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
摘要:近幾年來,我國開始大力弘揚民間藝術,高校作為傳播民間藝術的最佳載體,教育情況卻不容樂觀。本文通過對民間藝術教育現狀的分析,找出高校教育的有效途徑,并總結出高校民間藝術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高校;民間藝術;教育
一、民間藝術的教育現狀
民間藝術是反映一個地區甚至一個民族的文化特征,是一個民族精神載體的重要體現。長期以來,民間藝術卻一直處于自生自滅的狀態。在一些人的眼中,民間藝術是“古老”的藝術,是與當前快速發展的社會不相稱的,且當代的藝術家們大都喜歡模仿西方藝術,將我們民族的藝術放置一邊。在這樣的社會發展下,民間藝術的生存空間開始變窄,有的已面臨消亡的危機。近幾年來,國家開始意識到民間藝術消亡的危機,國務院也開始出臺相應的政策來改變目前的現狀。隨著人們對民間藝術的保護意識的加強,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要想使民間藝術得以長久的發展下去,高校教育的力量是不容忽視的。但是,由于現代教育屬于批量生產的類型,而民間藝術的傳承采用的是師傅帶徒弟或家族延續,傳播類型的不同使得發展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另外,高校教育運用的是西方教育的模式,課程設置方面沒有對民間藝術教育給予足夠的重視。因此,民間藝術的傳承問題,已成為當今教育所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
目前來看,民間藝術的教育開始在小學教育中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視,并作為特色課程納入到培養范圍中,但大部分的家長都把民間藝術的教育作為一種興趣的培養,不會將其作為長久的教育方向。而中學階段,在高考的壓力之下,對藝術教育的重視也只是高考的內容。大學作為傳承民間藝術的最佳搖籃,教育情況依舊不容樂觀。首先,高校教育不論是教學體系還是課程內容方面,都屬于規范性的教學,即使是不同層次、不同地區,教學模塊都是基本相同的。而民間藝術的地域性特征非常明顯,無法適應現有的單一的教學模式。其次,高校藝術教育的主要形式是課堂教學,學生獲得知識的渠道主要是以教師授課,而民間藝術這種從生活中獲得藝術創造的形式是與當前的教育無法匹配的。第三,民間藝術作品是藝術家靈感的結晶,是藝術家對生活的體驗,而高校學生普遍的作業模仿與抄襲現象,如何能夠掌握民間藝術的精髓。
二、高校民間藝術教育的途徑
我國的民間藝術門類眾多,要想使民間藝術徹底融入到高校教育當中去,就不能只在表面作文章,不能覺得學生學到一兩樣技巧就算是得到了藝術的精髓,而是要在藝術的修養上讓學生懂的如何運用民間藝術來進行創新。這才是高校開展民間藝術教育的真諦,課程設置與教學策略也要始終圍繞它來展開。
第一,當今的大學生普遍存在著對傳統文化知識的缺乏,對民間藝術的起源、發展沿革和門類等知識的補充是學生了解民間藝術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民間藝術往往再現了地方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只有先對民間藝術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才能透過藝術表象了解到文化的本質。從而激發學生對傳統藝術的認同,承擔起保護民間藝術的責任。
第二,在傳授民間藝術基礎知識的過程中,會有一些同學在長時間的知識了解過程中產生乏味感,嚴重的情況會導致失去學習興趣。為了避免此種情況的出現,這就要求我們的老師在教授時把知識轉化成案例出現在課堂上,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掌握民間藝術知識,并鼓勵學生親自動手制作,誘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第三,針對民間藝術持續性的特點,高校應在公共課程的基礎上設立選修課程,或成立民間藝術展覽館,招聘一批專修民間藝術的師資,為高校民間藝術教育提供相應的學習氛圍。同時,還要開展多種多樣的校園民間藝術活動,吸引社會各界民間藝術的研究者、愛好者來交流學習。高校還可以邀請不同地區的民間藝人來進行授課,使學生可以直面交流,親身感受傳統藝術,從而提高學習興趣。
第四,注重民間藝術的創作課程,定期舉辦校園民間藝術作品展,在豐富校園文化的同時又給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創作交流平臺,使學生能夠深刻體會到民間藝術的魅力。同時,學生在創作的過程中,會主動搜集與翻閱大量的關于民間藝術的資料,這種主動的對于知識的探索,不但能夠提升對于知識的積累,而且有利于學生熟記藝術的發展脈絡。另外,高校可以自行組織學生參加本地區的民族傳統節日,這是學習民間藝術的最佳時機,寫生可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創作當中,為藝術創作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高校民間藝術教育的意義
(一)豐富高校教學領域
我國的高校教育存在著一個普遍的規律,即藝術教學缺乏個性,因此,民間藝術的融入就顯得尤其重要。但對于種類眾多的民間藝術,全部加入到教學內容當中去也是不現實的,學生在四年的時間中是無法承擔如此重的學習任務的。這就要求高校可以根據民間藝術的地域性或高校自身特點有目的地選擇藝術形式,取民間藝術之精華,實現與高校課程的對接,從而達到豐富教學內容,實現高校特色化課程,增強學生在社會中的競爭力。
(二)實現高校文化傳承的作用
文化的傳承主要依靠高校教育的力量,將民間藝術融合到高校教育中去,可以加強學生對于民間藝術的保護以及民族文化的傳承意識。且學生在自身的創作中加入民間藝術的元素,能為傳統民間藝術的交流與發展提供平臺,起到培養民間藝術的創造者以及傳播者。
高校是培養社會人才的重要途徑,年輕的一代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早已丟棄傳承“古老”民族藝術的使命,而民族藝術也在被遺棄的過程中正在慢慢消亡。將民族藝術融入到高校教育中,既有利于引起高層次社會人才的重視,又能實現高校對于文化的傳承,并能為民族文化的復興和發展民間文化產業帶來新的力量。
(三)促進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
民間藝術體現了一個地區和民族的文化特色,是傳統文化的一個積淀的過程,與現代藝術的碰撞中需要不斷的創新。將民間藝術與現代教育相融合,可以豐富現代藝術的創作思維模式,擴展藝術情感在創作中的深度。另外,通過對民間藝術造型特征、色彩表現、創作思維的了解,可以在自己的創作中加入這些元素,以達到新的創作形式的出現,從而起到促進中國當代藝術往更合理、更廣闊的方向發展。
四、結語
高校是保護和傳承民間藝術的重要渠道,將民族藝術的精華列入教學內容中,既能成為高校教育的特色,又能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培養社會急需人才做貢獻。同時,厚重的文化積淀是支撐現代藝術發展的前提,只有在高校教育中融入民間藝術,才能使學生真正領悟到我國文化的精髓,進而使民間藝術得以長久發展。
【參考文獻】
[1]高穎編.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元素融入當代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思考[J].裝飾,2010(11).
[2]唐家路.民間藝術與素質教育隨想[J].設計藝術,2000(3).
[3]賴守亮.民族民間藝術拯救中的誤區[J].株洲工學院學報, 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