庭訪視一次,每次1h左右。主要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并發癥情況、心理變化等,并針對患者實際情況調整康復方案,充分利用患者家庭狀況實施肺功能康復鍛煉;幫助患者及家庭成員合理釋放壓力,增加應對能力,給予患者鼓勵及支持,營造良好氛圍;教患者及家庭成員正確的鍛煉方法,使患者在家庭成員監督下養成健康習慣,提高自我護理意識。③集體康復指導:由社區全科醫生與護士組成團隊開展康復指導工作,根據家庭評估所得結果對患者與家庭成員開展集體康復指導。主要包括COPD誘發因素、合理氧療及戒煙的意義、呼吸功能鍛煉方法及意義;指導正確的運動方式;制定健康食譜,飲食以清熱化痰、滋養潤肺為主,控制油膩、刺激性食物攝入;在整個康復過程中,需要充分調動家庭成員積極性,與醫護人員配合完成康復工作。④健康宣教:根據家庭評估結果制定健康宣教方案。對于文化層次較低者,健康宣教工作主要以視頻、一對一口頭宣教為主,文化層次較高者可實施書面宣教。可通過組織家庭成員共同參與,定期抽查學習成果;每月組織一次COPD病友活動,增進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了解。
1.3觀察指標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包括社會活動、生活能力及身體機能、精神心理等指標,每項指標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以6min步行試驗(6MWT)評估患者心肺功能;通過發放自制護理干預滿意度調查問卷對護理滿意度進行評估,總分100分,80分以上為滿意,60~80分為一般,60分以下為不滿意。

2結果
2.1兩組生活質量變化比較干預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均有改善,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變化對比 (分,±s)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P<0.05。
2.2兩組心肺功能變化比較干預前6MWT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6MWT結果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6MWT結果對比 (步,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兩組滿意度比較觀察組干預后護理滿意率為92.68%,與對照組80.49%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后護理滿意度對比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3討論
COPD患者進行康復干預是逆轉病情,改善預后的關鍵,通過穩定病情發展,減輕癥狀,幫助患者提高自我護理能力,從而降低醫療費用,減輕患者痛苦。COPD患者康復干預主要著重關注患者心理及生理、社會功能變化,因此,社區護理工作開展時,需要進行家庭評估,為患者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對延緩病情發展,促進功能康復具有積極作用[4]。
Friedman家庭評估模式是一種以家庭為單位作為護理對象的干預模式,經過對患者家庭進行評估,在此基礎上開展整體、系統的護理干預,從而起到促進患者生理、心理、社會功能全面康復的效果[5]。本研究顯示,觀察組干預后生活質量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提示Friedman家庭評估模式為基礎,開展社區護理工作能提高護理質量,幫助患者減輕痛苦,緩解病情。有學者研究認為[6],以家庭為單位開展康復訓練可促進COPD患者心肺功能改善。本研究顯示,觀察組干預后6MWT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與以上研究結果相符。
相關研究表明[7],影響COPD患者病情康復因素中,家庭因素居首位。COPD患者因肺功能呈進行性病變,導致患者社會能力下降,適當使患者接受康復鍛煉,可預防并發癥發生。進行家庭環境改造,不僅對患者康復具有輔助作用,也能利于家庭和諧,建立溫馨家庭氛圍;家庭成員的支持與監督、配合可幫助患者提高自理能力,減輕生活負擔。在整個護理干預過程中,護理人員起指導作用,幫助患者及家庭成員提高自我護理能力,也能促進護患關系和諧[8-9]。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率為92.68%,與對照組80.49%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證實,Friedman家庭評估模式應用于COPD社區護理中的可行性及實用性。
綜合上述,COPD患者社區護理中應用Friedman家庭評估模式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統,利于患者康復,且患者接受度高,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向左娟,孫宏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病機制和臨床藥物研究進展[J].藥學與臨床研究,2013,21(1):47-56.
[2]常永紅.延續護理改善COPD患者自我護理狀況和生活質量的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30(24):33-35.
[3]姚婉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修改的說明與思考[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3,36(4):243-245.
[4]譚曉青,成陽,李冬敏,等.基于奧馬哈系統居家訪視模式對社區慢性病患者社會心理問題的干預[J].護理學報,2013,20(11):67-70.
[5]胡素君,賀瀟影.Friedman家庭評估模式在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社區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4):6308-6309.
[6]梁敏余,陳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家庭支持、應對方式和自我感受負擔的路徑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34):1-4.
[7]陳杭薇,童春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家庭養護治療[J].護理管理雜志,2015,15(9):609-610.
[8]楊素花,張兵,鄭玉龍,等.社區護理干預對低體重指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2):148-151
[9]胡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的管理[J].中國臨床醫生,2013,41(2):9-12.
作者簡介:楚斯垠(1980 -),湖南湘潭人,本科,主管護師(中級)。Email:mwh_108@sina.com
【中圖分類號】R47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9-0134-02
(收稿日期:2016.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