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浩 副教授(柳州職業技術學院財經與物流管理系 廣西柳州545006)
?
西部地區綠色物流發展與低碳循環經濟的匹配度研究
內容摘要:低碳循環經濟是綠色物流發展需要遵循的重要發展原則,兩者的匹配度則是檢驗區域物流行業踐行低碳循環發展的重要標準。本研究構建了評價西部地區綠色物流發展與低碳循環經濟之間匹配度的指標體系,基于熵權法與綜合評價法,利用構建的匹配度計算模型,計算得出西部地區11個省(區、市)綠色物流發展與低碳循環經濟的綜合得分和兩者的匹配度。實證發現,西部地區綠色物流發展與低碳循環經濟之間呈現優質匹配或者良好匹配的狀態,而西部地區重視綠色物流發展,積極培育和引導物流業開展低碳循環發展模式,是有利于綠色物流發展的,這也為其他區域提供了相應的啟示。
關鍵詞:綠色物流低碳循環經濟匹配度西部地區
近年來,推動綠色產業發展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綠色物流也成為全球物流業關注的主題和發展方向。綠色物流是指以降低對環境的污染、減少資源消耗為目標,利用先進物流技術,規劃和實施運輸、儲存、包裝、裝御、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動。
綠色物流的行為主體主要是專業物流企業,同時也涉及相關生產企業和消費者。綠色物流是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它與綠色制造、低碳循環經濟共同構成了一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綠色經濟循環系統。而且發展綠色物流和發展低碳循環經濟都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選擇,還是我國科學發展的需要。因此,推進綠色物流與低碳循環經濟匹配發展意義重大。一方面,發展綠色物流和低碳循環經濟,對于推動區域節能減排、生態環保,乃至人類的生存與繁衍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也有利于改善群眾生活的質量和生活環境,提高物流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能力,確保企業永存不衰。另一方面,發展綠色物流和低碳循環經濟,對于緩解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資源與環境壓力也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這既是加快推進物流成本降低,物流能耗降低,構建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綠色發展模式相吻合,又是發展綠色經濟的重要途徑和強大動力(熊曦等,2015)。在這種前提下,樹立低碳循環經濟理念,培育綠色物流模式,推動綠色物流和低碳循環經濟模式的轉型與創新,對于加強區域生態文明建設、發展區域綠色經濟、建設美麗中國都具有重要的意義。西部地區作為綠色生態基礎較好的區域,在發展綠色物流和低碳循環經濟過程中具有先天的優勢。在當前生態文明建設的大背景下,如何確保西部地區綠色生態的優勢,仍然需要推動綠色物流和低碳循環經濟匹配發展,避免兩者發展不匹配和不協調給環境帶來危害與破壞。因此,當務之急是對區域綠色物流與低碳循環經濟的匹配性做好科學評價。現有對綠色物流發展與低碳循環經濟匹配度的研究還比較缺乏,對于西部地區兩者的匹配度的定量分析則幾乎沒有。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筆者試圖構建西部地區綠色物流發展與低碳循環經濟匹配度分析指標體系,并利用科學的方法分析西部地區綠色物流發展與低碳循環經濟匹配度情況,比較差距,尋找原因,為推進西部地區綠色物流發展與低碳循環經濟的科學匹配和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指導。
(一)指標體系構建
在構建綠色物流發展與低碳循環經濟匹配度分析指標體系之前,先對現有的文獻展開回顧。盡管現有研究沒有對兩者匹配度評價提出明確的指標,但是衡量綠色物流發展情況和低碳循環經濟情況的研究有了一定的基礎。一方面,對綠色物流發展的評價,學者們一般從綠色物流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程度、綠色物流發展的環境友好性、綠色物流發展的潛力等方面開展評價,如李偉華(2012)認為綠色物流的發展還要看當地的實際情況等發展環境,如物流節點選址對交通擁擠與污染的減少量等。郭毓東、徐亞純、郝祖濤(2013)認為物流環保投入占物流成本的比例反映當地綠色物流發展重視程度的一個重要評判標準。嚴雙(2013)、周茂春,連潔(2015)認為物流交通運輸工具對綠色物流發展有重要影響。另一方面,對低碳循環經濟的評價,王靜(2011)、李進(2015)認為物流業低碳循環經濟由低碳循環經濟認知、低碳循環經濟態度和低碳循環經濟行為三部分構成,如各種運輸方式努力節約能源,降低其單位能源消耗總量,同時,這樣的低碳循環經濟理念對綠色物流有著重要影響,陸小成、杜靜(2014),熊曦等(2015),程永偉、穆東(2015)分析了低碳循環經濟行為的影響因素,認為低碳循環經濟的居民認可度以及實際行動中推廣低碳循環經濟的情況,對低碳循環經濟產生重要影響。在此基礎上,本研究認為應從兩個方面構建綠色物流發展與低碳循環經濟匹配度的評價指標體系:一是要從低碳循環經濟的行為和效率雙重因素出發選取一些具體的指標來衡量低碳循環經濟;二是要從綠色物流發展水平、綠色物流發展基礎、綠色物流發展潛力三個角度選取一些指標來衡量綠色物流發展情況。對此,構建西部地區綠色物流發展與低碳循環經濟匹配度分析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二)方法選擇與步驟
