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科,逯瑞娟,張攀,申淑景.河南省濮陽市人民醫院放療科,河南濮陽 57000;.河南省濮陽縣精神病醫院精神科,河南濮陽 5700;.河南省濮陽市人民醫院核醫學科,河南濮陽 57000;.河南省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放療科,河南鄭州 50000
?
三維立體放射診療在肺部腫瘤診斷和治療中的效果觀察
張科1,逯瑞娟2,張攀3,申淑景4
1.河南省濮陽市人民醫院放療科,河南濮陽457000;2.河南省濮陽縣精神病醫院精神科,河南濮陽457100;3.河南省濮陽市人民醫院核醫學科,河南濮陽457000;4.河南省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放療科,河南鄭州450000
[摘要]目的探討三維立體放射診療在肺部腫瘤診斷和治療中的臨床效果。方法方便選取該院2013年1月—2015 年1月收治的120例肺部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采用三維立體放射診療技術進行治療,并對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觀察和分析。結果肺部腫瘤患者在治療1個月后的總有效率為62.5%,治療3個月后為79.2%,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足夠的治療時間可促使肺部腫瘤患者臨床療效的顯著提升;術后患者的并發癥較少,無嚴重不良反應發生,治療期間死亡的病例人數明顯減少,說明三維立體放射診療的安全性較高。結論三維立體放射診療的臨床療效明顯,應用價值較高,能夠提高靶區照射的準確性,減少腫瘤殘留細胞的擴散和轉移,應值得進一步推廣和使用。
[關鍵詞]肺;腫瘤;三維立體放射診療
我國腫瘤發生率最高可達7.1%,其已成為導致患者死亡的重要疾病[1]。臨床上主要采用放療和化療綜合治療腫瘤疾病,具有一定效果。而隨著三維立體放射診療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其已成為治療腫瘤疾病的重要方法。2013年1月—2015年1月,該院采用三維立體放射診療技術對120例肺部腫瘤患者進行了治療,并對三維立體放射診療的臨床療效進行了分析,進一步證實了三維立體放射診療在肺部腫瘤疾病診治過程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3年1月—2015年1月,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120例住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入組標準:經病理活檢、計算機體層攝影(CT)及核磁共振成像(MRI)檢查均確診為肺部腫瘤;2002年UICCTNM分期II-IV期;研究通過倫理委員會批準,全部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其中男性患者7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齡38~88歲,平均年齡(52.5±1.6)歲;病程4個月~6年,平均時間(1.9± 0.36)年;病因:吸煙68例,空氣污染22例,電離輻射及職業損傷18例,病毒感染12例;腫瘤直徑3~9 cm,平均直徑(6.5±0.28)cm。分型:小細胞未分化癌29例、低分化鱗癌21例、低分化腺癌18例、中分化鱗癌16例、大細胞未分化癌13例、腺癌10例、肺轉移瘤8例、腺鱗癌5例。分期:16例II期、48例III期、56例IV期。所有患者均采用三維立體放射診療實施診治。
1.2 方法
采用英國Elekta Synergy S醫用直線加速器(英國醫科達有限公司生產,注冊標準:YZB/ENG3620-2005),取仰臥位,固定體位后,對治療床與患者體位相應的坐標參數進行核實,CT定位(層距3~5 mm;層厚3~5 mm),連續掃描病變區域,對病灶及其周圍組織的關系進行確定,經計算機工作站收錄掃描影像學信息,并對診療計劃進行制定。參照CT檢查結果勾畫計劃靶體積(PTV)、臨床靶體積(CTV)和大體腫瘤體積(GTV),調整相應參數及位置,避開放射線敏感器官,減少對正常組織的照射范圍。在GTV基礎上,設立旋轉弧射野4~6個,確定射野大小,行多野聚焦式固定野適形照射。照射劑量2~6 Gy,次數6~12次,照射間隔時間為1 d。依據腫瘤縮小情況,對射野范圍進行調整,確定劑量及分布;參照三維治療計劃核實體位及坐標參數,行三維適形調強放射治療。
1.3 指標觀察
120例肺部腫瘤患者的診斷和治療中應用三維立體放射診療技術,觀察患者的治療情況,記錄疼痛、并發癥及生存情況,并對肺部腫瘤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評價。
1.4 療效判定
參照文獻標準對三維立體放射診療的效果進行判定[2]。①完全緩解:患者腫瘤病灶、臨床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②部分緩解:臨床癥狀及體征改善,腫瘤直徑縮小50%~90%;③無效:臨床癥狀及體征無明顯變化,腫瘤直徑縮小<50%,或增大或轉移死亡。總有效率=(部分緩解+完全緩解)/總數×100%。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并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治療1個月后,總有效率為62.5%;治療3個月后,總有效率為79.2%,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肺部腫瘤患者的臨床療效明顯提高。治療1個月和3個月后肺部腫瘤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1個月、3個月后的臨床療效
2.2 疼痛情況
治療前伴有癌性疼痛患者92例,放療結束后,80例疼痛癥狀緩解(87.0%),其中20例患者在放射2~3次后疼痛癥狀迅速緩解,提示鱗癌、腺癌等對射線較為敏感,放射后止痛效果良好。
2.3 并發癥
治療期間,25例(20.8%)出現惡心、食欲下降等癥狀,出現咳嗽加重者共4例(3.3%),經對癥處理后不良反應基本緩解;其余患者順利完成放射治療,均無嚴重并發癥的發生。
2.4 生存情況
治療期間,因并發感染和腦轉移,有2例患者死亡。術后隨訪12個月,期間6例發生轉移,11例發現新病灶。隨訪期間,12例患者因發生功能衰竭、肺部感染等而死亡。
研究證實[5]腫瘤治療失敗的原因是局部復發與遠處轉移,控制局部病灶則是治愈的必要條件,立體定向放射則是治療軀體腫瘤的創造性措施。目前,臨床上治療腫瘤疾病,主要借助放療和化療兩種方法。而在醫學技術不斷進步的今天,三維立體放療成為臨床治療腫瘤疾病的全新模式[6]。三維立體放射治療可以有效提高靶區劑量,其可促使腫瘤局控性的進一步增加,同時還能夠減少腫瘤周圍組織殘留細胞增長、擴散和遠處轉移的發生,使正常周圍組織的耐受量得以降低。三維立體放射診療的精度較高,采用三維立體放療能夠對腫瘤進行布控,其特點主要包括[7]:三維立體放療的基礎上靶區劑量得以提高,同時借助有效計算,能夠獲取靶區及正常組織所能夠接受的最佳劑量,因而對心、肝等正常組織的創傷較小;較高精度的對腫瘤進行照射,即使是孤立的轉移瘤,也能夠將周圍微小病灶精確滅殺,有助于殘留腫瘤細胞的生長及遠處轉移發生率明顯降低;定位靶區及勾畫精確度高,腫瘤區域的照射劑量增加,局部控制率獲得明顯改善。此外,三維適形調強放射治療Elekta Synergy系統的容積調強相對較大,通過可變機架的高速旋轉,能夠在單次弧形調強照射的優化條件下實施治療,可以避免病灶信號的丟失。三維適形調強放射診療圖像具有較高分辨率,通過對圖片的準確對比,在治療前可以明確確定靶區的位置及形態變化,且有助于避免各種因素導致照射野偏離情況的發生;與此同時,在治療過程中,按照相關參數對有效調整呼吸門控裝置,可以明確根據病人的呼吸狀況,合理設定靶區運動周期,這樣一來,在允許條件下對呼吸運動范圍進行控制,靶區照射范圍及安全性也會進一步增加。
