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網(wǎng)友告訴我一個偏方,她有慢性泌尿系統(tǒng)感染的老毛病,稍微勞累就要犯,每次犯病的時候都痛苦不堪,尿頻尿痛甚至尿血,每次都要用抗生素,因為是老毛病,很多抗生素已經(jīng)失效,為此只能不斷更換,不斷加量。她最近得到的偏方是,將裝有開水的小桶放在馬桶里,蓋上馬桶蓋,然后坐在被熱水蒸熱了的馬桶蓋上,水涼了再換,如此每天反復幾次,等于簡單地給局部做了熱敷,結果吃藥都未能控制住的泌尿系統(tǒng)感染居然快痊愈了。
這個效果是可以用醫(yī)理來解釋的,因為熱敷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給身體進補。人活著的一個根本,是保證熱量的產(chǎn)出,因為熱量維持著身體的生理機能和體溫,熱量不足時機能會減退,體溫會降低,人會怕冷,這就是中醫(yī)說的“氣虛”和“陽虛”了,“氣虛”是功能減退,“陽虛”是熱量減少,這種情況會出現(xiàn)在衰老之后,或者未老先衰,而疾病是最容易使人未老先衰的,特別是慢性病,直接導致了熱量產(chǎn)生不足。如果吃藥,中醫(yī)會用到補氣補陽藥,比如黃芪人參甚至附子肉桂,而熱敷,雖然效果不及肉桂附子,但同樣是給身體補充熱量,所以也是在補虛了。
中醫(yī)對人體的陽氣非常重視,將其比喻為太陽,所謂“天之大寶只此一輪紅日,人之大寶只此一息元陽”就是這個意思。所以,不管是治病還是日常的養(yǎng)生,中醫(yī)都以維護陽氣為第一要務,具體到生活中,就是保溫,比保溫更具治療意義、更能補虛的就是熱敷了。
也是在之前,一個朋友因為腫瘤化療后總感到胃痛胃涼,這是化療必然的副作用,因為化療的針對性是相對的,它只能針對和腫瘤細胞一樣相對原始的細胞,而我們身體上,毛發(fā)細胞、骨髓細胞以及胃腸細胞是相對原始的,也就是說,它們和腫瘤細胞“長得很像”,化療藥“剿殺”腫瘤細胞時,自然就要殃及這些“長得很像”的“無辜”,所以,化療之后白細胞會減少,會掉頭發(fā),會胃疼甚至嘔吐。
對于這個胃痛胃涼的問題,她請教到著名的腫瘤專家、上海中醫(yī)藥大學的何裕民教授,何教授給了個偏方,就是經(jīng)常用熱水袋溫敷胃部,雖然辦法簡單,但很多病人反映效果都很好。之所以熱水袋能被委以如此重任,因為化療藥如果用中醫(yī)的藥性分析,它們是非常寒涼的, 這一點很多化療過的人都有體會,化療之后人會變得怕冷,手腳冰涼,包括我說的這個胃涼的朋友,自從用上化療之后,大便居然沒有一點臭味,這就是典型的寒性。人在上火的時候,大便會異臭,內(nèi)熱越大,氣味越大,相反的,只要身體處于寒涼狀態(tài),所有的排泄物、分泌物都會是質(zhì)地清稀,沒什么氣味的,這種情況用熱水袋熱敷,其實就是給因為化療而變得寒涼的身體進補。
(摘自“佟彤新浪博客” 圖/矢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