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闡述了近年來在行政事業單位中推行的會計集中核算制度對于學校財務管理制度的一些思考,簡述了會計集中核算的概念以及特點、在學校推行會計集中核算的意義、在實際的推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緩解這些問題的對策方法。
【關鍵詞】會計集中核算;財務管理;會計監督;法律法規
會計集中核算是近幾年來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改革的一個重大舉措和發展趨勢。學校屬于國家行政事業單位,不以盈利為目,有其自身的特點,在資金管理方面,要求學校會計工作和國家預算體系保持一致。作為一名在學校工作的財務人員,對于推行會計集中核算改革制度有以下思考:
一、會計集中核算的特點
(一)集中性
它主要是將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工作集中于政府在財政部門設立的會計核算中心進行。
(二)獨立性
財政部門的會計核算中心獨立于行政事業單位,不受各行政事業單位影響,在業務處理上具有很高的獨立性。
(三)透明性
行政事業單位的各項經濟業務都由會計集中核算中心處理,那么必然導致行政事業單位的各項經濟業務都公開透明化。
(四)權威性
會計核算中心直接受財政部門領導,而財政部門作為會計工作的管理機構,在會計核算中心進行的會計工作具有絕對的權威性。
(五)穩定性
推行會計集中核算并不改變行政事業單位資金的所有權和使用權,保持了行政事業單位運行的穩定性。
二、學校推行會計集中核算的意義
(一)有利于財務人員從單位中獨立出來,保障會計資料的客觀真實
會計集中核算制實質上是一種會計委派制,它徹底改變了單位的財務人員從屬于單位的處境,單位財務人員可以避免受到的單位領導的權威而左右專業判斷。
(二)有利于教育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加強對學校的會計監督
推行會計集中核算后,學校的各項經濟業務經過學校的審批之后,都必須由會計核算中心處理,而且單位沒有自己的賬戶,每一筆資金都必須在中心審核后才予以支付出去,這樣實現了主管部門對單位實質上的實時會計監督。
(三)有利于財政預算資金合理調配、有效運行
通過在教育系統推行會計集中核算后,教育主管和財政部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合理調度資金和安排資金去向,盡可能地在保證各學校正常運行的情況下,將資金運用到急需要和急需解決的問題上面去,使得財政預算資金真正實現合理有效地運行。
三、學校推行會計集中核算中出現的問題
(一)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配合不協調
會計核算中心建立以后,單位已經撤銷了原來的實體資金賬戶,所有的資金都必須通過中心的審批,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校領導對于財務管理的積極性,很可能放松對財務管理的力度,有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特別是在出現問題的時候相互推卸責任時有出現。
(二)實物管理與資金管理的脫節
我們知道學校的財產都是國有資產,但是集中核算下由于中心沒有直接參與到學校的各項實物資產的管理中,這樣必然導致管理上的漏洞,也容易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風險。
(三)會計監督不能完全到位
集中核算后,雖然要求單位的原始票據都需要經過核算中心的審批才能予以支付,表面上核算中心對單位提供的每一張票據都進行了嚴格的審核,可是細細一想,核算中心畢竟不了解各單位的實際情況,如果單位在原始憑證上弄虛作假,核算中心也不一定能夠發現這些違規情況。
(四)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健全
在行政事業單位推行會計集中核算時間其實并不長,與之相關的法律法規還沒有完全跟上其實施的節奏,這樣導致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各單位并沒有將所有的收支都列入預算管理當中,在資金的管理方面還是存在很多的漏洞,勢必使得會計集中核算在實際的運作過程中與現行的《會計法》存在不符的情況。
四、解決學校問題的對策
(一)協調好學校會計主體的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中心實施集中核算的關系
首先要明確好二者各自的職能。會計集中核算是在保持資金的所有權和使用權以及自主權不變的情況下推行的,作為會計主體,其本身的地位并沒有動搖。作為學校這一會計主體,面對所有權歸屬國家的國有資產,其職能就是在允許的范圍類自主有效地使用它,使其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而對于會計集中核算中心來說,其不過就是一個獨立于會計主體的核算機構,職能主要是保證各會計主體的會計數據信息合法、真實、準確。這二者之間之所以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存在不協調的現象,主要還是對各自自身的職能定位還不是很明確,再加上缺乏溝通導致各自為政的情況。因此相關的主管部門需要通過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規更進一步明確各自的職能,并且營造一個相互溝通和相互交流的平臺和氛圍。
(二)加強會計集中核算和財產物資管理
會計集中核算產生了賬、物相互分離的情況,如果二者不相互加強管理勢必導致賬實不符的現象出現。那么在集中核算制下,我們要求各學校必須建立固定資產明細賬,固定資產登記卡片,設置專門的固定資產管理員,對于各項達到標準的固定資產的購入,領用、清查、報廢等情況都有嚴格的登記制度,特別是對于資產的報廢還需要經過上級主管部門以及財政的公共資產管理處的審批。同時作為核算中心為了保證賬實相符,還需要定期派專人對學校進行對賬。
(三)加強各項會計監督的職能
首先要強化學校的會計監督職能,學校要建立健全內部牽制管理制度,比如制定相關的內部審批流程和手續,設置專人專崗,在財產物資采購、保管、領用,票據使用等方面一定要有內部的牽制制度;其次要加強會計核算中心的外部監督力量。核算中心在接觸到學校單位的每一張原始票據,一方面要審核其票據的合法、準確性,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審核票據的真實性,要深入到基層單位了解業務,這樣既減少了基層單位報賬舞弊現象,同時還能夠更多地了解基層單位面臨的資金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四)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定期組織相關培訓
相關的立法部門在符合《會計法》的前提條件下,盡快建立會計集中核算制度體系,要以保證會計信息質量不斷提升作為制度建立的關鍵所在,對于具體的內容要在相關法律法規中得以明確。同時教育主管部門還應該根據學校區別于其他行政事業單位的特點制定符合教育系統的相關行政措施,定期組織相關的財務人員定期培訓,來保障會計集中核算能夠在教育系統得到具體有效的實施。
作者簡介:朱娜(1981-),女,湖南長沙人,會計,身份證號:43010419811217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