有關研究[8]采用三維立體式放療對143例肺部腫瘤患者進行治療,結果顯示治療1個月后臨床癥狀減輕患者為85例,治療3個月后有效率為76.2%;放療結束后,101例伴有癌性疼痛者有78例癥狀好轉,除5例因并發感染和腦轉移而死亡外,其余患者均完成放療。而本研究結果顯示,三維立體放射治療1個月后的總有效率為62.5%,治療3個月后為79.2%,腫瘤患者的臨床療效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而提高,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有關研究比較,本次治療有效率較高,死亡病例較少,且伴有癌性疼痛的患者在放療結束后疼痛癥狀明顯緩解,其對鱗癌、腺癌的照射治療更加明顯,部分患者在放射2~3次后疼痛癥狀即可緩解,可獲得良好的止痛效果。進一步說明采用三維立體放射治療肺部腫瘤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三維立體放射診療診治肺部腫瘤的效果十分顯著,借助三維立體放射診療技術,靶區照射準確性及安全性得以有效提高,同時促使正常組織的耐受量降低,有助于肺部腫瘤診治的順利開展和實施。
[參考文獻]
[1]陳堅賢.三維立體適形放射治療48例乳腺癌患者的近期療效觀察[J].現代腫瘤醫學,2013,21(11):2502-2503.
[2]常文舉,許劍民.達芬奇機器人三維立體微創技術在結直腸外科中的應用與評價[J].中華消化雜志,2014,34(10):710-712.
[3]袁惠,牛錦東,張梓楨,等.三維超聲造影對肝癌射頻治療的評價[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5,31(6):521-523.
[4]雷鳴.三維立體MSCT精確引導穿刺定位架在肺內腫塊活檢中的臨床應用[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5,22(2):250-253.
[5]胡雪峰,鄭立,趙勁民,等.腫瘤細胞三維培養支架、血管及細胞間的相互作用[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3,12(42):7442-7448.
[6]王靜波,曹建忠,姬巍,等.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三維放療后放射性肺損傷風險因素分析[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12,21(2):114-120.
[7]姜永生,張路,石磊,等.CT引導下經皮活檢在肺部腫瘤診斷中的臨床應用[J].四川醫學,2012,33(8):1457-1458.
[8]王斌,伍安,范曄,等.CT引導下經皮肺穿刺活檢對肺部惡性腫瘤的診斷價值[J].中華醫學雜志,2013,93(38):3023-3026.
Effect Observation on Three -dimensional Radiation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Lung Tumor
ZHANG Ke1,LU Rui-juan2,ZHANG Pan3,SHEN Shu-jing4
1.Department of Radiotherapy,Puyang People′s Hospital of Henan Province,Puyang,Henan Province,457000 China;2.Psychiatry Department,Puyang Psychiatric Hospital of Henan Province,Puyang,Henan Province,457100 China;3.Nuclear Medicine Department,Puyang People′s Hospital of Henan Province,Puyang,Henan Province,457000 China;4.Department of Radiotherap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Henan Province,Zhengzhou,Henan Province,450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ree-dimensional radiation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lung tumor. Methods 12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lung tumor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reated and diagnosed with three-dimensional radiation,and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was observ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patients with lung tumor was 62.5%in 1 month after treatment and 79.2%in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and the comparison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lung tumor could be obviously improved with enough treatment time,and the postoperative patients had fewer complications,no severe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and the death cases obviously decreased during treatment,and all indicated that the safety of three-dimensional radia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was higher. Conclusion The three-dimensional radia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has an obvious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higher application value,which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arget irradiation and reduce the diffusion and metastasis of residual tumor cells,which is worth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Lung;Tumor;Three-dimensional radia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中圖分類號]R73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742(2016)04(a)-0194-03
[作者簡介]張科(1978-),男,河南濮陽人,碩士研究生,主治醫師,主要從事腫瘤治療方面工作。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6.10.194
收稿日期:(2016-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