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璐佳 周毅
摘 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代表的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區域經濟發展方面,基于對未來中國改革開放和發展穩定大勢的全面深入思考和系統謀劃,適時提出了許多新的區域發展戰略構想和戰略舉措,如“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以及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等,為傳統的區域經濟發展和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理論和實踐賦予了新的內涵,注入了鮮活的動力。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4-0360-01
改革開放已三十多年,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發展成績令人驚嘆。然而,中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各地區域條件、經濟基礎差異很大。曾有學者比方說,中國是一艘巨輪,京滬等城市好比巨輪上的一等艙、一些沿海發達地區像是二等艙,而其他大部分地方只是三等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的基本國情,使得中國有必要通過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填補不同地區間的發展鴻溝,為最終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一、習近平區域發展戰略相關論述
面對世界經濟面臨的各種風險和挑戰,二十國集團成員要樹立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意識,堅持做好朋友、好伙伴,積極協調宏觀經濟政策,努力形成各國增長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合作共贏格局。我們要通過這樣的努力,讓二十國集團走得更好更遠,真正成為世界經濟的穩定器、全球增長的催化器、全球經濟治理的推進器,更好造福各國人民。 2015年4月22日,萬隆會議的亞非領導人講話上,習近平提出60年后的今天,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更加強勁,各國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同時,應該看到,世界還很不太平,局部動蕩此起彼伏,恐怖主義、重大傳染性疾病等全球性問題不斷增多,南北差距依然懸殊,亞非國家的主權安全、團結合作、共同發展依然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
總的來看,總書記關于區域發展的思想,核心強調了六個字:公平、協調、共享。公平是前提,協調是路徑和手段,共享是目標。
二、習近平區域發展戰略思想的意義
一是助推中國經濟朝著綠色、和諧發展。總書記強調說:“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習總書記反復強調生態文明,順應自然,天人合一,使得很多地方在發展過程中也逐漸轉變以G D P論英雄的觀念,開始轉向綠色發展之路。我們所追求的綠色繁榮是經濟繁榮、社會繁榮與生態繁榮的有機統一體。而中國在世界上,所要實現的是一種綠色崛起。我們要加快發展,實現趕超,但絕不能建立在犧牲資源、犧牲生態、犧牲環境的基礎上,而應該轉變發展的方式,走綠色崛起、綠色趕超的道路。
二是有利于平衡各地區經濟發展。習近平對貧困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的一系列論述,有利于推動不同地區、不同的群體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共享改革的紅利。尤其他多次到貧困地區考察,并在阜平考察時指出:“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確,不解決貧困地區的問題,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肯定是不行的。要在不同的地區,同步實現小康社會,不同的地區就必須要協調發展。
三是有利于推動各個區域優勢互補。習總書記在國際區域合作、京津冀協同發展以及貧困地區發展等問題上,多次強調發揮優勢,合理分工。
四是有利于推動中國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開放格局。這種格局的形成,將可以為中國未來持續穩定發展,為中國在世界上的綠色崛起,建立一個和睦、穩定的周邊環境。習總書記提出的“一路一帶”也是全方位、分層次的開放,假如這個利益共同體能夠形成,將會為我們中國的發展,為我們中國夢的實現,為我們民族的偉大復興,創造一個比較好的周邊環境。
三、習近平區域發展戰略思想的顯著特征
一是復興而非復古歷史。
通過古代絲綢之路,在很長時間內,我國向周邊國家輸出了他們需要的高質量的絲綢和細膩的瓷器。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重大戰略構想,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地區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夢想連接在一起,為我國加快形成陸海統籌、東西互濟的全方位對外開放和全面發展新格局指明了方向,為促進區域共同繁榮和世界和平發展提供了新機遇。
二是連續而非割裂
在黨的十八大和 2013 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等重要會議的報告中,習近平多次強調要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是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區域發展的基本戰略思想,同時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區域發展戰略,既體現了政策的連續性和長遠性,又是在原有戰略基礎上的與時俱進。習近平所強調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不是簡單地重復已有的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和東部率先發展的戰略,而是要通過深入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打造我國區域經濟的“升級版”。
三是拓展而非擴張
無論是古代陸上絲綢之路,還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不僅在于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在缺乏國際機制和組織框架的情況下延續了較長時間,還在于它是通過和平手段,實現并擴大了跨國商貿活動和跨種族的文化交流。 對于古絲綢之路沿線的重要國家,歷史上的中國從來沒有尋求領土擴張和殖民霸權,這與近代以來西方列強通過強制貿易對他國尋求殖民統治形成了強烈而鮮明的對照。隨著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國際社會上“中國威脅論”的聲音不絕于耳。我國區域發展特別是“一帶一路”建設,正是中國在向世界各國釋疑解惑,向世界宣告和平崛起,中國崛起不以損害別國的利益為代價。
四是全面協調而非不可持續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習近平區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把生態文明提高到民族生存的高度來認識,體現了習近平在區域發展上的高瞻遠矚。由于我國國土面積廣大,生態環境多種多樣,同時歷史遺留的環境問題較為嚴重,建設生態文明的任務十分繁重。習近平強調,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 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 這種理念突出地反映了新一代領導人對區域發展的新思路,這種思路是現代的、可持續的。
總之,習近平區域發展戰略思想,是在繼承和發展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領導人的區域發展思想的基礎上,更加強調協同發展,更加強調區域一體化發展,更加強調生態文明,對于促進區域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