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超群
摘 要:通過比較國內國外高中數學評估方式的不同,取長補短,借鑒國外高中數學評估方式的優點為我國所用。
關鍵詞:外部評估;內部評估;自我反思
眾所周知,中國的高中數學評估方式是通過高考來實現的。而高考數學就是一場2個小時的考試,這2個小時的考試是否能測試學生的真實數學能力呢?學過的數學知識是否真的跟大學專業銜接得很好呢?是否能將應試的部分減少,更多地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與素質呢?有沒有更合理的評估方式可以借鑒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來看看國外高中普遍采用的IBDP國際課程的數學評估方式在這些方面是否更合理。
首先,在數學課程的設置上分層教學。數學能力非常強的,大學準備學習數學專業的選擇拓展數學(further math),學有余力,基礎扎實的,大學專業跟數學相關的,比如精算、工程學、天體物理學等等,選擇數學高水平(math higher level),反應比較慢,數學基礎較弱的,大學專業跟數學連接不緊密的,比如新聞學、語言學等等,選擇數學標準水平(math standard level),數學學習非常困難,計算能力非常差的學生,選擇數學學習(math studies)。從上可以看出,國外高中的數學課程分層更細,提供了更多選擇,設置更合理,而不是簡單地劃分為文理科。
在具體的教學內容上,弱化了對于雙曲線橢圓等平面解析幾何知識的介紹和學習,強化了應用廣泛的微積分和概率統計等知識,更注重于實際應用。評估方式分為兩大塊:外部評估和內部評估。外部評估主要是考試,以數學高水平為例,學生需要考3個考卷:卷一,卷二,卷三。卷一和卷二的區別是卷一能用圖形顯示計算器,卷二不能用。考試時間都是2個小時,題型都由簡單的問題和綜合性的問題組成。卷三能夠用計算器,考試時間是1個小時,提供4個選擇,分別是概率統計、微積分、離散數學、集合和群,學生需要從這四個知識中選擇其中一個,選擇的依據是要跟大學專業相關,大學專業需要用到概率統計的相關內容,那么選的卷三就是概率統計,大學專業需要用到微積分內容,那么就選微積分。內部評估就是寫一篇數學探究論文,通過探究,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和強化。
下面主要介紹國外高中的數學內部評估標準,通過詳細的解讀,希望其中設置的優秀部分能夠為國內課程所借鑒。
內部評估是指學生對于自己感興趣的數學知識進行探究,然后在沒有時間限制和考試壓力之下,完成一篇論文。這篇論文在評估中占了20%的分數,另外三場考試占了80%。這樣就給了學生展示數學能力的舞臺,而不是依靠一場考試來反映學生的能力。
標準一:溝通能力
主要考查行文的組織和連貫。一篇好的探究論文的組織應該包括背景介紹、行文的原因、目的以及結論。連貫性主要指邏輯清晰易懂。探究論文提供給了學生一個沒有考試時間限制的寬松環境,因此強調學生從興趣出發來完成,不能應付式地泛泛而談。比如有位學生想寫一個關于彩票的論文,在原因的闡釋方面,學生不能說老師要我寫一篇文章,而應該從學生自己的角度出發。對于行文的原因的合理解釋,可以是在學概率的時候,學生對這個知識很感興趣,然后在街上看到了彩票公司的宣傳,說彩池已經積累到兩個億,想買一注試試,因此引發了中獎概率的探究論文。
標準二:數學的展示
主要評估學生是否能使用合適的數學語言,比如符號、術語;是否能定義關鍵的變量;是否能正確使用ICT工具和圖形顯示計算器,數據庫,畫圖和文字處理軟件來多方面地展示表格、公式、圖表、曲線和模型。例如乘號,“*”是電腦或計算器里使用的,而非論文里正確的乘號。再如2■5是正確的,寫成2~5是錯誤的。
標準三:參與程度
主要看學生是否是自己本人獨立并且創造性地完成探究論文。如何能表明自己的參與程度呢?可以通過表達對這個探究的興趣,問問題,發現規律,找出符合現實世界的模型以及探索課本和大綱之外的數學知識,而不能由老師評價這是學生自己寫出來的論文。
標準四:自我反思
重點在于學生對結果是否有回顧、分析。這應該貫穿在整個探究中,而不是僅僅在結論中提及??梢酝ㄟ^討論結果的隱含意義,考慮結果的局限和拓展延伸以及聯系數學其他的方面來反思。
標準五:數學的使用
高水平與標準水平的前四個評估標準都是一致的,而標準五的差異較大。高水平的數學學習本來就比標準水平要深,因此在數學專業性方面的評估就比標準水平要高。
綜上所述,國外的高中數學評估標準比國內的更細化,考慮得更周全細致,設置更合理,更能全面評估一個學生真實的數學能力和水平。因此,我們可以借鑒國外數學評估標準設置的優點,更好地評價我國高中學生的數學能力,而不是應試選拔。
參考文獻:
馬立濤.考試評價體系的改革與完善[J].大眾文藝:理論,2009(9).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