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宏
【摘要】財務分析是有效推斷和把握企業的經營前景和發展趨勢、避免盲目投資、改善和防范風險的有效方法。正確的財務分析方法需要從財務報表分析入手,綜合采用和改進各種類型的財務分析方法,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財務預警分析指標體系,有效加強企業風險管理。
【關鍵詞】財務分析;杜邦分析;財務預警;風險管理
財務分析是以會計核算和報表資料及其他相關資料為依據,采用一系列專門的分析技術和方法,對企業等經濟組織過去和現在有關籌資活動、投資活動、經營活動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和營運能力等進行分析與評價,為企業的投資者、債權人、經營者及其他關心企業的組織或個人了解企業過去、評價企業現狀、預測企業未來,做出正確決策提供準確的信息或依據的經濟應用學科。財務分析是有效推斷和把握企業的經營前景和發展趨勢、避免盲目投資、改善和防范風險的有效方法。
一、財務報表是綜合反映企業經營狀況和盈利能力的“晴雨表”
從微觀企業的損益表來看,企業的收益情況主要通過三個層次來反映:第一,經營收入扣除經營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銷售稅金及附加等經營費用后的經營收益;第二,經營收益扣除財務費用后的經常收益;第三,在經常收益基礎上與營業外收支凈額的合計也就是期間收益。如果從經營收益開始就已經虧損,說明企業已近破產。即使期間收益為盈利,但可能是由于非主營業務或偶發事件所形成凈資產增加,如出售手中持有的有價證券及土地。但如果經營收益為盈利,而經常收益為虧損,可以說已經出現危機信號。這是因為企業的資本結構不合理,舉債規模大,利息負擔重。若經營收益經常收益均為盈利,而期間損益為虧損,可能出現了災害及出售資產損失等,問題不太嚴重的話,是可以正常經營的。如三個層次收益均為盈利,則是正常經營狀況。
從微觀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來看,企業的財務狀況可以分為三種類型:第一,流動資產的購置大部分由流動負債籌集,小部分由長期負債籌集,固定資產由長期自有資金和大部分長期負債籌集,也就是流動負債全部用來籌集流動資產,自由資本全部用來籌集固定資產,這是正常的資本結構型;第二,資產負債表中累計結余是紅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資本被虧損吃掉,從而總資本中自有資本比重下降,說明出現財務危機;第三,虧損侵蝕了全部自有資本,而且也吃掉了負債的一部分,這種情況屬于資不抵債,必須采取措施。
二、各種類型的財務分析為管理者決策與控制提供有用信息
基于管理者決策與控制的財務分析體系由資本經營財務分析、資產經營財務分析、商品經營財務分析和產品經營財務分析四部分組成。管理者決策與控制的關鍵是經營效率、效果與相應的風險控制,從總體看,各種類型財務分析都可從效率分析、狀況分析和風險分析三個方面進行,為管理者決策與控制提供有用信息。
(一)資本經營財務分析
1.資本經營效率分析,主要圍繞反映資本經營盈利能力的凈資產收益率進行分析,包括行業對比分析、公司間對比分析、不同時期對比分析及因素分析等。與資本經營相關的效率分析指標還有資本經營貢獻率、資本收益率、資本成本率、每股收益及市盈率等。資本經營效率分析是企業進行資本經營決策的重要依據。
2.資本經營狀況分析,主要對資本結構狀況和資本規模狀況進行分析,包括對資本構成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負債報表等的水平分析和垂直分析等。
3.資本經營風險分析,主要對財務風險進行分析。由于企業經營風險的客觀存在,在資本經營中由于負債規模與結構等變化引起的財務風險是資本經營風險控制的核心。
(二)資產經營財務分析
1.資產經營效率分析,主要是圍繞反映資產經營盈利能力的總資產報酬率和資產經營營運能力的總資產周轉率進行分析,涉及的效率指標還有流動資產周轉率、存貨周轉率、固定資產產值率等。資產經營效率是資產經營與管理的目標所在,資產使用效率分析是進行資產經營決策包括資產存量經營、資產增量經營和資產配置經營的依據與基礎;資產使用效率分析也是進行資產管理控制標準制定、業績評價等的重要依據。
2.資產經營狀況分析,主要包括資產規模分析、資產結構分析和資產項目分析。資產規模分析通常可采用會計分析方法中的水平分析法。通過對各類資產報表進行不同時期的對比,揭示資產規模變動程度。對資產規模變動的分析可結合企業的發展戰略、企業的收入規模、企業資產價值變動等進行,以保證企業資產規模的經濟性與合理性。資產結構分析通常可采用會計分析中的垂直分析法進行了分析。資產結構分析通過對不同類別資產占總資產的結構及變化來反映資產配置的狀況。企業應根據資產經營管理的戰略與重點,利用對資產項目分析的方法,加強資產項目的管理。
