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華
?
巧借結構為議論固本培元——談以議論文文體意識的培養寫升格作文
◎李金華
筆者任教班級的很大一部分學生,所寫的議論文,思路拓不寬,行文鋪不開;分析不到位,議論欠深刻;材料堆砌,生搬硬套;重復累贅,牽強附會;就事論事,避重就輕……只能借華麗的詞藻、排比的造勢、洋溢的抒情,等等來奪人眼球。即使是一些相對出色的議論文,可能也不過是單層的“感受”、“雞湯”或“詠嘆”等的“四不像”漫談。可以說“空講道理”,邏輯貧瘠,結構混亂成為不少學生寫作議論文的硬傷。
示例一:(學生習作節選)
打擊路邊商販確實是和諧社會和美麗城市所需要的,各種相關的法律,法規也相繼出臺,但是兩者的摩擦依舊不斷,社會中頻頻可聽到相關案例,城管的暴力執法讓人一次次咋舌,商販的下場也一次次讓人心驚。
商販的地位在如今的社會被許多人所不屑,但他們也是這社會的公民,也擁有人的基本權利,那一棒棒抽打的何止是肉體更是他們的尊嚴,恃強凌弱,他們所展現的是這個社會的黑暗,是人性的喪失。
小販們本就可憐,他們只為掙錢養活家小,他們的苦衷也是不為人知的辛酸,他們本就卑微地活著,為了可以生存下去而忍受著別人異樣的目光,為了生存而低下的活著。
為了城市的美麗與秩序,路邊存在小販確實有損市容,存在城管的檢查和管理確也應該,但在執法的方式上還有很大改善空間。一身制服,襯托的不是自己的莊嚴高大而是這個崗位的神圣莊嚴。不是讓你趾高氣揚,不是讓你不屑一顧;態度端正,對人平和,才是該有的執法方式,不必動粗,也許好言相勸便可避免許多問題和爭端。
這是一次針對四川郫縣城管打人事件而寫的議論文,雖然相對其它文章而言,文字流暢,情緒激昂,有一定的層次感。但對這起事件所反映的本質性問題的揭露仍顯遮掩,議論的條理有些混亂,拓展不深,有流于抒情的傾向。
說到這里,我們不禁要問:議論文的基本特征到底是什么呢。一般情況下,我們區分是否為議論文的依據只要有兩個。
第一,看文章是否具有明晰的觀點。相對而言,抒情散文或敘事散文的觀點往往蘊藏于抒情或敘事的對象上,含而不露者居多;而議論文更強調觀點鮮明突出。因為議論文的目的就是清楚地亮出自己的觀點并說服讀者相信自己的觀點。可以說,觀點鮮明是議論文的重中之重,也是文章議論說理的前提條件。
第二,看文章是否說理。是否通過一定的手段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擺事實,講道理”缺一不可。只擺事實,不講道理,事實材料可能與觀點缺少一定的聯系紐帶,而無所附著。
有學者根據議論文寫作的這些本質特征提出了一條極為重要的議論文寫作原則:“以充分的證明與推理來支持辯論是一種道義上的責任”。通過嚴密的邏輯推理得出令人心悅誠服的結論是議論文的立身之本,而缺少邏輯、論據失聯則是議論文致命的要害。
學生寫作缺乏邏輯推理,很大程度上不是因為學生拒絕邏輯判斷、推理演繹,而是缺少邏輯判斷、推理演繹的方法。筆者認為,萬丈高樓平地起,我們一開始不要對學生的議論盲目高要求,先試著引導學生“帶著鐐銬跳舞”,等到他們形成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后,再讓他們練習慢慢擺脫桎梏,自由行文,這里的“鐐銬”,即議論的結構。
傳統議論文的標準結構為三段式: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我們的材料作文或新材料作文,由于不能脫離材料亂談一氣,還得從材料出發提出自己的觀點,這樣,我們不妨把論證的結構再進行細化,分成“引材、聯今、立旨、遠征、做法和收口”六個部分。所謂“引材”,是指開篇引述或概括材料,滲透出文章的基本觀點,也可以明確提出觀點,以此杜絕學生因脫離材料而離題或偏題;“聯今”,是聯系或列舉當下的現實問題,糾正學生議論遠離現實的弊病;“立旨”,即亮出觀點,既是對上文的小結,又是對下文的引領,可以避免文章出現“中心不明”的問題;“遠征”,是運用距離遠一點的古代或外國的論據來論證中心,通過時空排開說理,把讀者的視線引到另一個領域,顯示出作者觀點的普遍性,同時也表明文章豐富的文化內涵;“做法”,是針對“聯今”的現實問題提出的具體做法,能糾正只分析問題不解決問題的半瓶子論證現象;“收口”,即卒章顯志,或照應標題,或呼應材料。
示例二:(網絡習作)
讓靈魂高飛
