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地球村概念的提出,對外貿易成為了各個國家為增長其GDP的一個重要經濟行為,但是國內與國外的對外貿易復雜嚴峻的大背景之下,所面臨的問題確是十分棘手的。文章通過分析國外與國內的貿易環境、本國對外貿易方面的現狀,以浙江的對外貿易經濟行為為例,提出浙江對外貿易所存在的缺點,并分析得出解決各方面問題的措施與方案。
【關鍵詞】對外貿易;浙江貿易方式;進出口貿易
一、中國對外貿易所處的背景
(一)國際背景
從國際貿易環境來看:世界經濟溫和復蘇的態勢已經基本確立,從美國、歐洲、日本三大經濟體來看,美國已經基本渡過金融危機,勞動力市場和金融市場都處于持續向好狀態,經濟進入了穩定增長的軌道;歐洲由于貨幣政策的寬松力度加大,因此經濟處于低速增長狀態;日本由于結構改革不容樂觀,但消費稅率上調的影響逐漸減弱,因此經濟也是處于微弱增長狀態。雖然外國經濟已經基本渡過金融危機,但是金融危機的后續影響仍舊存在,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問題也還未完全解決,世界經濟復蘇的力度較弱。世界經濟處于低速增長的調整階段,經濟增長動力減弱,由于政府債務的進一步上升,財政政策所發揮的效應減弱,居民消費動力減弱,企業資金不足,生產動力減弱。在主要的發達經濟體中,美國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的增大突出了矛盾,歐元區的通貨緊縮壓力增大,日本經濟結構性改革面臨困境。除此之外,新興經濟體制的改革矛盾突出,有的國家產業結構過于單一,難以達到改革的目的,有的國家財政問題突出,經常賬戶赤字導致無法有效地進行經濟體制改革,這些都是導致全球經濟慢速增長的原因,從而也降低了各國居民的消費力,各國往來貿易也就減弱。
近年來,美國貨幣政策調整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隨著美國的經濟復蘇,勞動力市場恢復了正常狀態,美聯儲采用寬松的貨幣政策,預計在2015年內會進入加息周期。這一舉措有利于防范通貨膨脹的壓力和資產泡沫的產生,但是其外溢效應將吸引短期資金流向美國,提高全球金融市場的利率。在其他發達經濟體都處于增長乏力需要寬松貨幣政策支持的狀態下,美聯儲這一舉措將會導致其他各國寬松貨幣政策的效果,從而抑制其他各國的經濟增長。同時,我們可以發現貿易保護主義仍舊存在。雖然世界經濟已經處于復蘇狀態,但是由于不少國家的失業率較高,其新興的經濟體制大力推進工業化進程,這些國家都采取了貿易保護主義用以來保護本國產業的發展,扶持其實體經濟的有效增長,因此對市場的開放是有所保留的,全球的貿易摩擦依舊處于高發狀態,雙邊貿易、多邊貿易仍舊處于疲軟狀態。盡管2013年底世貿組織達成巴厘島一攬子協議,但由于一些成員態度消極,協議遲遲得不到落實,多哈回合再度陷入困境。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近年來主要經濟體之間掀起商簽自貿協定潮流,自貿區成員之間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深入發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新的重要推動力。但一些自貿協定可能導致世貿組織不同成員之間形成相對封閉的經貿集團,對協定之外的國家和地區產生擠出效應等不利影響。
地緣沖突事件給全球經濟發展帶來威脅:第一,自2011年初開始的敘利亞內戰已經進行了快四年之久,而“伊斯蘭國”的強勢介入則令該國局勢“剪不斷,理還亂”。在2015年,該國的沖突如果蔓延到黎巴嫩、約旦、土耳其等鄰國,則局勢會進一步升級;第二,巴以沖突風波再起。以色列將于2015年3月再度舉行大選,而主張強硬政策的當前右翼政府仍有望大獲全勝,如此可能導致此前早已曠日持久的巴以局勢在年內進一步激化。雙方強硬勢力的互不相讓,加之外部勢力的暗斗介入,都可能使這個地緣局勢傳統火藥桶爆炸威力不減。這些地緣沖突都將會給全球的經濟帶來一定的威脅,對其未來的發展也存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將會影響未來的國家經濟與經貿的往來。
(二)國內背景
從國內的貿易環境來看:雖然我國從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對外貿易成本下降加之處于開放型的經濟新體制以及各有關部門將貫徹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和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堅持穩中求進的政策來促進貿易的穩定增長和轉型增值,積極建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取得的改革開放的經驗也是十分寶貴的,一帶一路的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戰略進入實施階段,為中國經濟特別是對外貿易方面創造了新的增長空間,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但是因為經濟下行壓力仍舊存在,中國本身工業產能過剩,企業資金運轉困難,勞動力成本的上升等等問題對經濟增長起到了抑制作用,相應的對外貿易經濟方面也是減弱狀態,因此,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我們都可以發現我國的對外貿易形勢是復雜的,值得我們更加重視去研究找到其新的增長點。
