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越君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班級文化建設作為加強班級管理,營造班級氛圍,發揮班級功能,提升班級形象的重要內容,在學校管理、班主任工作、學生培養等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今天與大家分享的內容可以分為三部分:一、什么是班級文化。二、為什么要進行班級文化建設(班級文化的功能)。 三、怎樣進行班級文化建設。
一、班級文化的內涵
1.文化
文化是一個復雜的整體,它包含了人類的知識、信仰、藝術、法律、道德、習俗、生活方式、行為方式以及人類創造的物質環境。
2.班級文化
班級內部所有成員或大多數成員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所共同具有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等的總和。
一般包括:
班級顯性文化——班級物質文化
班級隱性文化——班級制度文化 班級精神文化 班級行為文化
一般也可以理解為三個層面:
美化班級文化的淺層面——班級物質文化
開發班級文化的中層面——班級制度文化
強化班級文化的深層面——班級精神文化
二、為什么要進行班級文化建設
班級文化的功能:
1.導向功能。導向功能是班級文化的首要功能,也是區別于其它組織文化的最主要特征。班級文化作為一種特有的教育力量,滲透于一切活動之中,它所形成的一種“社會——心理動力場”,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具有引導、平衡、充實和提高的作用。班級文化對每個學生都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班級文化的這種導向功能不同于課堂教育,它雖是無形的,但又是無所不在的。
2.凝聚功能。班級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表現在,班級文化能把班級成員的個人利益與班級的命運和前途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使個人與班級“同甘共苦”。班級文化是班級成員共同創造的群體文化,寄托著他們共同的理想和追求,體現著他們共同的心理意識、價值觀念和文化習性。這種共同的心理意識、價值觀念和文化習性會激發成員對班級目標、準則的認同感和作為班級一員的使命感、自豪感和歸屬感,從而形成強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體意識。
3.約束功能。班級文化所形成的規范體系,制約著學生的言行。這種規范一旦形成,就會成為一種強大的力量,使班級成員都能自覺地約束自己,讓自己的行為符合班級規范。班級文化對成員的這種約束功能主要通過以下三條途徑得以實現:氛圍約束(環境、關系、風氣等);制度約束(規章、紀律、守則等);觀念約束(理念、道德、輿論等)。
4.激勵功能。班級文化的激勵功能主要表現為,班級文化能為每個班級成員提供文化享受和文化創造的空間,提供文化活動的背景以及必要的活動設施、模式與規范,從而有效地激發和調動每個成員參與班級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其以高昂的情緒和奮發進取的精神積極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去。
三、怎樣進行班級文化建設
1.物質文化建設
物質文化建設包括班級的布置和師生的儀表,它是班級的硬件建設,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優美的教室環境能給學生增添生活和學習的樂趣,消除學習后的疲勞。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陶冶學生的情操,促進學生奮發向上。因此,加強班級物質文化建設,是班級文化建設的首要任務。具體內容包括:標語、作品展示、榮譽榜、圖書角、裝飾美化、生活器具、衛生角、窗簾、桌椅排列、座位編排等。
教室布置要真正做到讓每塊墻壁說話,圖文并茂,構思精巧,主題突出。“激勵學生的信心,彰顯學生的個性,弘揚學生的主體精神,培養和諧的人際關系”等內涵是教室布置活動表現出來的共性。如:許多班級的墻壁上有“我能行,我精彩”、“我們的榜樣”、“荷才露尖尖角”等充滿激勵的話語以及學生優秀的作品。“手拉手,心連心”、“悄悄話信箱”等設計無一不體現了班級里師生之間和諧、民主、平等的關系和互助互學的良好人際關系;“奮進求實,勇攀高峰”、“爭做文明之星,爭創和諧班級”等號召力十足的班訓時刻引領著學生;如何發揮班級環境建設的教育功能。另一方面,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已經很破舊的東西更易引起人們的破壞欲,而堅實、美觀、完整的桌椅在一定程度上約束學生的破壞行為。
2.制度文化建設
制度文化建設包括班級的班級組織制度、規章制度、班規、紀律等內容。班級制度是學生內在的評價尺度,加強班級制度文化建設有利于學生自覺遵守和規范自己的言行,維護集體利益,朝著班級目標邁進。具體內容包括:
如何加強制度文化建設?我想:首先要抓好制度的制定。要引導學生根據班級實際情況,經學生集體研究討論,確定班級制度,班級的制度和紀律,要考慮學生的實際狀況,制度的制定既不能過嚴,也不能過松。過嚴則無法實施,過松就無約束之能。其次要抓好制度的完善。班級制度要根據班級學生的表現,不斷修改和完善,使其更具有針對性和科學性。第三是抓好班級制度的考核。班主任可以指導班委成員對制度的實施進行日常考核,做到賞罰分明,及時教育,逐步提高學生的認識,規范學生的言行。
3.精神文化建設
精神文化建設主要表現在班風、學風、班集體輿論和班級人際關系等方面。每個集體的發展都離不開良好的人際關系。因此,班主任要重視加強學生的文明禮貌教育,團結友愛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優秀的思想品質,讓每個學生都熱愛自己的班級,感受到家庭般的關懷和溫暖,充滿信心迎接每次挑戰。其次,班主任要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的意愿,尊重學生的人格,無論在什么情緒下依然能做學生的榜樣,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使學生在你的“和風細雨”中感受到教師的真誠、寬容和博愛,努力創造一個和諧的人際關系。
班級精神文化主要通過班級活動來強化。具體可以開展以下活動來強化:思想教育類主題活動、學習指導類主題活動、知識拓展類主題活動、生活引導類主題活動等。
因為班級文化建設核心是愛心,主體是學生,關鍵是參與,所以班級文化建設應遵循以下原則:
1.實——從學生、班級實際出發,符合學生、班級特點(前期調查研究)
2.主——調動全員參與,形成價值認同
3.特——在和諧的基礎上凸顯主題,體現特色
4.新——不斷發展、創新深化
在這些原則的指導下,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班級文化建設的過程:通過前期的調查研究,從班級的實際情況出發,在發動全員參與,形成價值認同的基礎上,應先初步確立班級的精神文化,接著在班級精神文化的指導下再進行班級制度文化建設和班級物質文化建設。而在進行班級物質文化建設和班級制度文化建設的過程中也會強化深化班級的精神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