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若蕙
在銀川暑熱難耐的夏日,我們來到固原,天高云淡的視野下,是久違的清涼與寧靜,讓我們在都市的喧嘩中總顯浮躁的心靈迅速地歸于沉靜,更讓我們可以收攏所有的思緒,坐在這里,感受一個充滿魅力的文學氣場。
應該說,固原市文聯組織了一個很好的文學活動,這么多西海固作家聚集在一起,又請來了《十月》的趙蘭振老師,《散文選刊》的喬葉老師,文藝報的余義林老師,這不僅為西海固文學,也是為寧夏文學的一次加力。剛才,郎偉教授對寧夏當代文學,尤其是新時期文學的發展脈絡做了梳理,也再次標識了西海固文學在寧夏文學中的位置。西海固文學、西海固作家的極具生命力的創作在寧夏文學走上中國當代文學前臺的亮相中無疑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把西海固稱作寧夏文學的重鎮,把西海固文學稱作寧夏文學的半壁江山是一點兒也不為過的。
的確,西海固文學,從西海固出發的石舒清、郭文斌們的創作一經問世,就強烈地吸引著眾多中國讀者和文學評論家的矚目,是因為從作品中他們讀到了關于土地、關于日常,關于生命的最為本色、最為泥土味的敘說、省視、呈現……寂靜而芬芳。今天集中研討評述的四位青年作家,高麗君、王武軍剛在不久前寧夏文學藝術院舉辦的第二期文藝研修班上見過;殷高、袁志學,2012年春我們曾一道赴京參加中國作協的“基層文學會議”,作為與會特邀的農民作家代表,那次他們二位實現了好多“第一次”,包括在現代文學館與令人尊敬的雷抒雁老師合影;李敏,過去不熟,但今天也從她的散文中認識了她。對他們文學成績的取得,我們要表示祝賀,對他們創作上的勤勉與堅守要致以敬意。
剛才,多位老師對他們創作的所長所短做了較為細致充分的點評,不乏真知灼見。其實,不僅是對這四位作家,也是對西海固文學的一種把脈。我在想,在人們關于西海固文學的熱評中,作為我們自身,是否還應多一份冷靜?西海固文學固然是特色,但是否也存在局限,需要進一步擴大視野、錘煉藝術?視野是文學創作的基石。當前的不少文學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視野限制,導致了作品在思想深度和藝術品位上與文學經典所達到的高度存在差距。有評論家指出:那些具有深邃內涵和獨具語言魅力的文學作品正漸漸離我們遠去。除了視野,還有語言技巧問題。文學之所以是文學,在于它是語言的藝術。再好的故事,如無虛構技巧與語言技巧相伴,就談不上是一件好的文學作品。文學的超越,文學的發展,離不開作家創作視野的開拓與文學技巧的精進。作為一個作家和詩人,就是要寫出不同于別人的內心情感和生活體驗,有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內涵。
同時,我們還應看到,寧夏文學的進步與繁榮,總是離不開讀者的關愛,離不開始終堅守著“出作品出人才”宗旨的區內外文學刊物與眾多編輯、評論家的關注?!妒隆贰缎≌f選刊》《散文選刊》《民族文學》等,幾乎所有的文學大刊都刊發過寧夏作家的作品,《朔方》《黃河文學》《六盤山》等我們的區內文學期刊更是孕育培養寧夏作家的搖籃。郭寧同志剛剛在發言中提到《民族文學》原主編葉梅老師在今年《民族文學》第三期上的“卷首語”《等待馬金蓮》,這也是一篇令我十分感動的文字。她在文中寫道:
去年秋日,讀完馬金蓮的《長河》,那些鮮活的文字鋪展開一條大河,等待已久的神韻似翻動的浪花,鼓涌著,洗滌著,讓我們愈加深切地理解了一個民族,一個村莊和一個女人。突然意識到,我們一直在等待馬金蓮。
等待馬金蓮,等待的是文學的真實與沉穩。眾聲喧嘩之中,罕見的是這位寧夏女子的沉靜,她似乎更愿意做一個播撒種子,割完糜子,割蕎麥的農人。她的心思在四季的村莊,春天的土地解凍,小河里的冰化開,向陽的田埂上冰草芽兒頂破地皮,冬季的村莊下雪了,雪花大而稀疏,一片一片輕飄飄沉甸甸;她的心思在她的父老鄉親,那些勞作了一輩子,堅忍的無常的生命,她從這些朝夕相處的親人那里,領悟到生與死的高貴、美好,還有寧靜。
……
等待的是人性的良善。……
等待的是自然純真的美妙。……
《長河》的出現,是在意料之外,也是在意料之中……我們等到了更加沉穩、內斂、寧靜,越來越豐富的馬金蓮。
還有更多的馬金蓮呢?
念到這里,大家或許也讀出了葉梅老師的言外之意,那就是期待,對更多的優秀作家、優秀作品的期待。這份期待也包括對我們西海固文學、寧夏文學。而今天的活動恰恰就是為了實現這一份期待所做的努力!為此,我們要再次對會議的組織方:固原市委宣傳部、固原文聯表示感謝!也感謝蘭振老師、喬葉老師和余義林老師的到會和講課。最后,要謝謝所有到會的朋友,正是你們對文學的熱愛與堅守,才讓我們有理由期待一個回應著時代呼喚的更加豐富、更加美好的文學世界,一個更有境界,更有格局的寧夏文學的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