二、中國對外貿易的現狀
(一)基本現狀
根據海關有效數據顯示,我國2015年全國進出口總值24.59萬億元人民幣,比2014年下降7%。其中,出口14.14萬億元,下降1.8%;進口10.45萬億元,下降13.2%;貿易順差3.69萬億元,擴大56.7%。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我國今年外貿形勢比往年更加嚴峻,即使貿易差額還是順差,但是已經足以引起我們的重視,根據有效數據顯示:我國與歐盟、日本雙邊貿易分別下降7.2%和9.9%;外商投資企業、國有企業進出口分別下降6.5%和12.1%;加工貿易進出口下降10.6%。從以上數據看出,我國對外貿易在貿易對象、外企以及貿易種類三方面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與此同時我們可以看到,2015年12月,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31.2,較11月回落0.8,表明2016年一季度我國出口壓力仍然較大。
(二)新的變化與亮點
除了復雜嚴峻的局面之外,我們可以看到2015年我國對外貿易呈現出來的一些新的亮點與積極變化:第一,我國現如今的貿易格局變得更加穩定,對外貿易的方式更趨于合理,根據有效數據顯示,我國一般貿易的進出口值為13.29萬億元,占進出口總值的54%,與上年相比提升了0.3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增長了2.2%;第二,出口商品種類不似往年那樣某一種類一枝獨秀,而是變為更加均勻,機電產品、紡織品、服裝、箱包、鞋類、玩具、家具、塑料制品八大類產品出口貿易額達11.08萬億元;第三,我國對外貿易的對象變得更加多元化,由此前的美國為主逐漸發展成對歐盟、美國以及東盟三大貿易伙伴齊頭并進,同時東盟、印度與我國發展的雙邊貿易反應良好;第四,民營企業對外貿易貢獻突出,彰顯活力;第五,我國部分大宗商品進口量保持增長,貿易條件進一步改善。其中,進口鐵礦砂9.53億噸,增長2.2%;原油3.34億噸,增長8.8%。同期,我國進口價格總體下跌11.6%。其中,鐵礦砂、原油、成品油、大豆、煤炭和銅等大宗商品價格跌幅較深。同期,我國出口價格總體下跌1%,跌幅明顯小于同期進口價格總體下跌幅度。
由此看出,我國國務院的“穩增長、調結構”相關措施的大力推進政策對我國對外貿易格局的建設是非常有效的。也意味著我國貿易價格條件明顯改善,對外貿易效益有所提升,同時說明我國對新興市場抱有信心,這也是我國貿易對象變得多元化的原因之一。
三、浙江對外貿易的優點和劣勢
面對以上在國際上存在的諸如世界經濟復蘇緩慢、美國大經濟體為了本國利益而進行加息以及國際貿易摩擦等困難與我國對外貿易呈現的新的變化和現有狀態,我們可以從中發現我國對外貿易存在的一些需要我們解決的問題,以下介紹浙江對外貿易的優點和劣勢:
(一)浙江對外貿易的優點
1.地理環境的優勢。浙江省處于中國東南沿海,屬于長三角經濟區,自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省政府就大力扶持外貿企業的發展,加之沿海這樣優越的地理位置,這樣的背景之下,浙江省外貿企業充分發揮了其自身存在的地理優勢進行對外貿易,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現在我們是處于新常態的經濟體制之下,在促進經濟發展及轉型、結構改善等需要我們重視的發展道路之下,貿易的促進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對外貿易結構的變化也是需要我們重視的問題,對外貿易結構的改變是基于產業結構改變之下的,而對外貿易結構的改變也會反作用于產業結構的改變,浙江的對外貿易要有效的、可持續的、健康的發展就需要認清浙江對外貿易結構上的優缺點,進行揚長避短,使對外貿易能可持續的增長。
2.跨境進出口貿易方式的成功表現。跨境電子商務的試點深入,使浙江的對外貿易額度再一次沖上全國前幾位,新的貿易方式給浙江對外貿易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
(二)浙江對外貿易的劣勢
