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群麗
摘 要: 近年來,青少年犯罪越來越被全社會所重視。青少年時期是人這一生最為重要的成長階段,處于青少年時期的孩子接受能力強,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因此,作為老師,要在注重知識教育的同時也要對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法律知識教育。
關鍵詞:青少年 法律 影響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4-0253-01
孟子說:“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有了好的法律制度是實現法治的重要前提,但更為重要的是要有國家機關和社會公眾的踐行。在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中,如何讓祖國未來的接班人——青少年學好法、守好法、用好法,給我們每一位教師提出了新的時代命題。
青少年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的生長發育階段,辨別是非能力較差,自控能力較弱,但可塑性強,容易受到各種消極因素的影響。當前,青少年違法犯罪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其中法治觀念淡薄是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重要原因。一項調查顯示,我國中學生對《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基本了解分別只有24.7%和16.4%。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接班人。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質,尤其是對在校學生進行法制教育,顯得十分重要。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引路人,用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律的基礎知識來教育年輕后代,使他們從小就懂得和善于履行社會主義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增強法制觀念,養成自覺遵守法律的行為習慣,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學生就像是大海中航行的船只,教師就是導航的燈塔,為學生指引正確的航向。
那么如何才能使青少年的法律素質得到有效的增強呢?鄧小平同志指出:“加強法制重要的是要進行教育,根本問題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小學、中學都要進行這個教育。”
一、豐富宣教活動,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法律意識
注重發揮法制宣傳教育載體的作用,豐富宣傳教育活動,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法律意識。一是利用法入校園等活動,舉辦法律知識專題報告會、法制宣傳教育專欄等形式進行法律知識宣傳。二是開展法律知識競賽等活動,營造健康向上、和諧發展的校園文明氛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社會觀,不斷提高法制教育的質量和效果。三是舉辦“遠離網吧儀式”簽名活動,提高學生抵制網絡文化中的腐朽、消極內容的能力。使普法教育確實宣傳到每一個學生,增強全校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提高學生們的防范意識,使學生們真正做到學法、懂法、守法。四是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對必備的普法安全知識缺失的實際情況,利用鮮活的案例進行宣教,生動形象地向小學生講述普法教育、安全教育。如組織學生觀看教育專題片《心靈的震撼》,該劇講述了一位性格開朗、成績優秀的中學生楊燕由于家庭的破裂,對家庭、對父母、對生活產生了懷疑,痛苦迷惘之際上當受騙成為吸毒者。告誡廣大青少年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要學會辨別是非,遠離毒品,使全校的學生接受深刻的教育,心靈上得到洗禮。
二、創新方式方法,激發學生學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
一是舉辦普法“手抄報”比賽。通過學生們積極參與“手抄報”“電子報”的采訪、撰寫、排版等工作,使學生既受到法制教育,又充分發揮了他們的積極性、創造性。并在宣傳欄中展示優秀作品,進一步激發學生學法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二是舉行普法系列報告會。每周進行一次宣講《法制教育讀本》,并請校領導進行普法系列講座,他們的講座有親身經歷的事例,有具體案例分析,聽起來有身臨其境的感受。三是舉行“法制知識”展示活動。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法律知識,提高學生守法用法的意識,開展“模擬法庭”、“法制小品”、“小小相聲”、“警鐘長鳴”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活動,加強了學生的自我教育,提高他們守法用法的自覺性。
三、注重三個結合,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法治理念
青少年的學習生活主要是在學校里度過的,他們的大部分知識從學校獲取,重要的行為規范在學校養成。因此,要開展好對青少年學生的法制教育,必須充分發揮學校的主陣地的教育作用,引導學生學好守好用好法,樹立科學的法治觀念。
一是注重課內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引導學生學好法。首先,在教學實踐中,既注重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盡量組織學生討論、研究問題,又重視發揮學生的能動作用,讓他們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中加深對有關法律知識的理解。其次,注重課外法制教育活動的開展。法制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廣泛開展談心交流、家訪等多種形式的心理輔導活動。法制教育與安全教育相結合,以講座、辯論、談話、參觀等形式為手段,引導學生認真學習法律知識,增強法紀觀念。
二是注重一科為主與多科滲透相結合,教育學生守好法。在學科教學的普法活動中,我除了利用品德課、班會、隊會以《思想品德》教材、《中小學生法律知識讀本》為主,結合《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開展法制教育,還與其他學科的教師配合,充分利用其他學科的教材優勢有意識地提取法律信息,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例如信息與社會學科中,學生可以學到有關網絡的知識,此時就可以有針對性地教育學生對網上內容要學會甄別取舍,自覺遠離發布不良信息的網站。
三是注重正面教育與反面教育相結合,教育學生用好法。我以時代主弦律和遵紀守法的先進典型教育學生,用正面的事例給學生正確的引導。在運用反面事例教育學生時,我盡量不把違法犯罪的經過和手段詳細暴露給學生,而是重點落在警示學生“前車之鑒,后事之師”。既激發了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興趣,又增強了他們明辨是非、自覺抵御不良社會影響以及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和能力。
作為一名來自基層的小學教師,多年來的教學經歷讓我深感肩頭責任的重大。我們應該始終堅持求真務實的法學品格,以對黨的教育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不斷提升自身的理論修養和教學水平,幫助青少年學生形成正確的法律意識、樹立科學的法治觀念,大力弘揚法治文化,為孩子們的人生點亮一座導航的燈塔,為“七五”普法順利達到預期目標貢獻出自己的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