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然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內容摘要:老齡化己經成為我國政府及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養老方式也越來越多地受到了人們的關注。針對當前典型養老模式的不足之處,新形勢下積極探索養老服務業的新方向、新辦法勢在必行。“鄉村旅游養老”模式作為一種新興的養老模式初露頭角,在國內已經有了良好的發展態勢。本文結合當前國內具體特點,闡述了國內養老問題的迫切性,分析了鄉村養老的發展優勢,提出了靈活多樣的鄉村養老模式,同時分析了當前存在的問題與挑戰,最后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老齡化 農村養老 模式 問題 對策
問題的提出
最近幾年,我國老年人獨住的情況日益增加,空巢家庭越來越多。空巢老人的生活通常呈現出單調性和單一性,由于每個空巢老人的身體狀況和家庭條件不同,因此空巢老人的表現方式也不一樣,但是可以大致表現為幾個方面:即生活時間富裕、活動范圍小、活動內容單調。由于空巢家庭的空巢老人的生活呈現這種態勢,因此大量空巢家庭的存在也就表明針對空巢老人這個特殊群體的市場潛力是巨大的。而在生活無聊時,旅游可以為空巢老人帶來慰藉和心理安慰,同時在旅游過程中可以獲得自己人生的意義并結識到與自己情況相似的眾多老年人,從而豐富老年人的空巢生活。隨著社會的發展,觀念的轉變,社會上的“老齡化”現象也越來越明顯,越來越突出。空巢老人數量上的增大同樣意味著旅游養老的市場模式存在著市場潛力。
鄉村旅游養老模式,即地點選擇在地理環境良好、有發展旅游業優勢、地方特色濃郁的鄉村,借助農村本身存在的自然條件,如自然風光、田園景觀和可以體驗式參與到其中的農業資源而建立起來的集觀光、旅游、健身、娛樂為一提的農業休閑養生園區,并且建立起一種新型的鄉村度假養老基地的合作模式。面對城市中老人缺乏親情的現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過在鄉村地區集體旅游的方式得到排解。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老人在年輕時都下到農村中進行生活,再次回到鄉村,會引起老年人高漲的興趣。
鄉村旅游養老模式存在的重要意義
(一)開展鄉村旅游養老可以緩解社會養老壓力
在家庭中養老、在相關療養機構中養老與在社區中進行養老是現階段存在于中國社會的三種基本養老方式,但是這三種方式都存在弊端。
在家庭中養老,子女負擔過重。在中國人的概念里,“養兒防老”是根深蒂固的觀念,孝道也是中國一直推崇的。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這種傳統的在家庭養老的方式,帶來了諸多問題,最嚴重的就是增加了年輕人的生存壓力。中國年輕人多趕上了獨生子女政策,這也就是說在大部分家庭中,未結婚的年輕人需要承擔起一到兩位老年人的生活,結婚的兩個年輕人就要承擔起最多四位老年人的生活,再加上社會上的競爭壓力和各種資源的競爭,導致許多年輕人力不從心,為了照顧父母,放棄了太多機會。
在民政機構養老,政府負擔過重;民間養老機構競爭大、運行艱難。對于民政機構養老來說,就是按照政府的指示,對養老事業進行有計劃規劃,實行統一管理的方式,受到國家民政部門的經濟支持,但是其容納的對象十分有限。基本局限在喪失了勞動能力的老弱病殘孤寡,普通老年人沒有辦法享受這種福利,再加上老齡化的日益嚴重,民政養老機構的負擔日益增大。民營養老機構存在著巨大的管理漏洞,因為它屬于民營企業,許多企業的首要目的是為了賺取利潤,導致其無法全面照顧老年人的生活,甚至部分養老機構行為惡劣。還有一些民營企業存在著開支遠大于收入的問題,舉步維艱。
在社區養老的模式,由于各方面的投入過少,導致整個行業發展緩慢,整個行業還不完善,存在著巨大漏洞。中國現在的以社區為基礎的新興的養老模式仍然處在探索階段,模式不成熟,同樣也缺少資金的支持。這個模式的資金主要仍來源于政府,需要政府對社區中的養老設施和服務人員進行完善。這種新型的養老方式,集中了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的兩個優點,但是資金來源的不充分是短板。
(二)鄉村養老旅游是城鄉統籌發展的必要前提
中國社會正面臨著農村地區經濟與城市地區經濟差距越來越大的現狀,貧富差距越來越明顯。我國城鄉發展的巨大差距已對社會和經濟發展造成很大影響,從老年人養老的角度出發,鑒于老年人的空閑時間多、資金充足,可以將老年人列為發展農村地區經濟的主要人群之一,形式就是通過促進老年人到鄉村地區進行旅游養老。這既解決了養老問題,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因此,具有實際意義的新型的養老模式,成為了解決當下社會問題的良好對策。
鄉村旅游養老模式的具體形式
(一)鄉村旅游養老小區
這種模式是指在環境清新、交通便利的鄉鎮地區設計并建立起專門適合老年人養老生活的,擁有田園特點的專業化住宅小區。相比于一般城市的養老社區,除了外在環境上的差異,不同之處還體現在鄉村旅游養老的小區的配套設施完善,專門為老年的生活而設計。比如除了日常的休閑娛樂,還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提供專人服務,豐富和滿足老年人的生活。
(二)鄉村與旅游相互融合的養老公寓模式
這種模式與第一種模式的不同之處在于,此種模式是將外來的老年人和當地農戶放在一起進行服務的居住模式。房地產開發商選擇的地理位置同樣是山清水秀,適合老年人群居,有利于老年人身體健康的地點,這些地點大部分是當地農戶的宅基地。利用這些土地資源,一部分可以使農戶獲得相應的資金補償,一部分可以使老年人更好地融入到這個環境之中,對于拉動農村地區經濟同樣會起到重要作用。
