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蓉 劉孟
摘 要:主要闡述高等數學教育對育人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目前高職數學教育的困境和問題,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一些解決方案。
關鍵詞:高等數學教育;育人;實現路徑
一、高職數學教育的作用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工作方針中明確指出,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2014年6月國務院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通過的《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也明確指出“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黨的十八大也首次將“立德樹人”寫入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這就要求高職院校不僅要注重高職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更要注重學生整體綜合素質的培養,加強高職教育的育人功能。
數學教育是用數學“育人”的事業,在2000年4月由教育部高教司舉辦的“新世紀數學學科發展與教學改革研討會”的會議記錄中明確提出了數學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即掌握數學工具、培養理性思維、接受美感熏陶。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職教育的目的首先是育人。高等數學作為高職院校各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其教學目標理應與總目標相一致,致力于學生技能與素質的雙重培養,實現其育人的功能。然而一般都認為,育人只是“兩課”和兩課老師的責任,數學老師只要教學生會做題就行了,數學知識的價值正被越來越多的人片面理解,導致了高職數學的被邊緣化以至于其育人功能逐漸缺失。殊不知數學中存在大量教育資源,數學文化、數學史、數學美等都能讓高職數學教育變得豐富而富有魅力,將數學教學內容與育人功能相結合,實現教學相長、教書育人的目標,是每位高職院校數學教師必須面對的課題。
二、目前高職數學教育教學主要存在的問題
高等數學課程本身的特點是“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廣泛的應用性”,高職高等數學課堂還具有“課堂大、時間長、進度快”的特點,高職數學傳統的課堂教學一般都采取“滿堂灌”的模式,在課堂上頻頻出現“概念+練習”或“公式+例題+練習”的教學形式,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了當前高職數學“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尷尬局面。
對“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目標的片面理解引發的高數“無用論”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高等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再加上高職學生普遍基礎薄弱、缺乏學習高等數學的興趣,在高職數學教學目標中重技能、技巧輕人文、文化的觀念根深蒂固,教師的育人意識不夠和育人能力缺乏,在教學中的解題訓練過于強調技巧,成為打人的棒子,忽視了數學的育人功能;目前的高職教育具有明顯的職業教育特點,教學重點放在專業課教學上,對高等數學這門重要的基礎課程比較輕視,在教學中隨意壓縮課時、刪減教學內容,越來越多的人傾向于圍繞勞動力培訓來選擇相關知識,只學習能快速帶來物質成就和經濟效益的“有用數學”,弱化所謂的“無用數學”,只看到數學的工具價值,沒有看到數學的人文性和文化價值;我國的職業教育在工具理性主義的侵入下,教育也成了現代工業生產體系中的一環,高職院校成了生產廠商和流水線,學生也被視為工業生產體系中的“產品”,教育本身的內在價值—促進人身體和心靈的健康成長—幾乎泯滅,并最終導致了目前高職數學教育育人功能的缺失。
三、如何實現高職數學教育的育人功能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擬以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融入數學文化、滲透人文精神為主線,來最終實現高職數學教育的育人功能,具體做法如下:
(1)上好開學第一課:準確叫出每位學生的名字;鼓勵學生要有學好高等數學的信心,告訴學生學好高等數學的重要性(一個國家只有數學蓬勃發展,才能表現她的國力強大—拉普拉斯;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華羅庚);開門見山介紹課程的主旨,讓學生“先見森林再見樹木”,而不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宣傳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發揮教師的人格魅力,拉近學生的距離,培養師生感情,讓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
(2)采用趣味教學法:講數列極限時講一下“芝諾悖論”,講函數無界性時引經據典“春色滿園關不住,一只紅杏出墻來”,將分子有理化稱之為“欲擒故縱”,稱牛頓—萊布尼茲公式為“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講一講為什么沒有數學諾貝爾獎、微積分創始人牛頓和萊布尼茨的爭論、洛必達法則的故事、“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的必要而非充分條件”,讓數學課程變得充滿趣味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興趣被激發,學生才有可能愿意學數學。
