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秋英
摘要:家庭突發變故致貧是大學生家庭貧困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高校輔導員貧困生資助工作的重點。和一般貧困大學生不同,家境前后變化很容易造成此類貧困生的落差感,進而引發心理危機。案例中的馮XX因家庭突發變故引發心理危機,一度出現暴力傾向。輔導員了解情況后,針對其性格特點和境遇,在維護其自尊的前提下,從“朋友”入手,通過打人情牌,激將法、團體幫扶等途徑,巧妙給予馮XX政策幫扶,幫助該生走出心理陰霾,學習生活恢復正常。
關鍵詞:突發變故;大學生;心理危機;調試策略
目前,我國在校大學生大多是90后獨生子女,從小在父母的精心呵護下長大,成長的道路一帆風順,一旦家庭出現突發變故致貧,很容易引發心理危機,輕者情緒低落、自暴自棄,重者易怒,進而引發的各種暴力事件及激情犯罪。但由于出現危機現象的個體往往傾向對外界的幫扶懷有一定的抵觸情緒,不能及時尋求第一時間的幫助, 當生活或學習過程中遇到極小的誘發點就會引發精神分裂、自殺、暴力犯罪等現象,進而給平安校園建設種下不和諧的種子。因此,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結合起來,做好家庭突發變故大學生心理危機調適工作是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內容。
一、案例背景
2015級會計系學生馮XX,男,獨生子,年齡18歲,來自鄭州郊區,母親為全職家庭婦女,父親原為一設計公司工程師,收入頗豐,家境殷實,生活幸福。馮XX成績較好,性格開朗。高二下半學期,馮父因遭遇車禍致殘,至今癱瘓在床,馮家喪失主要經濟來源。目前,全家人靠馮母打零工和城鎮低保維持基本生活。家庭突發變故致其性情大變,易怒,有暴力傾向,成績也一落千丈,最終在高考中失利,未能考入理想大學,一度產生厭學情緒。
二、案例事件
第一次注意到馮XX是軍訓即將結束時,因為需要指定臨時代理班干部,在充分征求教官意見后,作為輔導員的我親臨訓練場觀察學生們的表現。由于次日就是會操表演了,教官讓大家依次帶隊領訓,輪到馮XX時,他落落大方地從隊列中走出來,“啪”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然后開始喊操,聲音洪亮、有力。眼前這個俊朗、挺拔的大男孩立即就吸引住了我。宣布了代理班長、團支書、學習委員等人選后,我把目光投向他,親切地說:“剛才你領操表現很好,軍姿標準,聲音響亮,以后就由你先代理我們班體育委員吧。”不料,和其它代理班干部的沾沾自喜不同,馮XX對我的“抬愛”并不買賬,毫不客氣地大聲道:“不當!”同學們立即哄然大笑。我顯然有點下不了臺,但仍耐心地問:“為什么?”“不想當就是不想當!”很平常的一句追問,竟然招致馮XX勃然大怒,他三下五去二撕下自己的軍訓服,摔在地上,揚長而去。在場所有的人都面面相覷。
事后,我向班長了解情況,班長說,馮XX入學來表現一直比較怪異,開學快半個月了,除了和新任的團支書王XX走得比較近之外,對誰都愛打不理。于是,我又找到王XX,和班長的評價相反,王XX極力替馮XX說好話,并從他口中得知馮XX家庭遭遇突發變故,以及馮XX那天發脾氣是因為接到了家里的一個電話。我恍然大悟,原來家庭突發變故引發的心理危機及新環境適應性障礙。
三、案例分析
通過一番調查分析,我判定馮xx心理癥結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家庭變故帶來的強烈的心理落差
馮XX的心理危機始于家庭遭遇突發變故,變故前后的家境的落差致使馮某出現心理危機及適應性障礙,而這種危機因在新環境中找不到合適的途徑宣泄,所以馮XX出現易怒、情緒不穩定現象,一旦這種情況不能得到妥善的解決極易引發暴力傾向,甚至是惡性犯罪事件。
(二)窘迫生活境遇下自卑與自尊的矛盾
從原有富足生活到現在靠城鎮低保金過活的窘迫,從父母的百般寵愛到現在對父母、家庭“無法承受如此之重”的責任,造成馮XX內心強烈的自尊心和自卑感的沖突和糾結。一方面在經濟和心理上所遭遇的困境急需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另一方面,強烈的自尊心又致使他對周圍的人和事都懷有明顯的抵觸情緒,進而造成其性情不穩定,易遷怒于他人。
(三)對新環境及周圍人群的抵觸心理
當然,除了家庭突發變故帶來的消極情緒之外,馮XX還面臨著對新的學習環境的適應。因為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及自閉帶來的適應性障礙致使馮XX對新學校及周圍的人群懷有強烈的抵觸心理。
本案例是貧困大學生幫扶工作的典型案例。90后大學生優越生活環境造成他們心理脆弱,獨立面對挫折的能力差。因此,在遭遇家庭突發變故后,馮XX陷入經濟和心理的雙重困頓之中。然而,要想幫其從危機中解脫出來,最關鍵的問題是尋找他的軟肋,用一個他能接受的方式幫助他,激發其潛力,催其奮進。
