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陳明宇
20日是民進黨新當局上任一個月的日子,幾份民調顯示雖然蔡英文的滿意度變化不大,但是“行政院長”林全組建的“內閣”卻持續下探,不滿意度快速上升。
不滿意度上升
“臺灣世代智庫“20日公布蔡英文就職一個月的滿意度民調,62%的民眾滿意蔡英文這一個月的表現,24.5%的人不滿意;65.4%的受訪者對她未來執政有信心,24.5%的人沒信心。蔡英文選前提出的11項政策中,受訪者認為新當局積極推動的前三項依次為“建立長期照護體系”“推動年金改革”以及“穩定兩岸關系”。《中國時報》20日的一篇文章分析稱,蔡英文就職前滿意度在四成左右,不滿意度約15%;就職時滿意度上升到52%,不滿意度為10%。上任一個月后,蔡的民調滿意度基本維持不變,但不滿意度從一成升到近三成,雖然反映泛綠的基本盤穩定,但不滿意蔡當局施政的民意已快速上升。對比陳水扁和馬英九剛就職時的民調,前者的滿意度高達79%,馬英九也有66%,“透露了民眾對新政府一開始看好度就不高”。
再看林全“內閣”,本月15日一份民調顯示,對“內閣”施政的不滿意度為33.8%,負面評價比5月激增16個百分點。19日的最新民調顯示,對林全施政的不滿意度再上升至38.82%,滿意度僅45.89%,“兩項民調都顯示了民眾對林全內閣的不滿意度正迅速上升”。
一人一把號,各唱各的調
熱讓電力不堪負荷,接著暴雨讓桃園機場史無前例大淹水,“新政府這一個月過得可說十分不容易”。《中國時報》20日稱,從端午節“國道”夜間收費、瘦肉精美國豬肉進口、桃園機場大淹水、核一廠一號機是否并聯發電等,“一樁樁引發爭議的政策,讓林全內閣一上任,就窮于處理自己闖禍的危機”。
“中央社”認為,行政和“立法”部門磨合不順,屢傳分歧,是林全民意支持度下滑的重要原因,像“交通部”研擬橫向“國道”收費,令綠營執政縣市長十分不滿;林全重啟核一的發言,也遭“立委”重話批評。前“立委”沈富雄把上任一個月的行政團隊比作交響樂團,每個樂手還算專業,但合奏起來卻是音律不對,“最大的問題是指揮者林全,經常回頭看蔡英文,小英的臉色如果不好,林全也越指揮越沒有信心”。中央日報網絡報稱,“國防部長”馮世寬針對南海局勢,說出“4萬枚高炮彈藥運太平島”的話,不僅有泄密之嫌,而且還表示“希望國軍弟兄做好保家衛國準備,含笑為國犧牲”,難怪執政黨“立委”都批評他的話好像有點觸霉頭。“政務委員”張景森為了節省尖許多人不滿意蔡英文的政績。國民黨20日舉行記者會批評蔡英文執政成績不及格,民進黨從“總統”“行政院”到“立法院”,一人一把號,各唱各的調,許多政策就像是發夾彎(意即政策來回變化),選前騙票,選后跳票(不兌現承諾),蔡英文躲在第二線,讓林全在第一線擋子彈。國民黨黨團首席副書記長江啟臣稱,新當局非但溝通不順暢,還到處漲價,而民眾薪水卻沒有調整。同一天,一些社運團體也表示不滿民進黨靠反服貿贏得政權,卻對大陸開放經貿。
綠營內部也不甚滿意。民進黨臺南市議員蔡旺詮20日批評稱,民進黨中央總是將還未成熟的政策拋出測風向,照這樣下去,林全的不滿意度很快就要超過滿意度。“中央社”回顧了新當局上任滿月的重大施政與爭議,包括成立臺日海洋事務合作對話機制、“衛生福利部部長”林奏延率團出席世界衛生大會以及廢除微調課綱等。文章稱,林全上任3天就拋出撤告“太陽花學運”分子的震撼彈,而“老天爺也來插一腳”,先是酷峰用電,竟突發奇想建議百貨公司午休,“試問百貨公司經理人會同意這叫‘專業不差’的評語嗎?”
面臨三大難題
與此同時,島內輿論對兩岸關系的未來也頗感擔憂。兩岸政策協會副理事長陳建仲20日撰文稱,除了各部門頻出狀況之外,民進黨內各派系爭奪資源,暗中角力,爭機場、卡人事、爭稅權,也帶給民眾“內閣”不穩定的觀感。如果行政、“立法”無法迅速磨合,面對即將浮上臺面的電價及核電爭議,以及稅改、年金等重大政策時,一旦民怨升高,民進黨“立委”肯定不愿輕易替“行政院”政策背書。他認為,未來如果陸客觀光驟減的負面效應進一步呈現,兩岸僵局無法突破,蔡英文的民調不容樂觀。
《聯合報》的社論稱,蔡英文面對三大難題:一是競選政見與施政現實的差距,最明顯例子是廢核承諾不可動搖,但缺電危機迫在眉睫;二是新當局與執政黨的磨合;三是現行兩岸政策對經濟和“外交”不利。文章說,民眾對新當局期待最深的是重振經濟,但兩岸關系轉趨緊張,經濟必然受影響,不僅服貿貨貿停議影響廠商出口競爭,包括陸客減少都會影響島內經濟,“一旦外交烽火點燃,勢必更難收拾。關鍵在于蔡英文必須在兩岸政策上設法說服獨派,或至少要有勇氣擺脫其牽制;否則要在鋼索上打造富強的臺灣,豈有可能?”▲
環球時報2016-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