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步伐的加快,國內資本市場也日趨成熟,并且與世界經濟緊密相聯,這就使得我國經濟極易受到世界的影響,所以很有必要加強我國金融風險管理。文章主要對資本市場條件下的金融風險管理問題進行研究分析。
【關鍵詞】資本市場;金融風險;金融體制;人員管理;業務管理
自從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之后,我國資本市場也得到了進一步的開放,實現了國際流動資金在我國資本市場的有效管理。盡管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經濟危機給全球經濟帶來了重大損失,但是卻并不能改變我國開放資本市場的基本方針。在這一形勢下,必須清楚的了解資本市場條件下蘊含的金融風險,并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患于未然,是極其重要的。
一、研究背景
金融業是現代經濟的動力源泉,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展,極大的改善了人類的生活。另一方面,金融業又蘊含了很大的投資風險,這是一把雙刃劍,必須牢牢的掌握好分寸。隨著市場經濟步伐的加快,金融行為已經和人類生活的各個層面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并在經濟主體之間,發揮中介的作用。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全球金融業之間的影響也越來越大,金融市場在各國之中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所以,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是每一個國家和投資機構的共同任務和共同目標。尤其是隨著金融全球化時代的來臨,各國金融市場的關系逐漸密不可分。金融全球化極大的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繁榮發展,但是也造成了國際金融市場的結構產生了極大的變化,也給金融市場增加了不穩定性和風險性,而且使金融危機的傳播速度加快,造成的破壞程度也更加巨大,各國面臨的金融風險顯著增加,尤其是一些新興的資本市場國家所面臨的威脅將格外巨大。金融危機的頻繁爆發,表明了金融行業的地位之重,還說明了維護金融穩定、避免金融危機的必要性。隨著在我國經濟逐步與世界接軌,關系也越來越密切,金融業的發展既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同時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必須要牢牢地把握機遇,規避風險,促進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維護我國的金融安全,全面細致地分析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維護國家金融安全與經濟安全。
二、資本市場中金融風險積聚的原因分析
金融風險出現的原因是資本的缺乏,而且,消費率與投資率相比差距太大,這是我國經濟存在的弊端,然而經濟水平的提高并沒有使這個問題得到解決。我國經濟由于消費水平過低,所以基本上全靠投資基礎設施來拉動,這種做法促使風險越來越多、越來越嚴重。投資國債時,其投資主體不夠明晰,造成了資金難以得到回收,由此導致其轉化成社會資金的效率大大降低。負債與資金之間的穩定與平衡需要有充足的流動資金,運用的資本不可以是私人財產。投資領域內,主要是個人投資,而這種情況卻截然不同。因為投資領域沉積了太多的公共投資,造成了銀行資金不平衡的局面時有發生。除此之外,金融風險的出現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長、短期資金之間失去平衡。據資料表明,全國大多數銀行中越來越缺少短期資金,而長期資金卻是與日俱增,這種情況卻是跟常規相違背的。這就造成了銀行發放出去的貸款不能在短時間之內回收,不良資產越來越多,失去控制,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金融危機的爆發。隨著對外開放程度的逐步加深,帶來了我國的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但顯而易見的是,我國資金的資本化程度極低與發達國家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國資金的資本轉化率極低,仍然在貨幣的階段上原地踏步。而縱觀英美等資本主義國家,其國內大多數資金基本上都是以資本的形式存在。因為我國資本明顯不足,造成了大量的國外資本流入我國,這也就使得我國資本的轉化更加困難。
三、我國資本市場持續開放過程中可能帶來的金融風險分析