首先,結合綠色物流發展與低碳循環經濟匹配度評價指標相關數據,采用熵權法來確定變量權重,然后運用綜合評價法對西部地區各省(區、市)的綠色物流發展與低碳循環經濟分別計算綜合得分,緊接著利用兩者得分構建其匹配度評價的一般模型并進行計算,得出各省(區、市)兩者匹配發展的水平得分,鑒于篇幅,具體的測度步驟不再詳敘,可以參考熊曦等(2015)提出的測度方法與步驟。需要說明的是,根據綠色物流發展與低碳循環經濟的綜合得分,構建兩者的匹配度評價模型。匹配度計算公式為:

其中,D為兩者匹配發展水平綜合得分,TS代表低碳循環經濟得分,TC代表綠色物流發展得分。參照相關研究成果,兩者匹配度情況的得分以0.8、0.5、0.3為界判斷其兩者匹配發展情況,即0≤D <0.3,表示兩者處于不匹配狀態;0.3≤D <0.5,表示兩者處于勉強匹配狀態;0.5≤D<0.8,表示兩者處于良好匹配狀態;0.8≤D<1,表示兩者處于優質匹配狀態。
(一)數據選取與描述性統計
本研究主要對我國11個西部地區(西藏部分數據缺失,不好比較,故除外)綠色物流發展與低碳循環經濟匹配度進行評價分析。所有的數據均來自《2014年中國統計年鑒》,并借鑒了部分西部地區的統計年鑒,通過SPSS17.0軟件進行描述性統計,可以得到原始數據的描述性統計表,如表2所示。
從表2中可以看出,西部地區的各項指標相差比較大的是物流環保投入占物流成本的比例、車輛實載率、物流節點選址對交通擁擠與污染的減少量、可重復使用資源的循環使用率、可重復使用資源所占的比例等。
這些數據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區域綠色物流發展的基礎和實力的代表,同時,也與低碳循環經濟是密切關聯的,因而,這些指標能夠代表西部地區綠色物流發展和低碳循環經濟。
(二)計算兩者的綜合得分和匹配度
通過熵權法與綜合評價法相結合,可得到西部地區綠色物流發展與低碳循環經濟的綜合得分,同時,利用匹配度計算公式,可以得到西部地區綠色物流發展與低碳循環經濟的匹配度得分結果,如表3所示。
從西部地區綠色物流發展與低碳循環經濟的綜合得分及匹配度評價結果來看,西部地區綠色物流發展與低碳循環經濟之間大部分呈現出優質匹配或者良好匹配的狀態,沒有不匹配的地區。
(三)兩者匹配度的影響因素分析
從上述分析可以得知,西部地區綠色物流發展與低碳循環經濟匹配度的區間差異比較明顯,本文利用回歸分析方法,就影響西部地區綠色物流發展與低碳循環經濟匹配度的因素進行分析。以兩者匹配度情況的得分作為因變量,以西部地區綠色物流發展與低碳循環經濟匹配度指標體系中的相關指標作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分析,得到的結果如表4所示。
從回歸的情況看,所選變量對于西部地區綠色物流發展與低碳循環經濟匹配度都構成顯著影響(P值小于0.05),在這些因素當中,相關聯性最大的幾個影響因素為車輛實載率、環境友好的物流技術使用率、各種運輸方式的單位能源消耗總量降低率等,這三大因素的相關系數絕對值都超過了0.1,顯示出對兩者匹配度的強關聯性,這是因為:一方面,發展綠色物流和低碳循環經濟已成為西部地區的共識,西部地區對此的高度重視為兩者匹配發展提供了切實的保障。特別是十八大以來,國家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西部地區打造的“青山綠水”生態“牌”是西部地區發展的最大優勢,西部地區也意識到了自身的優勢,并逐步實踐,政府、企業、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發展綠色經濟,促進西部綠色發展。而作為綠色經濟的重要支撐體的低碳循環經濟和重要“命脈”的綠色物流必然作為西部地區發展的重中之重,因此,西部地區通過發展綠色經濟、提倡低碳循環經濟、營造綠色物流,走出了一條以生態、循環、低碳、高效為特征的低碳循環經濟與綠色物流匹配發展新路,并將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發展綠色物流和低碳循環經濟已成為新階段西部大開發的現實選擇,發展綠色物流日益成為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驅動力量和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符合西部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西部發展綠色物流和低碳循環經濟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如在發展綠色物流基礎設施布局上,因西部地區國土相對比較多,物流剛剛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可以拓展的空間和運用新的技術相對來說難度要小一些,而且發展綠色物流能加強城市區域的物資流通,優化資源配置,增強產業吸納能力,營造優質的投資環境。發展綠色物流還有利于提高城市發展所需物資的集散和輻射能力,暢通城市交通,促進城市消費,活躍城鄉間的經濟聯系,對改善民生和促進社會經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對于西部地區實現綠色物流發展與低碳循環經濟同步有著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基于此,應該從提高綠色物流發展與低碳循環經濟匹配度的高度,在激發低碳循環經濟的過程中,穩步推進西部地區物流產業水平提升,以此促進西部地區綠色物流發展與低碳循環經濟的匹配發展。
