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固青年作家作品研討暨骨干作家培訓會小輯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作家:
盛夏七月,我們相聚在涼爽宜人的美麗山城——固原,舉行四位青年作家作品研討暨骨干作家培訓會,這既是全市文藝界的一件大事,也是建設文化固原的一件喜事。在此,我代表固原市委、人大、政府、政協向蒞臨會議的《十月》雜志社趙蘭振副主編、《散文選刊》雜志社喬葉副主編以及自治區文聯哈若蕙副主席、寧夏大學人文學院郎偉院長表示熱烈的歡迎,向參加本次研討會的各位作家、評論家表示誠摯的感謝!
固原市位于寧夏南部六盤山地區,地處西安、蘭州、銀川三個省會城市構成的三角地帶中心。早在漢唐時期,固原就是交通樞紐、軍事重鎮,是絲綢之路東段北道必經之地。全國十大石窟之一的須彌山石窟、固原古城、蕭關古道、開城安西王府遺址、隋唐墓葬群等文物古跡,見證著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悠久歷史,也是古絲綢之路留在固原的寶貴遺存。這里曾經百官云集、農商發達,中原農耕文化、草原游牧文化、伊斯蘭文化和西域文化相互交融,歷代文人墨客留下大量謳歌固原的詩詞歌賦,沉積為豐富的歷史遺存和厚重的文化富礦。這里也是文學藝術家們追逐夢想,尋找創作靈感,實現自我價值的精神寶地。
曾經絲路重鎮,今日文化固原。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帶一路”戰略中提出,人類文明沒有高低優劣之分,因為平等交流而變得豐富多彩,古絲綢之路既是一條通商互信之路、經濟合作之路,也是一條文化交流之路、文明對話之路。要繼續挖掘古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和人文精神,并賦予其新的時代意義,傳承古絲綢之路精神,提升文化影響力。固原作為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城市,在建設“一帶一路”進程中有著特殊的歷史、人文優勢,依托這一優勢,加快推進“文化固原”建設,著力打造“西海固文學”品牌,已變得刻不容緩。
近年來,我們著力打造“紅色六盤、蕭關古道、絲路古城、花兒家鄉”的文化旅游品牌,“文化固原”建設得到了長足發展。“中國書法之鄉”、“文學之鄉”相繼在隆德、西吉落戶,“西海固文學”已經成為對外宣傳、推介固原的一張亮麗名片。全國眾多知名作家先后蒞臨固原參加各類文學活動。在全國知名文學大刊的關注和支持下,我市先后涌現出石舒清、郭文斌、了一容、馬金蓮等一大批文學人才,形成了頗具實力的“西海固作家群”。他們的作品受到廣泛肯定,曾兩獲魯迅文學獎、三獲駿馬獎、還沖刺了茅盾文學獎。這兩年也取得相當不錯的成績。馬金蓮的小說《長河》獲得2013年度中國小說排行榜中篇小說第一名,第五屆“茅臺杯”《小說選刊》年度大獎中篇小說獎,2013《民族文學》年度獎;與此同時,文學新秀高麗君、牛紅旗的散文集今年還榮獲了全國第六屆冰心散文集優秀獎,李敏、王武軍等人出版了個人文學作品集。可以說,這些作品既展示了個人的美好夢想和精神氣質,又形象生動地表現了固原人民的生活風貌和當地發展變化,這是作家長期的心血結晶,是外界了解固原的有益窗口。透過這個現象或個例,可以看到,我們還有更多的文學青年在用心書寫這片熱土,他們鍥而不舍,薪火相傳,秉承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西海固作家群的創作精神,才使“西海固文學”得以在全區乃至全國都產生持續影響。
文學需要回應時代呼喚。固原是民族地區,也是革命老區,當前,正處在改革發展的攻堅階段,需要廣大文藝工作者的擔當情懷,用自己的生花妙筆,寫出更多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精品力作,為建設美麗固原提供精神動力。同樣,一部好的文藝作品和一名文學新人的茁壯成長,也離不開編輯的悉心培養。我們今天舉辦的作品研討會,就是要為大家搭建一個聽取各位專家指導,促進學習交流的平臺,是把西海固文學、西海固的青年作家放置寧夏乃至全國文學的大背景下去認識,找尋自己的差距與不足。希望通過這次文學研討會,通過對本土青年作家作品的分析研討,總結經驗,尋找差距,開闊眼界,拓展思路,創新突破,為在全區全國能產生一定的影響力而不懈努力,為固原的改革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我們有理由相信,“西海固文學”的前景會更加光明,“文化固原”的建設必將取得豐碩成果。
最后,預祝各位專家在固期間一切順利,祝本次研討會取得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