由于社會的高速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市場經濟的步伐也越來越快,所以,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下,我國應該鼓起勇氣、充滿斗志,以堅定不移的姿態進一步開放資本市場。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國資本市場開放程度越深,其受到國際資本市場的影響也就格外的巨大,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我國金融危機爆發的概率。資本市場的持續開放對我國金融體系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國際資本市場上的資本流動會對我國的金融體系產生巨大的影響
國際資本極大地影響著我國發行貨幣的多少,而發行貨幣的多少又會影響著通貨膨脹,甚至會威脅到證券市場的穩定。其傳導機制一般為:大量國際資本涌入我國,造成國際資本項目出現貿易順差和增加我國的外匯儲備,進一步促使國內基礎貨幣出現短缺,供應緊張,而名義上的貨幣供應量則大大增多。伴隨著國民總體收入的提升,又會使社會總需求加大,物價大幅度提高,進而造成通貨通脹,給國民經濟帶來嚴重損失。通貨膨脹最初出現的時候,會部分抬高證券價格,但是,當物價全面上漲到引起社會秩序紊亂的時候,政府就會出面干預,實行緊縮政策,促使證券市場的資金得以流出,使物價得以下降;其次,發生通貨膨脹會使企業的成本大幅度提高,資金嚴重缺少,上市公司難以獲得足夠的利潤,由此造成證券市場的價格得以下降。隨著國際資本大量流入我國,會對證券市場的另一路徑產生強烈的沖擊,進而打破國際收支平衡,利率和匯率也會發生大幅度的波動。據相關資料顯示,東南亞出現金融危機的時候,國際資本流動對東南亞各國的經濟造成了巨大的打擊,承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二)有價證券的供求不平衡導致泡沫問題的出現
縱觀世界各國的情況,自改革開放以來,外國投資者越來越需要國內有價證券,但是,國內的有價證券畢竟有限,不能滿足眾多投資者的需求,這就造成了證券價格越來越高。從股票市場的情況來看,股票價值一般用市盈率來評估。市盈率與風險成正比,市盈率越高,風險就越嚴重,其投資價值自然就越小。
(三)資本市場的開放加劇了證券市場收益的波動
隨著資本市場的開放程度越來越深,促使我國證券市場收益也產生大幅度的波動。而在國外投資者的逐漸參與下,國內證券市場價格變化的程度也越來越劇烈。據研究表明,當國際資本流量出現顯著增長時,股票市場收益并沒有隨之增長,但是,卻造成了其相對波動性明顯增長,尤其是當國際資本流動變化較大的時候。新興債券市場的收益波動性變化更加劇烈,這是成熟債券市場所沒有的,其中的緣由主要是因為前者的信用風險變化更加劇烈和流動性較低產生的。我國的資本市場也是剛剛興起,目前還只是雛形,其規模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四、如何在資本市場中加強金融風險管理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的資本市場也在逐漸的成熟,并且越來越完善,對我國的經濟產生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但是,我們不能只看到其好的一面,還應該看到其中蘊含的各種風險和危機,做好防范措施,以免其對我國經濟造成重大的損失,若要充分利用好這把雙刃劍,就必須對金融風險進行充分的分析,并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唯有如此,才能將爆發金融危機的可能性扼殺在搖籃里,發揮其對經濟產生的積極因素。金融風險管理的具體措施如下:
(一)提高金融風險的防范意識
資本市場一方面為經濟建設提供龐大的資金,但是其中蘊含的風險也是可想而知的,然而,機遇與風險并存,它既能使一些人利用風險中存在的機遇獲取暴利,又可以令一些人承擔風險,遭受一定的經濟損失,所以說,采取一定的手段來充分的規避風險,是非常必要的。首先要加強思想上對金融風險的認識,充分的重視起來,唯有如此,才能夠在行動中時時注意風險的發生,而當風險出現并轉化為危機時,能夠有條不紊的應對。
(二)深度改革金融體制
加強金融監管的力度,努力促進資本市場的完善,深度改革金融體制,盡最大可能的去創造一切條件促使同業拆借市場更加的完善,促使資金的向合適的方向流動,為利率市場的實現奠定了基礎。努力促進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努力促使證券市場更加的規范,在一定的范圍內擴大股票的規模,促使企業能夠擁有越來越多的融資渠道,并利用資本市場獲取更多的資金。還要努力發揮國家的宏觀調控作用,維護國家的金融穩定,防范金融危機,帶動經濟的高速發展,在此基礎上,還要避免國際收支失衡的局面出現。維持外貿順差,擁有充足的外匯儲備,從而保持經濟的平穩快速發展,促使我國擁有更強的抵御金融危機的能力。
(三)促進金融資本市場平穩發展