一是綠色物流和低碳循環經濟兩者匹配發展離不開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各級政府要進一步深化對推動綠色物流和低碳循環經濟匹配發展的共識,在物流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物流市場拓展、特色產業發展、文化旅游合作開發等方面要多考慮生態環境保護技術的滲透,尤其是要出臺對西部地區發展綠色物流、促進低碳循環經濟的政策支持,推動綠色物流和低碳循環經濟的匹配發展。對此,一方面,強化頂層推動,建立完善西部各政府之間的協調磋商機制,實現綠色物流和低碳循環經濟的合理互動。另一方面,強化市場主體合作,鼓勵企業之間在綠色發展、低碳循環經濟、綠色技術、綠色管理、綠色項目開拓等多方面開展交流合作,積極開拓綠色市場,加快構建綠色物流和低碳循環經濟互動發展的新格局。
二是綠色物流和低碳循環經濟兩者匹配發展離不開積極培育和引導低碳循環經濟的支撐。要把發展低碳消費、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綠色轉型的戰略任務來抓。要堅持凝聚共識、加強團結合作,推動低碳循環經濟和實現可持續發展,共同走向美好的未來。要將低碳循環經濟培育作為重要取向,體現在行動和工作落實上。對企業而言,要加快傳統產業的綠色改造升級,實現經濟效應和社會效應雙贏。對公眾而言,要選擇節能、低碳、環保的消費產品,營造崇尚綠色發展的氛圍。
三是綠色物流和低碳循環經濟兩者匹配發展離不開消費觀念的轉變和綠色物流技術的廣泛運用。在物流方面要通過對環保理念的宣傳貫徹,注重采用綠色環保技術來降低物流運輸給環境帶來的壓力,同時要嚴格執行相關環保制度,優化運輸網絡,升級物流技術,在推動綠色環保物流建設方面做好相應的工作,同時,要加大物流企業采用新能源物流車的力度,為物流行業踐行綠色環保做出表率。
此外,西部地區綠色物流發展與低碳循環經濟要協調推進,需要充分發揮各區域的產業、資源和后發優勢,堅持市場化、高新化、融合化和集聚化導向,有效整合區域內現有各種物流要素和物流資源,積極推進采購物流、生產物流、銷售物流等產業物流的發展,構建物流配送核心網絡,加快建設信息化水平高、輻射范圍廣、國際競爭力強,以多業態融合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實現物流的社會化、專業化、信息化、規模化發展,使西部地區物流產業的發展與專業市場、工業園、產業集群緊密結合,全面配合、支撐西部地區各區域各產業和各專業市場的發展。
總之,綠色物流和低碳循環經濟匹配發展是一種資源節約、環境友好、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型發展模式,是對傳統發展模式的一種革命。因此,要準確把握新形勢,走綠色物流和低碳循環經濟匹配發展之路;要緊扣發展主題,實現西部率先;要勇擔歷史責任,爭做發展標兵。為推動西部地區綠色發展、中國綠色發展、人類可持續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表1 西部地區綠色物流發展與低碳循環經濟匹配度分析指標體系

表2 數據描述性統計

表3 西部地區綠色物流發展與低碳循環經濟的綜合得分及兩者匹配度評價結果

表4 西部地區綠色物流發展與低碳循環經濟匹配度影響因素回歸分析結果
參考文獻:
1.熊曦,劉玲,周平,柳思維.區域低碳效率測度體系構建與實證分析—兼論湖南四大區域板塊低碳效率差異[J].生態經濟,2015,31(11)
2.李偉華.引導綠色消費 發展綠色物流[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2(7)
3.郭毓東,徐亞純,郝祖濤.基于AHP和熵值法的綠色物流發展指標權重研究—以長株潭兩型社會城市群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3(18)
4.嚴雙.綠色物流績效灰色系統分析評價研究[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
5.周茂春,連潔.基于AHP和FCE的煤炭企業綠色物流績效評價[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5(10)
6.王靜.低碳經濟的綠色物流模式下西部農產品發展措施[J].甘肅社會科學,2011(3)
7.李進.基于可信性的低碳物流網絡設計多目標模糊規劃問題[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15(6)
8.陸小成,杜靜.低碳物流管理的知識供應鏈模型[J].中國流通經濟,2014(7)
9.熊曦.區域工業發展與碳排放的脫鉤關系分析[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5(6)
10.程永偉,穆東.北京市物流業融合發展的低碳效應—基于全產業鏈的SDA分解技術[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
基金項目:▲2014年廣西社會科學重點課題“廣西工業制造企業綠色物流模式選擇及績效評價研究”(項目編號:gxsk201418)
中圖分類號:◆F061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