(三)純粹的鄉村旅游養老院模式
在這種模式的養老院中,主要是為老年人提供臨時住宿的地方和完整的配套設施,這就相當于更高級別的、更適合老年人居住的旅游賓館。養老院一般分為自理、半自理、醫護型的人員服務模式和單人間、雙人間、多人間等不同規格的房間,根據老年人不同的消費能力來為其提供相應的服務。
(四)在鄉村宅院進行養老旅游的模式
這種居住模式持續的時間取決于老年人本身。養老機構為他們提供房屋長時間出租或者是直接售賣居住權的服務,老人可以在體驗過某些服務之后決定自己在哪些地方長時間居住下來。因此在這種模式之下,許多老年人選擇成為候鳥一樣的居住人群,即在每年特定時間段來鄉村宅院進行修養。
鄉村旅游養老模式存在的問題
鄉村旅游養老模式作為一種發展時間較短的社會新興養老模式,整個行業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結構和行業規則,同樣這個行業面臨著社會中存在的種種困難。這些困難可能對于鄉村旅游養老模式的發展形成制約。
(一)傳統觀念制約,對鄉村旅游養老模式認可度低
孝道是中國人一直根深蒂固的觀念。傳統意義上認為,將家中父母送到養老院中養老是不孝的行為,會在社會中受到他人的指責和輿論的壓力,傳統養老模式仍舊被大部分人所接受和認可。然而,現代典型養老模式已逐漸和社會發展出現了偏差和不同步,因此,新型養老模式的推出顯得非常迫切。
(二)社會福利政策尚未健全,阻礙重重
中國地域廣闊,農村地區面積大,導致農村地區缺少相應的基礎設施和一些基本生活保障,這也就是大量農民工選擇到城市中生存的原因。而鄉村旅游養老模式作為一個針對于老年人的服務機構,所需要的硬件設施需要更高要求,最重要的就是針對老年人健康的醫療設施。而這些設施的采集和購買是一筆巨額費用,對于鄉村旅游養老模式的發展是很大的阻礙。
(三)政府思想不夠解放,缺乏政策支持
對于這種新興事業的嘗試,許多地方政府的態度冷漠。一方面,這種鄉村旅游養老模式本身的發展條件不夠完善,沒有形成成熟的行業體系;另一方面,鄉村旅游養老模式需要大量資金和人力投入,在當地與農民的溝通也是一個問題。這也就造成了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夠,相關政策遲遲沒有能夠出臺,對于整個行業發展不利。
鄉村旅游養老模式發展對策
從政府的角度來說,需要出臺相關政策對這個行業規則進行規范,同樣應該積極扶持這種新型的鄉村旅游養老模式。政府要意識到,地區養老的發展需要國家對其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地方政府同樣要意識到這筆資金的重要性,為了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這筆資金,要做到根據農村實際的發展狀況和鄉村旅游養老市場的實際情況,對鄉村地區的發展提出相應的發展規劃,不能一味依靠上級政府的力量,應該切實為發展本地區的經濟貢獻力量,畢竟只有本地政府才是最了解這個地區的基層政府機構。
從企業的層面來說,除了相關配套設施的興建,還要注重大力宣傳,讓鄉村旅游養老模式可以深入人心。目前的中國市場對于這種新興的養老模式的了解力度還不夠,需要借助各種媒體的力量進行宣傳。由于這個受眾主要是老年人,因此電視上的廣告宣傳必不可少。在廣告制作上一定要實事求是,不能過分夸大,因為廣告的不實可能會給整個行業帶來意想不到的打擊。移動互聯網也要做相應的廣告,主要針對老年人的子女,讓這個群體也了解到這種新興的模式。同時還有家庭中的子女,中年人群體退休之后有很大機會成為旅游養老的消費者,通過宣傳,能夠讓他們消除對旅游養老的偏見。
從企業與政府聯合的角度上來說,要相互溝通,為打造全國性的鄉村旅游養老網絡做出貢獻。鄉村旅游養老模式規則的不完善將會制約這個行業的發展。為了給鄉村旅游養老提供相應的發展背景,需要企業和政府及時溝通,政府也要在發展過程中起到相應的協調作用。認清這個模式是存在發展機遇的,將會推動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
結論
鄉村旅游養老模式作為老年人旅游養老的一種新型模式,其存在的意義在于解決社會中普遍存在的養老問題,同時對于農村經濟起到帶動作用。行業的規則現在還是不成熟的,促進整個行業的發展需要相關企業和政府以及相關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相信在未來鄉村旅游養老將成為一個新的朝陽產業。
參考文獻:
1.韓艷,關宏志,李丹洋等.基于海德平衡理論的老年人出行態度轉變分析[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2015(6)
2.程萱,王黎,謝紅等.居家老年人生命質量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5(15)
3.慈勤英,寧雯雯.多子未必多福—基于子女數量與老年人養老狀況的定量分析[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40(4)
4.周剛.養老旅游理論與實踐研究[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9,28(2)
5.李泓,儲德平.安養鄉村、樂享田園:養老型鄉村旅游地新機遇—基于養老旅游、鄉村旅游與生態旅游的融合發展[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5,31(4)
6.黃璜.國外養老旅游研究進展與我國借鑒[J].旅游科學,2013,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