努力做好對金融風險的管理工作,如今,我國資本市場發展速度仍然比較緩慢,發展規模也較小,其融資渠道也相對比較稀少,很難減輕銀行的發展負擔。為了促使我國資本市場前進的步伐更加平穩,就應該努力的拓寬融資渠道,加大資本市場上直接融資的的比例。在資本融資的時候,為拓寬融資渠道,雖然資產證券化的過程有很大的風險,但卻不能因為有風險就終止其發展,所以,金融機構要立足于現實,腳踏實地,逐漸減慢其發展的速度,做到穩步發展,循序漸進,唯有如此,才能規避各種金融風險,避免經濟危機的發生,維護我國的經濟安全、國家安全。
(四)穩步實現資本管制的自由化
資本管制的自由化能夠加快資金的流入,這對于彌補投資缺口意義重大,同時也有利于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提高經濟增長率。但是,據研究表明:如果一個國家的金融系統不夠堅固、企業缺乏嚴格有效的管理,那么就會導致經濟出現大幅度的波動,甚至會引發金融危機。由于監督力度的缺失,導致金融機構出現盲目信貸的現象,促使股票市場的泡沫。一旦泡沫消失,就會造成金融機構難以正常運轉,甚至面臨破產。一旦大型金融機構面臨破產,就會引起社會金融秩序的紊亂和金融機構的崩潰,甚至造成貨幣危機,進而形成金融危機。
(五)加大人員管理力度
1.加大對分析型人才的培養力度。銀行的審計機構包含眾多部門和崗位,這就需要其工作人員具備扎實的專業素養,必須要有淵博的學識、熟悉各項業務、思維敏捷、富有洞察力。定期開展培訓活動,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培訓內容要有針對性,著重培養其業務水平和善于分析的能力,包括企業最新制度、工作環節的具體要求等,還要開闊其視野,培養其熱愛學習、善于學習的能力;提高其實際操作能力,勇于面對挑戰,敢于接受挑戰以及開發其創造性思維。
2.公正的業績考核。建立公平公正的業績考核機制,使每一個員工都有一個光明的晉身通道,促使每一個員工都努力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應有的貢獻,提升其整體素質。企業不僅要提高整體的效益,還要實現個人價值的最大化;對不同領域崗位工作人員的工作成績進行嚴格公正的審核,對員工的工作成績做出正確的評價。
3.光明的晉身途徑。工作人員的能力要遠比學歷來的更加重要,能力與業績是評價工作人員是否稱職的最為客觀公正的標準。工作人員的晉身途徑應該是透明的、公正的、客觀的,要切實做到使每一個職員都擁有相同的晉升機會,讓他們相信只要擁有能力和才干,并且能夠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不錯的成績,就會受到提拔,受到優厚的待遇,就可能擁有一個更加光明的未來。
(六)優化業務管理機制
1.努力做到堅持四個工作原則。真實性原則:報告內容不能與事實相違背,審計結果必須準確的反映出來。完整性原則:報告內容必須面面俱到,不得遺漏。及時性原則:報告必須及時的做好,確保風險出現時可以及時的應對。保密性原則:工作人員當嚴格遵守保密制度,不得向任何非內部人員披露任何內部信息。
2.擴展內部審計模型。內部審計模型屬于一種風險管理模型,它是基于風險的具體特征和對數據進行詳細的研究設計出來的。在審計模型的不斷拓展之下,使風險的控制時間向前移動,對風險產生的整個過程進行全面的分析總結,達到對風險全方位的控制。
3.對風險進行評估。通過對風險產生的狀況和特征進行精確的數據分析,推斷出產生風險的關鍵因素,不斷地強化風險管理中的薄弱環節,為決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
4.促進考評體系的健全。加強對風險暴露水平等各項指標的研究,并對各項指標進行詳細的對比分析,對工作人員的工作業績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當風險來臨的時候,能夠掌握主動性,將風險扼殺在搖籃里,促進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
五、結語
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重要時期,不僅要實現從傳統經濟與現代經濟之間的轉型,還要實現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我國金融業已經有十幾年的發展歷程,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但是因為制度的不夠健全,金融業發展的基礎薄弱,金融風險時常出現,且越來越嚴重,金融安全問題也逐漸被各國所重視。市場經濟體制下,金融企業必須做好金融安全的防范工作,當金融風險出現的時候,能夠沉著冷靜的應對,快速的采取正確有效的措施,將金融危機消弭于無形,維護國家的金融穩定和金融安全。
參考文獻
[1]商瑾.金融風險及防范對策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2.
[2]李立書.資本市場條件下的金融風險管理問題研究[J].民營科技,2015,(1).
[3]朱夢婷.淺析資本市場中金融風險管理問題及對策[J].商場現代化,2011,(2).
作者簡介:彭濤(1995-),男,重慶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金融與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