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婉紅
(貴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貴州 貴陽 551400)
?
簡析福雷鋼琴作品《船歌》Op.106
謝婉紅
(貴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貴州 貴陽 551400)
【摘要】加布里埃爾·于爾班·福雷(Gabriel Urbain Faure1845—1924)是法國音樂界最具影響力的鋼琴家、音樂教育家、管風琴家和作曲家。此曲創作于1915年福雷擔任巴黎音樂學院院長時期,作品風格樸素,深刻,畫面感強烈。
【關鍵詞】福雷;船歌;演奏分析
出生于法國南部的比利牛斯山區的怕米葉(Pamiers),是一位跨越時代、跨越流派、具有獨特魅力的音樂家。他的創作受法國繪畫藝術和詩歌的影響,作品風格不僅忠誠于法國傳統美學和古典主義美學觀點,而且融合了浪漫主義的特點,同時,在作品中還出現了明顯的印象主義傾向,但又沒有完全的走向印象派,僅僅是形成了福雷極其自我的一種獨特的風格,我們甚至很難嚴格地界定他屬于哪個流派,并且他本人也認為自己并不拘泥于流派的歸屬。在他的創作晚期,隨著自省的越來越深刻,福雷創作的音樂也顯得更加樸素,作品偏重于智識性,寫作手法簡潔卻給人感覺神秘, 充滿迷惑。特別是《船歌》組曲中,越是靠后創作的船歌,手法越簡練。
“船歌”(Barcarolle)來源于意大利語“barca”,譯為“船”。屬于民間聲樂曲,源于水城威尼斯的貢多拉船夫在劃船時所唱的民歌。隨著各種器樂的繁榮發展,器樂從聲樂藝術中不斷地吸收營養,隨后逐漸與聲樂藝術脫離,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形式。
此首降E大調《船歌》,作品號第106bis,創作于福雷在1915年任職于巴黎音樂學院院長時期。這是他風格完全成熟的時期,也是創作的頂峰時期。此曲風格樸素、深刻,畫面感極強,主題寫作手法高度凝練,印象主義音樂語匯也頻繁出現,帶有一種回憶與沉思的意味。此曲的曲式結構為復三部曲式,極具法國的民族特色,帶有威尼斯船歌輕歌曼舞的特點。
第106號作品曲式結構圖:

主題旋律的簡潔樸素,是作者所有船歌所具有的特征,此首樂曲主題旋律由一個下行的音階得來的(譜例1右手旋律)。
譜例1:

屬于伴奏音型先現的引子開始于降E大調,6/8拍的節奏明快流暢。引子的節奏型基本貫穿于樂曲的整個呈示部,體現了福雷創作時節奏固有的特征。讓人聯想到船在水波中輕輕蕩漾。在演奏時,左手突出低聲部,音色應像大提琴撥弦一樣,帶有清晰、輕快之感,踏板可根據連音線換踏板。(譜例2)
譜例2:

樂曲的首部是帶再現單二部曲式。整個樂段旋律質樸流暢,極具民族氣息,又十分接近生活。給人的感覺像是在春天暖陽照耀下,午后湖面泛起的層層波光,路易·迪梅女士正在小船上靜靜享受著美好的午后陽光時進入夢鄉,在夢中回憶起曾經的點點滴滴,畫面溫暖、祥和。樂段從降E大調開始,第二樂句等音轉調(升d= 降E)轉到了主調的增一度調E大調上平行展開(譜例3)。旋律通過八度加厚了聲部層次感,隨著音區高度的增加,音色也顯得更加明亮。使人感受到女士愉悅的心情。演奏時應注意樂句的呼吸,右手通過貼鍵彈奏法連接每一個旋律音。踏板在根據左手連音線跟換的速度要快,不能影響到旋律的連貫性。
譜例3:

