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宏毅廈門中宸集團有限公司(361000)
?
預應力混凝土管樁施工中的問題及分析
林宏毅
廈門中宸集團有限公司(361000)
摘要:在實踐中,靜壓管樁施工技術具有的無噪聲、無振動的優點使其很少發生打擾周圍居民的現象,在近些年來靜壓管樁施工技術不斷得到提高和優化,但同時也伴隨著一系列的問題存在。這里針對靜壓管樁施工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靜壓預制樁;問題;施工;初期
靜壓預制樁在城鄉建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預制樁中,靜壓預制樁是最主要的形態。在實踐中靜壓預制樁已經取得了不小的進步,但在應用中也常遇到許多技術問題,如果不加以改進,極有可能阻礙靜壓預制樁的實際應用和技術推廣,因此我們需要及時分析和解決問題,確保樁基達到規定的要求。
1.1工程案例
某綜合樓工程地質特征為:①雜填土、耕土層厚0.5~1.5 m,濕、松散,含植物根系;②粉質黏土層厚1.0~2.3 m,軟塑、飽和,承載力特征值fak=90 kPa,側摩阻力特征值qsa=20 kPa;③淤泥質粉砂層厚0.8~1.0 m,松散、飽和,fak=50 kPa,qsa=10 kPa;④粗砂層厚1.5~5.8 m,松散、飽和,fak=110 kPa,qsa= 15 kPa;⑤淤泥質粉砂層厚1.0~3.1 m,松散、飽和,fak=60 kPa,qsa=10 kPa;⑥淤泥層厚22.2~24.4 m,流塑、飽和,fak=40 kPa,qsa=6 kPa;⑦粉質黏土層厚1.0~2.3 m,軟塑飽和,fak=90 kPa,qsa=20 kPa;⑧細砂層厚1.4~3.5 m,中密、飽和,fak=160 kPa,qsa= 25 kPa,預制樁端阻力特征值qpa=2 800 kPa;⑨礫砂層厚12.5~14.6 m,密實、飽和,fak=360 kPa,qsa= 65 kPa,預制樁端阻力特征值qpa=6 500 kPa;⑩粉質黏土層揭露厚3.5 m、未穿,軟塑,飽和。
根據所受荷重及地質勘察資料情況,該工程采用C80的PHC管樁(AB),規格為φ400 mm和φ500 mm,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分別為1 400 kN和2 000 kN,以礫砂層為持力層,樁尖入持力層1 m,用靜壓打樁。按打樁要求施用終壓力達4 200 kN時,尚未達到入持力層1 m的要求。7 d后復壓,終壓達4 800 kN,壓入深度為0.5~0.9 m,在細砂層較薄處入持力層深度符合要求,在細砂層較厚處入持力層0.5~0.6 m。止壓并靜載檢測單樁極限承載力均≥4 000 kN,沉降符合要求,竣工后觀測沉降穩定,滿足規范要求。
1.2工程案例
本研究選取了某5層樓為樣本進行實例分析,該工程采用靜壓方樁,規格400 mm×400 mm,單樁承載力特征值為400 kPa,以第⑤層粉質粘土為持力層,入土深4 m以上,在試樁時,當達到持力層進入深度時,終壓力只有350~450 kN,7 d后復壓終壓力為800 kN,沉降0.03~0.05 m。1個月后經靜載檢測,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均≥800 kN,沉降小于規定標準。竣工驗收后,沉降均勻,符合設計要求。
1)原理分析
靜壓樁屬于擠土樁,在壓力達到一定數值時,壓樁會引起樁周土破壞,可分為3個區域(見圖1),A區為緊貼樁表面結構完全破壞的土體,但由于擠壓、靜置和固結,使其強度逐漸恢復,甚至超過原來強度。并且該區大約為45~200 mm,可以牢固粘結在樁的周圍,粘結度較高并隨其一起移動,這樣一來,樁的有效直徑增大,可達到5%~7%。C區為保持原狀而未被破壞的土體,兩者之間為B區。由圖中我們可以看出,A區土體在A、B區土體的分界面是樁達到極限破壞時的樁周土體剪切滑動面,而樁極限摩阻力則取決于B區土體逐漸增長的抗剪強度,同時樁端面積增大也相應提高了樁端阻力。
圖1 樁周土體范圍示意
