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縣域經濟作微觀經濟之首,其發展對于宏觀經濟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文章主要就西部縣域經濟的特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西部縣域經濟落后的原因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西部經濟;縣域經濟;經濟發展
縣域經濟是宏觀經濟之末,亦是微觀經濟之首,其具有城市經濟和農村經濟的雙重特征,在全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縣域經濟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銜接點,是國民經濟穩定和發展的基石。西部縣域經濟是全國縣域經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具有城鄉二元矛盾突出、經濟總量偏少、收入水平較低等特點,也是西部省份實現跨越式發展,后發趕超的動力源和引擎。探索西部縣域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尋求西部縣域經濟發展的對策,實現西部省份跨越式發展,意義重大,刻不容緩。
一、西部縣域經濟基本特征
西部縣域普遍既具有豐富的資源優勢,又有基礎條件較差、主導產業缺乏、勞動力素質低等基本特征。
西部縣域具有豐富的農林資源、能源資源、礦產資源和旅游資源。西部地區縣域面積是525萬平方公里,是全國的54.7%。全國水能資源的80%集中在西部,此外,西部還有豐富的風能和地熱資源。全國已探明儲量的156種礦產中西部地區有145種。西部地區有高原湖泊、冰川雪山、巖溶地貌、森林草原、戈壁大漠等自然風景,西部有眾多的民族、悠久的歷史、不同的信仰和習俗,這些都是為西部旅游提供的資源。
西部縣域大多處于山區或高原地區,地理位置偏僻,道路交通不夠便利。其中有些縣域生存條件相對惡劣,一些地區干旱少雨,一些地區高寒陰冷,自然災害頻發。西部縣域資源相對貧乏,如煤炭、石油等拉動縣域經濟發展的能源性資源相對較少,不少縣域土地貧瘠、水資源匱乏、可耕種面積少。
西部縣域經濟中支柱性主導產業較少。主導產業是拉動縣域經濟的主要引擎,其具有經濟總量大、消化就業能力強、品牌效應好等特點。不少縣域工業布局分散不合理、工業企業規模小、產品附加較低等,缺乏產業集群,規模效應不突出。多數縣域探索特色經濟,但大多特色產業還處于產業鏈的中低端,缺乏特色產品的深入加工和其品牌營銷等。
在西部縣域勞動者普遍素質不高。由于教育資源不足、家庭收入水平較低等多方面軟硬件資源的缺乏,大部分勞動力文化水平較低。多數家庭教育水平落后、生活質量較低、思想觀念落后等等這些也制約著縣域經濟社會發展。
在西部縣域城鎮功能有待提升。西部地區的城市綜合實力相對較弱。在西部地區GDP排名中最高的重慶市在全國排名僅列第六位。西部地區成渝、關中城市集群效率不高,區域協調能力不強。超大、特大城市的綜合實力有待提升,中小城市集聚產業和人口相對不足,這使得各類城市的潛力和輻射能力沒有充分發揮。西部地區形成了小城鎮數量多、規模小、服務功能弱等特點。
二、西部縣域經濟存在的問題
西部縣域普遍存在著環境建設滯后、產業結構滯后、縣域財政增收乏力、民營經濟弱小等問題。
近些年,西部縣域經濟得到較快發展,但是大部分縣域仍在環境城市建設和發展上滯后,某些地區臟、亂、差現象嚴重,行政效率低下、社會治安差也普遍存在,科教文衛等社會事業發展水平普遍不高。軟硬件環境建設的滯后制約著縣域的招商引資,導致縣域競爭能力不強。
西部縣域產業結構偏重第一產業嚴重,產業結構的調整滯后。第一產業中,種植業、養殖業比重較大。近些年,生態農業等現代化高效農業有所發展,但其經濟總量還是相對較小。第二產業中,由于西部縣域工業基礎薄弱,規模工業和高科技企業較少等等,導致西部縣域經濟工業化進程緩慢。第三產業中,仍以傳統服務也為主,以信息服務、現代物流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還未形成。
西部縣域經濟發展水平低,縣域財政增收乏力:一是工業發展水平較低,工業企業參與市場競爭能力不足,支撐經濟發展的增長點較少;二是投資總量少,新添動力不足。基建設施落后、投資環境較差等招商引資受限,吸引社會投資能力差;三是西部縣域財政資金捉襟見肘,公共服務、基礎設施未能得到改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能力不強。
西部縣域經濟中民營經濟弱小,經濟發展動力不足。在東部發達省份,民營經濟是市場經濟中最為活躍不可或缺的動力源。但在西部縣域,民營經濟對地方經濟發展促進作用有限。這與當地市場建設、投融資環境、法制環境及市場主體自身素質有關。
西部縣域城鎮化進程中資源環境壓力增大。一貫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三高”產業結構的粗放式城鎮化發展模式使得西部地區人口要素與資源要素、環境要素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全國建成區綠化率排名中,西部地區只有重慶、陜西達到全國的平均水平。生態環境的持續惡化不僅影響到西部地區人居生態環境,而且威脅著城鎮生存發展的生態基礎,嚴重制約著城鎮化發展的可持續性。
三、西部縣域經濟落后的原因
西部縣域經濟發展落后主要有著思想觀念落后、產業結構不合理、城鎮化水平不高等原因。
西部縣域長期受粗放式增長方式和計劃經濟思維的影響,干部群眾思想觀念落后。不少干部群眾市場競爭意識薄弱,缺乏危機和憂患意識,不善于抓住市場機遇,不善于參與市場競爭,不善于規避市場風險。此外,部分干部群眾因循守舊,不善于接受和掌握改革開放進程中的新思路、新觀念、新辦法,以致跟不上形勢,錯過發展機遇。
大部分西部縣域經濟體遠離沿海城市群經濟圈,遠離省會城市和經濟中心城市,且相對落后的西部縣域連片成群。其既缺乏經濟增長級的輻射,又缺乏經濟中心城市的拉動。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尤其是知識型勞動力離鄉遠赴沿海城市就職打工、三留守問題嚴重等,造成西部縣域城鎮化水平低的原因。縣域所轄鄉鎮多為農業為主,在鄉居民多從事涉農產業,這又是縣域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的直接原因。
參考文獻
[1]高曉燕,杜金向,馬麗.我國縣域經濟與縣域金融互動關系的實證研究——基于我國東、中、西部47個縣域的數據分析[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3,(12).
[2]陳海燕.社會資本視角下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縣域經濟發展研究[D].西南大學,2011.
作者簡介:陳鵬進(1989-),男,江蘇鹽城人,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黃宅鎮人民政府黨委委員,北京大學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