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的逐漸回落,中國經濟開始由常態轉變為新常態。作為一個熱門的經濟術語,新常態包含著更多的新的思維。習總書記在考察河南時就為中國經濟定下了新常態的基調,這標志著中國經濟的改革勃興之路再次啟程。當下的經濟環境十分不穩定,各種突變的經濟因素時刻影響著企業的經濟模式和企業效益。文章將對新常態對國有企業融資成本的影響及措施進行闡述。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國有企業;融資成本
一、經濟新常態下國有企業融資成本的現狀
資金是保障一個國有企業正常運轉的根本。如果國有企業缺少相應的流轉資金,那么企業就無法經營下去。因此如何保障國有企業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就成為了關鍵。一般來說,國有企業的大部分資金來源來自于融資。在當下的經濟新常態下,國有企業的融資成本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國有企業內部融資不足,缺乏經驗
近年來在新的經濟環境條件下,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每況愈下,負債資金的缺口變得越來越大,這就會導致財政赤字,最終即使內部的融資總額也不能夠補上這個缺口。國有企業本身在沒有足量資金的支持下就盲目擴大生產規模,這就造成國有企業不得不借用關聯國有企業以外的融資,使得國有企業的融資成本升高,相應的經濟效益卻沒有得到有效提高,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使得國有企業的競爭能力在新經濟常態下處于劣勢。
(二)國有企業對銀行的依賴性逐漸提高
在新的經濟環境條件下,對于大部分國有企業來說,銀行貸款成為了國企的主要融資手段,并且現行的銀行貸款利率整體偏低,造成了國有企業的財政過度依賴銀行貸款這條路徑。然而,現實是國有企業負債率過高、虧損不斷增長,這就使國有企業的發展受到了阻礙,最終虧損不僅得不到緩解,還很有可能會加重。
(三)債券融資所占比重小
對于我國的融資形式來說,與國外相比有著很大的不同。對于西方一些發達國家來說,債券融資在所有融資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比較大,這主要是因為西方國家的經濟市場與我國相比較為完善,經濟體制制定得也比較合理。但是債券融資在我國的推行并不成功,這主要是因為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沒有為債券融資提供有利的條件,因此國有企業對進行債券融資的方式基本是持消極態度的,甚至一些國有企業中根本不會采取債券融資的形式進行資金的集中。另外,債券融資的成本過高、風險太大也是國有企業不采用債券融資的原因。國有企業的融資管理人員在進行融資的過程中承擔著一定的風險,因此在融資的方式上遵循能穩則穩的融資模式,以降低自身所擔負的經濟風險。
二、新經濟常態對國有企業融資成本的影響
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經濟結構的變化都對國有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這對國有企業來說是一個新的契機。但是新經濟模式的影響并不都是積極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國有企業的發展。例如經濟性常態下的國有企業的融資成本過高,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銀行放貸的遲緩
近年來,經濟發展的不景氣減慢了銀行放貸的步伐。在當下的經濟常態下,國有企業的發展受市場因素的影響越來越大,國有企業也有可能面臨倒閉的情況,因此銀行對國有企業的放貸也需要進行全面的市場調查和分析,這就相應延長了放貸速度,資金不能及時到位,國有企業的發展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國有企業的融資成本。
(二)國有企業資信狀況有待提升
我國的債券市場的發展并不完善,這主要是國有企業對債券市場的關注度較低,同時國有企業并沒有把債券作為主要融資的手段。但是近年來,隨著經濟結構的改變,債券市場的優勢就不斷顯現出來。因此國有企業也開始發展債券市場,并同時建立有效的債券市場機制和秩序,以提高債券市場的規范性。但是我國的債券市場發展起步晚、速度慢,而且籌資的時間上也相應比較長,國有企業需要加大對債券市場的資金投入,這就使國有企業的融資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
(三)競爭壓力的加劇
隨著新經濟環境的形成,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不再是“一本萬利”。當前的經濟發展給眾多的中小型企業帶來了發展的機遇。中小型企業的加入給當前的市場經濟帶來了新的動力和活力,同時增加了市場競爭的壓力。國有企業的經營模式受到了市場經濟的全面考驗,競爭壓力的增加勢必會造成融資成本的提高,相應的經濟效益就降低了。
三、解決新經濟常態下國有企業融資困難的對策和建議
目前國有企業的融資已經進入了瓶頸時期,因此作為國有企業應當迅速做出反應,通過不斷創新自身的融資方式等,加快國有企業的融資效率。筆者認為國有企業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解決當下融資困難的問題:首先,國有企業應當全面進行深化改革,加快自身發展的轉型升級,通過不斷完善自身來增強國有企業的活力,同時也加強了市場競爭能力;其次,國有企業應當優化融資結構,不斷地發行與市場相適應的債券融資模式,使得國有企業的發展能夠適應經濟環境;最后,國有企業應當對銀進行信貸的方式創新,同時拓寬新的融資渠道。總的來說,國有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融資,新的經濟形態對國有企業的融資效率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是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國有企業應當通過創新等方式來解決融資問題。
四、結論
綜上所述,國有企業一直以來就是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力量,但是隨著社會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新經濟常態的形成,國有企業的發展正在經受嚴重的考驗,實現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和最大限度地降低融資成本是國有企業需要重視的問題。因此在建立國有企業成本融資的過程中應當建立健全市場管理機制,規范市場經濟活動秩序。
參考文獻
[1]張長城.經濟發展新常態、財務柔性與企業財務柔性管理[J].宏觀經濟研究,2015,(9).
[2]王紅.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內涵和形成機制[J].經濟縱橫,2015,(3).
作者簡介:趙峰(1981-),男,湖南益陽人,經濟師,研究方向:國有企業融資成本分析、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