3.資產經營風險分析,主要分析在企業資產經營中由于不確定因素可能對企業經營帶來的不利影響。資產經營中的風險包括兩個部分:一是由于企業經營中不確定因素可能帶來的效率損失,即屬于經營方面的風險;二是由于企業負債經營中償債因素可能對資產營運帶來的停產損失等,即屬于財務方面的風險。資產負債率分析、流動比率分析、速動比率分析等主要屬于后者。
(三)商品經營財務分析
1.商品經營效率分析。主要指圍繞反映商品經營效率的營業收入利潤率和營業成本利潤率進行的分析,還包括成本費用利潤率、營業收入凈利潤率、營業收入息稅前利潤率、百元收入成本率等。
2.商品經營狀況分析,主要包括對營業收入規模與結構的分析、產品銷售價格分析、市場占有率分析、產銷平衡分析等等。
3.商品經營風險分析,包括應收賬款周轉率分析、應收賬款賬齡分析、市場風險分析等。
(四)生產經營財務分析
1.產品經營效率分析,主要對企業生產過程的投入與產出效率進行分析,包括對反映生產效率、成本效率、技術效率等的指標進行分析。
2.產品經營狀況分析,主要通過水平分析和垂直分析對生產規模、產品結構、生產成本、生產質量等進行分析。
3.產品經營風險分析,主要通過對產品積壓率、生產停工損失率、廢品損失率等的分析,判斷企業在產品生產經營中的風險。
三、建立財務預警分析指標體系,加強企業風險管理
(一)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編制現金流量預算
就短期而言,企業能否維持下去,并不完全取決于是否盈利,而取決于是否有足夠現金用于各種支出。企業現金流量預算的編制是財務管理工作中特別重要的一環,準確的現金流量預算可以為企業提供預警信號,使經營者能夠及早采取措施。
(二)用財務分析的指標體系來建立長期財務預警系統
在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的同時,還要建立長期財務預警系統,其中可以從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發展能力指標分析來加強風險的防范。
1.償債能力。償債能力包含流動比率和資產負債率等指標。流動比率過高會使流動資金喪失再投資機會,一般生產性企業最佳為20%左右,資產負債率為40%~60%,投資報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時,借款越多,利潤越多,同時財務風險越大。除了償債,還要看分紅能力納稅能力、付薪能力等支付能力。
2.盈利能力。營動能力高低又直接體現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資產運營的指標有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等。對于生產性企業最應該引起警覺的是沒有銷售增長的存貨和應收賬款的增多。
3.獲利能力。獲利是企業經營的最終目標,也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前提。獲利有總資產報酬率、成本費用利潤率、凈資產收益率等指標。其中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凈資產。該指標是整個財務指標體系的核心。在一般情況下,該比率越高,表明自有資金獲取收益的能力越強,對企業投資人、債權人的利益保障越高。
4.發展能力。對企業發展能力方面選擇銷售增長率和表明企業抗風險、持續發展能力的3年資本平均增長率。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發現,企業在經營管理中要借助財務分析,不斷加強企業的風險識別與防范,為管理者決策與控制提供有用信息,從而有效實現企業效益的最大化。
四、結束語
在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中,主要通過財務的手段,結合其他方法加強企業的風險防范意識和識別能力,實現企業利益的最大化,為管理階層控制、決策提供重要信息,為企業經營環境的改善提供有利的幫助。
參考文獻
[1]王又莊.上市公司財務會計報告分析與評價[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2.
[2]葛家澎,陳少華.改進企業財務報告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
[3]董明志.企業財務分析評價初探[J].會計研究,2005,(5).
[4]羅文標,黃照升.為杜邦分析系統的改進支招[J].商業時代,2003,(5).
[5]張先治.構建中國財務分析體系的思考[J].會計研究,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