經過調查,團支書王XX不僅是馮XX的高中同學,也是他在新環境中的唯一朋友,鑒于馮XX對家庭情況的忌諱和敏感,我決定避開貧困生幫助工作的常規做法,從王XX身上下手,先打一張人情牌,然后激勵和幫助馮XX突破困境。
四、解決方案
(一)尋找恰當時機
10月份是國家助學金申請時間,但是我翻了翻班長遞上來助學金申請名單,發現根本沒有馮XX的申請表。考慮到他家里的特殊情況,我決定給他一個資助名額,可是又不想傷害他的自尊心。于是,我找到王XX,讓他去做馮XX的思想工作,寫份申請表過來。不料,第二天,馮XX竟然因瑣事和人打了起來,我知道后非常生氣,讓班長把所有參與此事的人都叫到辦公室訓話。
(二)打人情牌
當所有當事人都陸陸續續被訓完回教室反省了,我故意把馮XX晾在那里,既不搭理他,也不說讓他走。大約過了半個多小時,他終于忍不住了,說:“老師,你想訓就訓吧!”我沒好氣地說:“我不想和你說話!我為王XX感到不值!竟然有你這樣的朋友!你不配做他朋友”他有些吃驚:“咋啥?”我說,王XX屢次跑到我這里為你說好說,為你爭取助學金,可你呢?——你不覺得你讓他丟臉么?”男兒有淚不輕彈。然而,一番話,馮XX竟然落下淚來。
(三)激將法
我從抽屜里一份國家獎學金的紅頭文件拍在他面前,說:“用武力解決問題那是野蠻人干的事兒!你要是真有本事就把這8000塊給我拿過來!”
(四)發揮團體效應
那次談話以后,馮XX的性情收斂了很多,開始發奮學習了,而且見了我也變得彬彬有禮。為了鞏固這次效果,我又分別找班委成員和他寢室長談話,囑咐大家對他主動示好,多關心他,并介紹他加入院學生會和志愿者服務大隊,鼓勵他積極參加各種社團活動和社會公益活動,轉移他因家庭突發變故帶來的消極情緒,幫助他尋找自我價值。
五、教育效果
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目前,馮XX已經徹底解開心結,不僅勤奮好學,而且和同學們保持著良好的人際關系,終于又回到當初那個開朗樂觀的大男孩。上個月,因為表現出色,他還被選入院國旗護衛隊。聽同學們說,他還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去做兼職,賺來的錢不僅能維持自己的學習生活,還省出來相當一部分去補貼家用,減輕父母的負擔,成為貼心、孝順的孩子。
六、案例反思
在貧困大學生中,因家庭突發變故致貧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和一般貧困生相比,遭遇家庭突發變故的貧困大學生因為前后心理落差,更容易陷入心理危機,輕者性情不穩定,自暴自棄,重者出現暴力傾向,甚至引發惡性攻擊事件。因此,作為突發家庭變故致貧的大學生群體更應該及時得到我們的關注和幫助。
(一)不要把貧困生資助工作當成救助活動
貧困生資助工作首先要注意維護貧困生的自尊。作為已經“成人”的大學生,他們并不喜歡被定義成“貧困生”,更反感居高臨下的救助活動,他們更希望自己被尊重,靠自己的努力去得到應該得到的東西。所以,貧困生資助工作更適合從外圍下手,比如幫他們分析助學貸款的利好政策,激勵他們去賺獎學金,自力更生做兼職勤工儉學,鼓勵他們做志愿者參加公益活動,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認識并尋找自我社會價值。
(二)循循善誘勝于“不厭其煩”的諄諄教導
作為90后的大學生,他們自我意識很強,有獨特的思維及處理問題的方式。所以,很多時候,不厭其煩的諄諄教導往往適得其反。引進朋輩教育理念,做他們的朋友,用他們的方式開導和幫助他們,更容易被他們接受。例如,案例中的輔導員并沒有把助學金的發放當成救助,而且從他的朋友入手,賣個人情,有效地避開了馮XX的心理抵觸。
(三)要善于創造貧困生資助的大環境
無論是對貧困生個人,還是對整個班集體建設來說,創造一個積極向上的大環境都是輔導員首要的責任。貧困生資助不僅是做好獎助貸的政策資助,更要關注貧困生的學習和生活環境,為貧困生創造去虛榮、重自力更生的大環境,讓貧困生大學生輕松、自由地生活和學習。
(四)建立高校貧困生人文關懷機制
同時,輔導員還要做一個有心人,對貧困大學生建立心理健康信息庫,對于心理、行為異常的大學生在入學初便給予高度關注,及時了解情況,疏導不良情緒,給予真誠關懷,做貧困大學生的知心朋友,以心交心,以情動人,幫助貧困生走出心理困境,防止其因長期的負面情緒積壓而產生過激行為,并及時總結工作經驗,以指導以后的工作。
當然,不同的貧困生會有不同的問題,輔導員在貧困生資助工作中要因人而異,注重方法,講究方式,對學生的真實情況切實進行深入、全面的了解,針對不同問題,采取不同的解決辦法,在做貧困大學生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劉韻.輔導員應對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作用案例[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04).
[2]岳海晶.高校輔導員工作案例探析[J].科教導刊,2012,(03).
[3]劉飛.高校輔導員學生工作案例研究基本原則及現實意義[J].才智,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