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靜
【摘要】經濟責任審計是由審計部門接受人事組織部門的委托對被審計的事業單位的領導進行的一系列審計,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將審計的對象人格化的一種審計模式,也是當前主要的審計方式,當然也存在著一定的審計風險,因此要制定控制策略進行更好的審計。
【關鍵詞】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風險;控制策略
經濟責任審計是指領導干部任職期間對其所在單位或部門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關經濟活動應當負有的責任所進行的獨立的監督、鑒證和評價活動。領導干部的考察、評價、任用以及獎勵有多種形式的依據,其中經濟責任審計可能是最明顯也是最難的,審計的內容包括被審計單位的財務收支是否真實、是否合法、是否有準確來源,當然也包括被審計單位是否建立了適當的內部控制制度等。現在來看,很多事業單位經濟責任的審計存在很大的風險,造成了審計沒有發揮重要作用,因此要探討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控制策略。
一、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存在風險的原因
(一)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沒有真正的獨立性
當前我國大多數的審計機構都不能從根本上獨立于其他部門,也就是說審計部門往往隸屬于別的部門,現在大多都隸屬紀檢監察和一些相應的財務部門,也就是和紀檢監察和財務部門合并,在很多情況下審計機構不是在單位最高領導者的直接領導下開展工作,實際上大大削弱了審計機構的權威性和威懾性。一些審計人員由于自身政治地位不高,甚至和被審計對象有著直接的厲害關系,因此可能會影響著審計的公正性,同時有的領導為了自保和不被審計,給審計人員一些物質誘惑或者各方面的壓力,這也影響了了審計人員的公正性和獨立性,總之,當前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的獨立性不強是形成風險的主要誘因。
(二)事業單位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在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起著關鍵作用,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實際上包括了業務素質、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這三個方面缺一不可,任何一個出現差錯都會導致巨大的經濟責任審計風險。審計人員的業務素質是審計質量的重要保證,也是控制審計風險的基礎條件,如果審計人員沒有過硬的業務素質不可能進行準確、客觀、詳實的審計。當前我國很多事業單位審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存在很大問題,表現在業務素質不夠全面、經驗不多、能力不夠,遠遠不能滿足正常工作的需要。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至關重要,尤其表現在經濟責任審計上,可以說沒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不可能過得了物質誘惑和精神誘惑,但是如果失去了基本的職業道德素質,即使有過硬的業務素質也會走向人民的反面,從當前看,我國很多單位的審計人員在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上還有待提高。
(三)當前審計的方法和手段比較落后
當前審計人員所采用的審計方法和審計手段比較滯后,而且由于比較滯后,造成了一定的審計風險。審計工作也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不斷發展的,如果只停留在某一階段,審計工作就不可能取得多大突破,也不會發揮多大作用。當前的一些審計方法和審計手段弊端已經非常突出,嚴重制約著審計工作前進的步伐,同時也遠遠不能適應現代審計工作的要求,尤其是審計方法上比較注重實質性的測試,卻未能真正采用以內控制度測評為主的現代審計方法,實際實質性的測試很難確定審計的重點,造成了審計責任的風險不斷加大。
(四)沒有形成規范的審計評價標準
事業單位應該有一套完整規范的審計評價標準,但是我國很多部門和單位并沒有建立完整、科學、規范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從而使得審計評價標準由于不規范形成了巨大的風險。領導干部在任期內應該負的責任、任期的目標、任期的成績評價幾乎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而且一個單位中主要責任與次要責任不清晰、個人責任與集體責任不明確、前任責任和現任責任不界定、直接責任與間接責任不規范,因此造成了責任混亂,一些在決策上失誤、在管理上不當、在用人上失察等造成的經濟損失就很難追究,同時也沒有明確的金額標準的界定,這實際上就是沒有具體的標準體系去參照和執行。
二、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風險及控制策略探討
(一)進一步完善機構設置、提高審計人員綜合素質
要進一步完善事業單位審計機構的設置,對審計機構的職能要給予明確的規定,要賦予審計機構更多的權力,要深化審計機構的責任,要圈定審計機構的工作范圍,要讓審計機構從其他部門獨立出來,同時保證受單位最高領導人的直接領導,這樣統計機構才能保持應有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從某種意義上講,獨立性和權威性也是開展審計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礎。要進一步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審計人員不但要有良好的業務素質,更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審計機關要定期不定期地加強審計人員的業務培訓和學習,增強審計人員的業務技能和審計才干。要不斷提高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和思想政治素質,增強審計人員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只有這樣才能從源頭上避免物質引誘和貪污腐敗,才能使審計風險的可能性不斷降低。
(二)不斷更新審計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審計的質量和效率
當前人類迎來了高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這給審計工作帶來了挑戰,也帶了機遇,因此要利用互聯網時代帶來的機遇,迎接互聯網時代帶來的挑戰,要根據不斷發展的新情況更新審計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審計的質量和效率,真正降低審計的風險,要利用互聯網的優勢保證提供資訊的真實性和快捷性,增強審計工作的透明度,提高審計管理的運作效率和運作品質。要探索引進以風險為導向的風險基礎審計模式,從而有效地阻止決策風險和由于管理上的不當引起的經濟損失,這樣也能真正加強對總風險水平的控制效果。更新審計的方法和手段,就要最大限度地化解和減少人為因素的干擾,因此一定要利用計算機的優勢提高審計的工作質量和效率。
(三)建立健全審計法律法規,保證審計更好推進
雖然我國在審計方面建立了相關的法律法規,但是還不夠完善、不夠健全,因此要在現有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完善經濟責任的法規制度,建立健全經濟責任審計行政執法責任的相關法規和制度,就要明確審計人員的權限和從法律上確保他們的地位,保證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依法建設審計的規范化和科學化,減少審計工作的隨意性和出錯率,要通過法律保證審計這種真正的經濟監督形式,使審計的內容、操作的程序和評價的結果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要不斷加大審計的執法力度,加大審計方面違規違法的懲治力度,充分發揮法律的威懾力,保證審計工作更好地向前推進。
(四)建立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的體系
要避免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的風險,關鍵是完善經濟責任審計的評價體系。領導在任期內的各項決策的正確性和合法性要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和人民的考察,個人經濟行為的廉潔性和自律性也要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和人民的考察,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建立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顯得更為重要,審計評價也是經濟責任審計的關鍵環節,因此要立足審計事實、準確界定經濟責任,要細化和量化的方法進行經濟責任的審計,減少經濟責任審計以外的其他多余的評價。同時要對審計過程中各種責任進行明確的區分,尤其是現任和前任的責任、主要責任和間接責任,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防范事業單位經濟責任的審計風險。
三、結束語
經濟責任審計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廠長經理離任審計和承包經營責任審計開始,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我國特有的一種審計模式。經濟責任審計是黨和政府賦予審計機關的一項重要職責,審計部門通立對黨政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任職期間所在部門負責的財政、財務收支及相關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有效性進行審計,我們要充分認識到經濟責任審計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一定要從源頭上避免出現經濟問題,因此要進一步完善機構設置、提高審計人員綜合素質、不斷更新審計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審計的質量和效率、建立健全審計法律法規、建立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的體系。
參考文獻
[1]楊麗.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風險及控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0.
[2]王碧秋.淺析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風險與控制[J].財會通訊,2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