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偉紅
摘要: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興趣是學習成功的秘訣,是獲取知識的開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興趣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6-0068-01
《小學語文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愛因斯坦也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成功的秘訣,是獲取知識的開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礎,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我是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呢?
1.精心設計導語,激發學生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語文課,猶如一座有價值的知識寶庫。教師如何開啟知識寶庫之門,帶領學生在課堂中體會詩意流淌的語言,經歷風回路轉的環節,完成啟迪學生心智的教學任務呢?
成功的導語設計,無疑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手段。魏書生老師說:"好的導語像磁石,能把人們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攏過來。好的導語又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以啟迪,催人奮進。"
特級語文教師于漪說過:"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課文的環節,一開課就要把學生牢牢的吸引住。課的開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礎。上課也是如此,第一錘就應敲在學生的心靈上,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在教學中,我總是精心設計導語,如《手指》一課,我將導語設計為:同學們,請把你們的手伸開,看看你們的手指形狀,你們說,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問題一拋出,學生的興趣就來了,他們眾說紛紜,似一番辯論,我順勢利導,引出今天要學的課題《手指》,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旺盛的求知欲,還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為教學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礎。
2.巧設疑問,激發學生興趣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這正可謂"疑是打開思維的大門,激發學習興趣的金鑰匙。"小學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因循守舊,完全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來上課,那么就會打消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依據不同課文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學生主動參與,動腦、動口、動手,生動活潑地去學習語文知識。而教師在講讀過程中要始終抓住文章中心來設計問題,以文章中心統攝全文,講讀內容精要,做到真正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心靈的火花。在教讀《別餓壞了那匹馬》中,我在導入新課后,問學生:"誰撒了個善意的謊言?""他撒了什么謊?""他為什么要撒謊?"這樣就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其有一睹為快,要在閱讀中尋求答案的欲望,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3.巧妙設計板書,激發學生興趣
在多媒體盛行的時代,許多老師用聲像俱佳的課件替代了傳統的板書。殊不知聲像能夠給學生更直觀的感受,但稍縱即逝的課件來得快,去得也快,不能給學生留下多少痕跡。沒有板書的課猶如猴子掰玉米——白白丟掉勞動果實,實在令人惋惜。而一個好的板書,就是一篇"微型教案",能夠將教師的教學思想以及學生的學習過程清晰地展示出來。富有創意的板書不僅令人過目難忘,而且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備課時,我注重板書的設計,充分抓住文本的主題及學生的興趣設計出科學、合理又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板書。如《別餓壞了那匹馬》,我抓住一個"騙"字來設計;又如《彭德懷和他的小黑騾子》,我抓住一個"愛"字設計。在教讀托爾斯泰的《窮人》時,我又抓住"窮人"與"富人"兩個詞,將板書設計成:
窮人?
物質上:窮人
精神上:富人
實踐證明,精美扼要的板書,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領悟文本,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4.充分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興趣
小學生的學習并沒有明確的目的性,他們的定向能力尚處在較低的層次,他們的注意狀態仍然取決于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很容易因新鮮的事物而興奮起來。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多媒體具有聲畫并茂、視聽結合、動靜相宜、感染力強等特點。利用多媒體的這一優勢,使所學的內容圖文并茂,栩栩如生,再現了學習環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強烈的探索欲望和情緒,使學生能更好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更容易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本。我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先呈現給學生一段視頻,再現了昔日那繁華輝煌的圓明園,再配上雨果那詩意的語言"用雪松做骨架,披上綢緞,綴滿寶石。這兒建神殿,那兒造后宮,放上神像,放上異獸,飾以琉璃,飾以黃金,施以脂粉。清詩人出身的建筑師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個夢,添上一座座花園,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噴泉 ,請您想象一個人類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神廟,是宮殿。"然后呈現的是火燒圓明園后只剩的那幾根殘垣斷壁。強烈的視覺反差在學生心里激起了無比的悲憤,很好地鋪墊了學習本課的情緒。學生禁不住問:昔日的圓明園是一座怎樣的皇家園林呢?圓明園為什么會被毀滅?帶著一串問題,學生學習的興趣一下子高漲起來,教學變"要我知"為"我要知",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整節語文課,由于巧妙地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情感,學生一邊欣賞美麗的畫面一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展示在學生面前的平湖秋月、武陵春色以及西洋樓等景點圖,把學生帶入了美不勝收、引人入勝的仙境,給學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把學生的感官充分地調動起來了,他們面對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景觀,讀出了贊美、自豪之情,面對圓明園的毀滅,讀出了痛惜、仇恨之意,充分地感悟文本。
總之,語文教師若能在教學時不斷推陳出新,變換花樣激發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就能提高他們的語文能力。這正如獲諾貝爾物理獎的美籍華人楊振寧博士所說:"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有了興趣,等于點燃了語文這個火把,學生的語文能力就會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