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峰 張艷萍 肖彥
摘 要:循證社會工作(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EBSW)是20世紀90年代受循證實踐思想影響而產生的一種新的以證據為本的社會工作理念,其本質為循證實踐(Evidence-based Practice,EBP),誕生于“循證醫學”。以循證實踐理念推進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是未來的主流方向。
關鍵詞:教改;社會工作;循證實踐
循證實踐(EBP)模式是最好的證據、客戶的價值觀和期望、社工專業知識三者的組合,可以為社會工作提供決策,擁有一套完整的組織實施模型,并能夠對實施效果及時跟蹤有效評價。目前,美國等發達國家已建立以Corchrane協作網和Campbell合作網為支持的科研智庫系統,從原始證據的生產到系統評價(Systematic Review)再到證據的推廣、轉化和執行、反饋的一套系統流程,實現了以實踐為核心的研究和決策體系,在社會工作教育領域應用廣泛,收錄了大量社會工作的證據,被譽為將社會工作教育科學化、標準化的重要工具。2000年,以美國著名循證實踐家、思想家、社會學家、心理學家Donald Campbell的姓氏命名的Campbell協作網正式成立,致力于生產、保存和傳播社會學相關干預措施效果的系統評價,為司法、教育、人口與社會政策等領域提供證據支持。Campbell循證數據庫的相關標準也被公認為是將實證數據證據化的最佳資源之一。Campbell協作網作為重要的國際協作性研究組織,在世界范圍內享有盛譽,在美國、英國、挪威、芬蘭等發達國家已建立了成熟的循證實踐研究所,為各國的教育部、衛生部和社會福利部門提供了可靠的決策依據,特別在美國政府社會政策領域的決策中得到了應有。因為循證研究方法的科學性與透明性,常常被研究者作為首選的研究方法。Campbell協作網首任聯合主席、南加州大學社會工作學院副院長Haluk Soydan教授熱衷于循證實踐方法在發展中國家的推廣,已于2011年與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合作建立了收集醫學、心理學和衛生學證據的智庫,同時,計劃與中國某大學合作推廣收集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相關證據的Campbell中國智庫。
在我國,基于循證實踐理念的社會工作研究主要以南加州大學和蘭州大學的CCET教育與實踐平臺為主(Chinese Clearinghouse for Evidence Translation in Child & Aging Health,具體可參見網站:www.ccetchina.org),為CCET平臺將來成功轉化為Campbell中國智庫,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和發展:
CCET對決策者而言:(1)為政府購買服務項目做出決策支持,資助有能力且提供已經被證明有效的社會服務機構。(2)從研究項目的科學性和實用性評價,為政府決策是否繼續資助相關研究項目提供依據。
對于研究者而言:(1)開展循證社會工作研究和干預項目培訓及課程開發,培訓的課程有:社會工作干預研究方法培訓、系統評價在社會工作研究中的應用(Campbell系統評價撰寫方法)。(2)參考兒童及老年人健康循證證據,聯合當地健康服務機構,開展基于人群問題的干預性研究。(3)應用研究的報告規范和評價標準提高研究質量。
各高校依托CCET,搭建循證社會工作教育平臺,可以從多個層面進行改革和發展。就基礎項目而言,需要國內高校教師作為美國Campbell循證社會工作智庫平臺的推廣人和培訓師之一,在全國各地舉行循證社會工作研究方法高級研修班,同時與合作單位一起推進CCET平臺的建設。就發展層面而言,一方面是人力資源建設,在高校教師和學生中發掘對以證據被本社會工作感興趣和有這方面學術理想的人選,建立2~3人師資隊伍和10~15人的社會工作學生協會。另一方面是科研成果積累,編譯國外相關書籍。就學術地位而言,依托CCET平臺建立Campbell中國智庫,可邀請來自美國、臺灣、香港、人大、北大及南京大學等地的社會工作專家組成學術專業委員會,組建一個全國性的社會工作研究平臺,甚至是一個國際社會工作對話的學術平臺,并在全國各地選擇一些高校作為片區的負責分支機構。就實施層面而言,教改項目內容包括數據采集與分析實訓室、社會調查模擬實訓室、社會工作證據室、社會工作實訓與應用實驗室等四大模塊。數據采集與分析實訓室通過建設安裝SPSS、STATA、社工個案工作管理軟件、EBP社工工作軟件、社會工作案主身心測評軟件等專業軟件系統的多媒體機房及電話訪問系統(CATI),提供文獻檢索、民意調查、社會輿論調查和數據處理等專業技能訓練;社會調查模擬實訓室通過提供社會調查仿真場景,提供問卷調查、個案訪談、集體訪談等社會研究方法的模擬訓練;社會工作實訓室通過建設個案工作室、小組工作室、社區工作室,為社會工作實驗教學與專業實習、社會工作者和大學生志愿者提供系統的社會工作服務技能實訓;社會心理應用實驗室通過感知覺體驗、個人成長與職業規劃指導、團體輔導、人際訓練與專業測評,促進自我了解,提高社會工作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周志忍,李樂.循證決策:國際實踐、理論淵源與學術定位[J].中國行政管理,2013(12):23-43.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