首部結束前的再現段(第28-41小節)通過離調與重復進行擴展。使人聯想到女士內心開始回憶出一些糾結、難過的往事。伴奏織體也發生了變化,使主題基本在c小調的屬持續上進行的。但調卻從降E大調開始慢慢滲透到c小調中。可能是由于作者對主題每一次出現的形式不一樣而導致這種結構失衡的現象。這種失衡的現象使樂曲開始展現出不安的情緒。演奏者演奏時應注意突出主旋律聲部,以及左手低音進行。左手中聲部的分解和弦應輕盈,好似水波輕輕推動小船前行。踏板可根據右手旋律進行更換。結尾部分的左手突出主持續音的同時,可一小節換一次踏板,給人制造出一絲朦朧光影之感。
樂曲的中部織體改變,且重音也不在強拍出現,主旋律隱藏在右手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中。十六分音符的快速跑動讓人感受到女士內心不安、壓抑的情緒逐漸增強。像是迷失了自己一樣。在演奏時,十六分音符作為烘托樂曲氣氛的因素,應通過手指貼鍵的彈奏方式使此句顯得流動。第二樂句(第52-61小節)通過旋律音型化、伴奏旋律化來和第一樂句(第44-51小節)形成鮮明的對比。旋律從鋼琴的高音區降到了中音區,并且逐漸下行,再加上高音區十六分音符的快速跑動,將緊張、不安和壓抑的情緒推到頂點直到爆發。演奏的時候可根據兩小節為一組更換踏板,并突出各組第一個音的聲部進行。
此段中部在節奏方面蘊含了3/4拍的切分節奏感。雖然3/4拍的節奏沒有表現在拍號里,但是主旋律卻帶有3/4拍切分節奏的韻律,并且融合進6/8拍的節奏中。這樣的節奏感使節拍的重音顯得不再突出,增加了音樂的流動性。(譜例4)
譜例4:

再現部(第62-77小節)被縮減成一氣呵成的一句式樂段。雖為再現,但本部分在寫作方法上與樂段A有了很大的改變,采用卡農式復調手法,伴奏織體穿梭在各個聲部,增強了聲部層次感。好似表達出女士對往事的釋然。演奏時應注意聲部層次,為了避免聲部混淆,練習時可先分聲部練,再雙手合奏,突出高聲部主題旋律,使音樂旋律更加清晰(譜例5)
譜例5:

對主題進行回顧,樂曲復調寫法具有濃厚的傳統性,可見福雷的復調功底深厚。從調式調性方面來看,開始于降E大調,但卻結束在了c小調上。所以,這次主題的出現,作者不僅從主題呈示的方式,還從織體和調性方面以嶄新的面貌出現。
樂曲進入尾聲,感覺像是夕陽出現,女士從夢中醒來,一切又慢慢恢復平靜一樣。剛開始的尾聲是對前面材料的順承與小片段式的回顧。主旋律隱藏在十六分音符跑動中,并通過八度突出了旋律聲部。隨后鞏固主調,運用了一個主持續的和聲性寫法,同時也不斷地在回憶三聲中部里面的3/4拍切分節奏素材,使得音樂前呼后應,表現出對早期創作風格的懷念。在演奏時,可適當增加一些弱音踏板,制造出聲音逐漸消失的感覺。
福雷繼承法國鋼琴音樂高貴、精致的傳統創作方式,將一幅栩栩如生、優美恬靜的畫面用美妙悅耳的音符刻畫進《船歌》寫作中。完美的將他獨有的音樂創作手法與法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特點相結合。
參考文獻
[1]朗多米著.《西方音樂史》[M].1986版.
[2]張式谷,潘一飛著.《西方鋼琴音樂概論》[M].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年5月版.
[3]趙曉生著.《鋼琴演奏之道》[M].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9年7月版.
[4]袁瑾著.《福雷鋼琴船歌的藝術特征及歷史貢獻》[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1年第4期.
[5]竺林著.《關于法國音樂家福雷的鋼琴作品船歌的研究》[J].音樂生活.2007年10月版.
[6]梁宏亮著.《福雷鋼琴組曲船歌的演奏詮釋》[J].黃河之聲.2013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