鷹,曾因自己無法像一只雞一樣而終日郁郁,當他縱身躍下無底的深淵時,才發現驚天的秘密。那雙被雞嘲笑的毫無光澤的羽翼竟然輕而易舉地擔起了他生命的重量。一瞬間點燃了搏擊長空的熱血,喚醒了它生命最深處那原始的、狂野的、高飛的靈魂,實現了生命的涅槃。{引材}
可是正端坐于考場之中的莘莘學子,也曾有過一顆不甘沉淪和平庸的心。只是當雞窩般淺陋無聊的生活將其桎梏,當庸人的譏諷如尖刀般刺入其肌骨,當人事不順如寒風般吹徹他們的心扉,太多的人妥協了,沉淪了,墮落了。本應高飛的靈魂也隨之墜入滾滾紅塵……{聯今}
當黑社會性質組織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基于經濟利益的追求和經濟實力的支撐等本質特征,多數開始以公司、企業的形式出現在市場經濟的平臺。更為有害的是,世界范圍內惡名昭彰的黑社會犯罪組織多半也是富甲一方的企業財團,2014年《財富》雜志曾經報導“日本國最大的暴力團山口組,依仗著毒品、賭博及恐嚇取財等犯罪行為,年收入高達66億美元”。
人的高貴在于靈魂,倘若心懷鴻鵠之志,身處雞窩又何妨?相信終有一天,你將掙脫命運的枷鎖直上云霄。{立旨}
如果不是擁有高飛的靈魂,北冥之鯤,怎會置身陰冷無邊的冥海守望春暖花開的南冥?斥鴳的譏笑,非但沒有減弱它南行的渴望,反倒在他的心底刮起了奮起之風。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生而為人,更應恪守高飛的靈魂準則,決不拋下對南冥的向往,休讓自我的一腔熱血被北冥的寒冬烈風凍結。{遠征}
縱然生活中有諸多不如意,也不為所動;縱然遭遇諸多嘲諷與渺視,也不受影響。沒有人生來注定平庸如雞,卑微如蟻,每個人都有鷹一樣騰飛的翅膀。應當追求高空,不能讓靈魂在低處盤桓。出乎其類,拔乎其萃的,不是迂腐書生的高談闊論,不是市井酒徒的好勇斗狠;而是那些在歌欄酒肆之間仍不忘長空,仍長存騰飛之志的志士仁人。“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他們的高歌,余音繞梁,給這世界配上了高亢奮進的旋律。{做法}
我祈求上蒼,給鷹以一顆高飛的心,載著高貴的靈魂永不沉淪,我知道,在鷹的內心深處,駐守著一碧無垠的萬里云天。{收口}
這篇習作,“引材”、“聯今”、“遠征”都不是一味的敘事與抒情,“立旨”、“做法”、“收口”明顯以議論為主,邏輯分明,議論大開大合,條理清晰,言詞有力,自然能得到讀者的認可。
當然,這是從文章的整體布局來講的,這六個部分也可根據具體情況適當調整一下順序,視文章內容而定。
從局部來看,論證的得力與否還可以做以下幾種安排。
(2)假設在后。在列舉事例(“聯今”或“遠征”)之后,緊接著提出與論據相反的假設,并引出謬誤的結果,以此反證觀點。即使用“假若”、“倘若”……句式連接事與理。例如,活在父母庇佑下的子女,倘若有一天,父母離去,無非就是坐吃山空,敗光家業,落了個窮困潦倒干干凈凈。這并非聳人聽聞,而確確實實是許多富二代的最終結局。一直走在老師的老路上的學生,最終不過是師長的一個復制品。沒有自己的成就,那就只能活在老師的陰影下碌碌無為了。(《授之以漁擺脫依賴》)
(3)推演意義。在敘述事例之后,用議論性的文字評判事例中人物的精神品質、行為價值等等,即“是”字句式溝通事理。例如,我想起“草原曼巴”王萬青。誰能想到這個都市的驕子,能夠扎根艱苦的甘南瑪曲45年?“做一個有價值的人”,一位心懷夢想的大學生,克服重重困難,扎根藏區工作,僅僅用好奇的字眼來詮釋是遠遠不夠的。與時代同步,是一種信念、一種理想的力量,在不斷驅使著他用心去尋找屬于自己的人生。……王萬青讓心靈扎根,在奔跑中昭示:堅韌的生命就是如此驕傲。(《有心最要緊》)
最后,筆者要說的是,既然是“鐐銬”,結構有的時候可能也是一種束縛,但是,在議論文寫作意識培養之初,不將訓練的重心放在“議”上,不去追求“論證”的圓融,單憑語言的華麗與敘述的拖沓,說理只能是空中樓閣。所以,結構的借用可能是桎梏,規行矩步,隨著訓練的深入,議論的運用才會更加嫻熟。
參考文獻:
[1]鄧彤.議論文寫作邏輯缺位如何矯治[J].高中語文教與學.2014,(1).
(李金華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中學 31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