2)樁周受力可分為3個區段(見圖2):L1為無側阻力區;L2=(0.4~0.6)L,為滑移區,其樁側摩阻力小于原狀土的靜態側摩阻力;L3=(5~7)d,為擠壓區,其樁側摩阻力稍大于原狀土的靜態側摩阻力。樁尖附近范圍的樁周土擠壓區,隨著樁的壓入受剪切而發生重塑,處于剪損軟化狀態,土的強度降為重塑土的殘余強度,樁端、樁側摩阻力降為殘余阻力,從而將樁壓入地基土層中,樁壓入阻力為:qa=qp+qs2+qs3,其大小及分布取決于多種因素,如土層地質、分布等,此外樁入持力層深度、樁數和樁距、施工順序及進度等也會對樁壓入阻力值的大小造成影響。隨著結束壓樁,孔隙水壓力消散、樁周土徑向固結、樁側摩阻力顯著增長,擾土重塑的樁端土體強度也恢復。壓樁休止時間越長,樁的承載力越大,但是在壓樁休止時間延長的初期,樁的承載力增加的速度較快,隨后逐漸變慢,最終平穩下來并趨于一極限值,因此樁的承載力的變化明顯呈現出時效性的特征。
圖2 樁周受力示意
對于具有觸變性的黏性土,在受壓樁擾動下,樁周孔隙水受沖剪擠壓作用形成不均勻水頭,產生超孔隙水壓力,使樁周土體抗剪強度劇降,發生嚴重軟化,土的強度劇烈降低,甚至發生流動。樁很易壓下,一旦壓樁休止,隨時間推移,超孔隙水壓力逐漸消散,土體固結、強度恢復,樁身與樁周土之間的摩阻力由滑動摩擦力變為承載時的靜摩阻力,樁才獲得工程意義上的極限承載力。對密實~中密礫砂土而言,在受壓樁的擾動下,由于剪脹效應引起阻力增大,滑動摩阻力大于承載時的靜摩阻力,而難以進入。若此時停壓,則可導致樁極限承載力小于終壓力值。
靜壓沉樁的終壓力,實際上是土體對樁的瞬間抗力,由沉樁機理可知,沉樁效果隨地質特征、土層分布、設計技術要求和施工方法的不同而各不相同。
1)實例1:沉降量大是工程施工中常出現的問題,主要原因可分析如下:首先,工程采用的管樁C80的PHC在使用前已經嚴格按要求進行檢測,施壓也嚴格按規程操作,而且在施工過程中并未發現樁身有異常現象,因此我們首先可以排除因樁身質量問題造成的沉降。其次,在打樁設計上,施打樁按從中間向四周施壓順序,打樁方案合理,樁間距≥3.5 d,未發現樁身上浮現象,而且終壓4 200 kN>2倍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符合設計要求。但本工程以礫砂層為持力層,依據其剪脹效應和沉樁機理,壓樁時樁既要克服礫砂層提高了的抗剪力,又要克服急速沉樁引起的動阻力、超孔隙水壓力,且受力隨入土深度、土密實程度的增大而增大,從而降低實際承載力意義上的沉樁有效壓力,使終壓值達到要求,但仍未達到持力層深度和實際要求的極限承載力,沉樁休止后,超孔隙水壓消散,孔隙水恢復,樁端土受水滲透,土穩定性差,顆粒產生部分滑動而軟化,重新排列引發持力層承載力降低,從而造成實際極限承載力比終壓力低,復壓后產生較大沉降。在分清原因后,對未壓至持入層的樁進行復壓,終壓力為1.2倍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并對樁底腔隨澆C25細石混凝土1 m封底,防止樁端土遇水軟化。該工程后經動測、靜載檢測,單樁極限承載力和沉降均符合要求。竣工后沉降觀測未發現不均勻沉降。
2)實例2:以黏質土層為持力層,使承載力提高。對該類型軟土地基上的靜壓預制樁統計,發現在沉樁后隨著時間的延長,樁的承載力普遍提高,有明顯的時效性。其原因為:對具有觸變性的粘質土,依據沉樁機理,它在受外來擾動時,土體強度急劇下降,甚至發生流動,土層承載力降低,出現少于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情況,當休壓后由于超孔隙水壓消散,土體顆粒重新排列固結、樁超直徑增大等原因,使土層承載力逐漸增大,初期增長快,后期慢,1年后固結基本完成,最終承載力也趨于穩定,樁的承載力可達終壓力的2倍以上。
在總結以上施工中所存在的問題之后,提出了一些解決措施以供參考。第一,在樁的進場驗收過程中要嚴格把關,及時淘汰不合格的樁,保證樁身質量。第二,在施工技術上,嚴格控制樁垂直度,如果有遇硬夾層的現象,可以增壓使沉樁速度減慢。第三,遇孤石可用引孔法。第四,樁身上浮時,要合理采用沉樁順序,根據具體工程可采用由中間向四周,從一側到另一側等方案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