1.出口產品低成本優勢削弱。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國民的勞動力成本也大大增加,而浙江省有將近40%的出口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因此產品成本隨著勞動力成本的增加而增加,在勞動力成本上不占優勢,價格優勢也因此逐漸弱化,而由于勞動力成本的增加,部分外資撤離尋找勞動力成本更加低廉的地區,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省勞動密集型產品在市場上的份額。
2.出口產品結構單一。從海關數據統計中可以發現,浙江對外貿易的種類主要集中在機電產品、服裝及衣著附件、紡織類,而高新技術產品卻很少,在產業轉型這個大的背景之下,我們需要更多的高新技術產品的研發與其他國家進行雙邊貿易或者多邊貿易,這對我省以后對外貿易的發展才會起到更加大的推進作用。
3.一般貿易所占比重過大。義烏市場采購貿易試點三年后于2014年11月正式實施,發展勢頭迅猛,目前出口規模已和加工貿易相當,在這一點上是取得成功的,根據有關部門數據統計我們可以發現,2015年市場采購貿易出口1766億元,增長42.6%,占全省出口的比重從上年的7.4%提高到10.3%,拉動全省出口增長3.1個百分點,成為拉動外貿出口的重要增長極。一般貿易出口13361億元,增長0.3%,占全省出口的77.8%,拉動全省出口增長0.3個百分點;而加工貿易出口1827億元,下降8.9%,占全省出口的10.6%。我省的貿易方式也在慢慢改變,但是一般貿易的比重還是過于龐大。
4.貿易摩擦依然復雜嚴峻。雖然世界經濟體已經慢慢渡過金融危機,但是由于經濟的慢慢復蘇,許多國家為了不讓自己經濟體再售沖擊,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回潮來勢洶洶,針對中國產品的貿易摩擦有增無減。據有關部門統計,國外發起涉華貿易救濟調查97起,其中不少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我省外貿轉型升級形成沖擊。
四、浙江對外貿易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法分析
面對以上劣勢我們更應該認清形勢,尋找新的對外貿易突破點,我們可以看到國內經濟增速雖然放緩,但是一帶一路重要戰略政策的實施以及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為對外貿易增添了新的動力。
(一)新絲路將成新增長點
“一帶一路”戰略措施的實施,使新絲路沿線國家市場將成為我省對外貿易新的發展市場,我省在貿易轉型的同時發現新的市場并且生產產品去適應新的市場是十分必要的。隨著“一帶一路”的國際化經濟發展戰略布局逐漸展開,將對浙江省未來拓展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的新空間持續發揮積極作用。
(二)貿易方式的改變
在制造業發展尚未形成新的增長動力的時期,以促進新型貿易為主的發展模式或將成為對外貿易增長的新的動力。也就是說跨境電商的產生使得我省跨境進出口為我省對外貿易產生新的增長點,而我省為跨境出口量身定制的“清單審核、匯總申報”模式也為我省對外貿易提供了便利,使得我省對外貿易不如一個新的增長時期。除此之外,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的誕生也為我省對外貿易總量做出了貢獻。新的貿易方式的產生使得我省能有效面對勞動力成本的提高、出口產品結構單一以及貿易方式的不均衡等的沖擊。
(三)簽訂自貿協議
中韓、中澳自貿協定的簽訂,不僅有望進一步擴大我省對韓、對澳的貿易投資,而且有望打開新的市場,使我省對外貿易的寬度變得更加廣泛,同時該協定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貿易摩擦頻繁發生,有利于擴大我省與韓、澳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走上可持續的、健康的貿易的道路。
五、總結
總的來看,受全球經濟復蘇疲軟,國際間貿易保護主義的回潮以及美國、歐洲、日本三大經濟體的影響,加之國內低成本優勢的削弱,正處于貿易轉型、產業轉型、結構優化時期等國內外多重因素的影響及作用這些挑戰之下,認清我國對外貿易的形勢是復雜多變的現實,借“一帶一路”的戰略實施以及國家各部門對對外貿易的優惠政策等的機遇,來尋找我國對外貿易新的突破口和新的增長點是我國政府和對外貿易企業一項重大而艱巨的任務。
參考文獻
[1]關嘉麟.中國進口貿易與經濟增長——基于格蘭杰因果關系的實證研究[J].稅務與經濟,2012,(1).
[2]邢孝兵.貿易模式與貿易政策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
[3]許統生,殷功利.我國對外貿易順差國際比較、問題及對策研究[J].國際貿易,2012,(8).
[4]楊正位.中國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楊胡星旖(1995-),女,浙江衢州人,本科,研究方向:中國對外貿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