將現代教育技術(PPT)、“翻轉課堂”、網易公開課、慕課、微課等先進教學理念引進課堂,提高概念教學的可視性(極限、定積分等);在知識的學習中注重idea(思想)的領會而不是technic(技巧)的深挖(注重兩個重要極限的靈活運用而不是這兩個表達式的具體的證明);了解高職院校學生的思維結構,每堂課的知識密度不宜過大;將數學建模融入課堂,將數學問題與專業相融合,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最大利潤、最小成本、建筑材料中鋼管下料、貨機裝運——線性規劃;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微分方程);認真批改和講解課后作業,重視習題課的作用,習題課的歸納總結、釋疑解惑、示范引領等,訓練學生的辯證思維,都對提高教學效果起著重要的作用;有效利用第二課堂,以“有用的數學”“好玩的數學”“瘋狂的數學”為等主題,鼓勵學生進行自我探索。
針對目前高職院校高等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即在數學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傳給學生的是充滿“科學精神”的“業”,而沒有挖掘富有“人文精神”的“道”;更多的是教給學生如何求“真”,而忘了教會學生如何去求“善”、求“美”)及困境,考慮將人文性融入高職高等數學課堂教學,讓高職數學課堂閃耀著人文的光輝,將學生作為實實在在的人而非“機器”來對待,在講授數學如何發生、發展的過程中,融入數學家故事、數學史與數學美等人文成分,要讓學生了解數學思想、數學精神,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用光輝的數學史(數學的起源、發展、三次數學危機的產生及解決過程)、數學成就(微積分的發明、哥德巴赫猜想)和數學家的故事(華羅庚、陳景潤、格里戈里·佩雷爾曼、格羅滕迪克、約翰·納什、伽羅華等)培養學生堅忍不拔、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質,培養其艱苦奮斗、百折不撓、積極進取的精神,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滲透數學美學文化,利用數學語言所具有的準確性、簡潔性、邏輯推理的嚴密性,數學公式、圖形的對稱性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品位,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從而實現高職數學教育的育人功能。
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事業快速發展,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培養培訓了大批高級技能型人才,為提高勞動者素質、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促進就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也要看到,當前高職教育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質量有待提高。堅持育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動教育事業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科學發展,加快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邁進,是擺在高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面前的全新課題。學科教育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數學教育作為學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主陣地,數學教育以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在育人方面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功能。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的報告中指出:“人既是發展的第一主角,又是發展的終極目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指出:“教育應服務于人生全程?!彼裕覀冋J為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在于育人,也就是說學生通過數學學習,吸納數學所蘊涵的豐富的人文精神,滋潤靈魂,陶冶情操,提升人生境界,形成健全人格?!叭耸悄康亩枪ぞ摺笔歉呗毥逃軐W的核心,教師努力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在教學中融入數學建模、慕課、“翻轉課堂”等先進教學理念和先進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將數學史、數學故事、數學美等有關的數學文化融入課堂,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調研、閱讀與高等數學相關的文化資料,進行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通過學習,讓學生對高等數學有全新的認識,看到數學極富魅力的一面,喚醒學生對數學理智的眷念與期待,激發學生數學探究的興趣與熱情,提高師生通過數學進行抽象思維和心靈交往的和諧境界,使其內心更澄明、世界更敞亮,從而最終實現高職數學教育的育人功能。
參考文獻:
[1]王楓.趣味性教學法在高等數學課堂教學課程中的實踐[J].科教文匯,2012(9).
[2]陸家鳳,毛琪莉.“高等數學”教學中趣味性與美學價值的探討[J].黃石理工學院學報,2011(27).
[3]李愛琴.滲透“數學文化”提升高職高專數學教育功能[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2(12).
[4]潘小明.數學教育的人文性:追尋與堅守[J].教育導刊:上半月,2011(2).
[5]吳莉.再論高等數學教學中人文精神的滲透[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14(6).
[6]王青建,劉博.數學:一種借助歷史的大眾文化[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15(1).
[7]李志松.淺談高職數學教學中的德育功能[J].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2).
[8]李江南.融入數學文化的高職數學教學實踐與思考[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12(3).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