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志梅
語文界有這樣一位獨具特色的特級教師,無論閱讀教學,抑或寫作教學,只要聽過他課的人無不印象深刻。機緣巧合,聽過宋老師的幾次講座,實地觀摩他的語文課堂,通過和他的多次交流,感受到宋老師身上散發的獨特教學魅力,被他的獨具特色的教學主張深深吸引,真不愧為名副其實的“魅力教師”。
善于“發現”,是魅力之“源”。宋老師具有一雙善于發現的慧眼,不忽視教育的任何細節,并能將之巧妙運用于教學實踐。教室墻那角邊那幾盆不起眼的花,因為花朵干枯,只剩下一根莖;葉子黃黃的,耷拉在盆沿上,當這些幾乎奄奄一息的花被一個叫魯瑤的孩子請求要帶回家養時,宋老師敏銳地覺察到:“只有學生具有了人性的時候,我們的讀、寫、算才顯得更為重要。”于是,順應兒童的請求,滿足兒童的美好愿望。當宋老師看到教室墻邊有紙屑和痰跡時,他決定改變正常學科教學計劃,以習作教學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于是以“我眼中的陋習”為題,引導學生把在校園或生活中觀察到的陋習一樁樁一幕幕寫下來,讓更多的人知道陋習會給自己、給周圍的人帶來危害,從而讓我們生活在文明生活環境之中。這些來源于學生生活的話題,怎能不贏得學生的贊許?在民主平等的氛圍場中,師生、生生以坦誠的心態解剖自我、交流他人生活之陋習。既進行了聽說讀寫訓練,又對學生進行了情感價值觀的培養,一節課在不知不覺中結束,學生的價值觀在潤物細無聲中得到滋養。
尊重生命,關懷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只有在尊重和摯愛中的孩子,身心才能是舒展的、和諧的,宋老師善于發現的眼睛讓他的課堂生命時時在場。
敢于“創造”,是魅力之“質”。說起宋老師,大家無不對他的“傻瓜作文”交口稱贊。基于兒童立場,他構建了獨特的童漫作文教學體系。“童漫作文”是“兒童漫畫作文”的簡稱。兒童漫畫是漫畫的一種,它具有漫畫藝術表現的一切特性,以兒童為對象,題材往往取材于兒童或兒童感興趣的動物、神話及幻想等;它往往運用“異常”“失誤”“巧合”“出乎意料”等喜劇性的手法將自然、生活、社會等現象予以夸張描繪。當把兒童漫畫作為習作資源引入作文教學中,便創造著屬于兒童的習作課程。他的作文課型很簡單,在黑板上信手幾筆簡單的線條,就能勾出學生言說的欲望,或者觀賞一幅妙趣橫生的兒童漫畫,巧加點撥,就讓兒童欲寫不停。有這么一節令人難忘的一節課,宋老師畫了幾個光禿禿的樹樁,兩只小鳥,一輪新月,而后和學生進行了熱烈的互動交流,時而引導學生描繪著小鳥對著光禿禿的樹樁時的苦痛心酸,時而引導學生想象著樹木被砍伐前小鳥們生活美好的情景。學生全神貫注,因為宋老師畫的漫畫上的每一個符號、每一處景都在表達著一個詞語、一個句子、一段話或一個故事,能引導學生從詞到句,再到段,一步一步扎扎實實地進行言語訓練,在鍛煉學生口語表達的同時,訓練了他們的思維想象力。
通過漫畫作文教學,宋老師教學的“創造力”得到充分彰顯。正當我們面對作文教學一籌莫展時,宋老師的“童漫作文”如一抹春風打開了我們閉塞的視野,讓我們領略了作文教學獨特的美。讓我們懂得了漫畫作文不是就畫來說畫,或說清畫意就算完事,而是跳出傳統看圖說話的窠臼,把它當做習作教學的一個有趣的話題“引子”。
勤于“書寫”,是魅力之“本”。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教育科研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研究離不開寫作,宋老師提倡要想在專業之路上走得更遠些,還需要“讓閱讀在筆尖行走”。元人程端禮說過,讀書如冶爐熔銅,要鼓大風,是極費力的事情,但必須熔化,不化不止。讀書必須經過自己消化,讀書“化”了,才能把人家的東西變為自己的東西,才能繼承、發展、創新,才能去陳、出新、入妙。宋老師不僅讀書,而且勤于書寫,在他的書桌上經常能看到他書寫的閱讀感悟,有的是理論依據,有的是聯系實際。
日積月累,厚積薄發。近年來,宋老師收獲累累,在《人民教育》《中國教育報》《中小學管理》《江蘇教育》等省級以上刊物發表了教研文章180余篇。多篇文章被《教育文摘周報》、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中心等刊物轉載。主編了《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名師特色課堂研習》、《做有策略的校長》、《品牌學校最需要關注的問題》、《中國兒童漫畫與作文賞析》等數十本書籍,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學習資源。
宋老師主張做魅力教師,讓教師散發魅力,他這樣做了,而且做得很美,他用活力課堂彰顯了他的教學魅力,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教學,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教學語言風趣幽默,教學手段簡單明快,課堂節奏的“起承轉合”張弛有度,學生愛聽他的課,同行愛聽他的課,宋老師成了真正的“魅力”教師”
海德格爾曾說:“人要詩意地棲居。”如今,宋老師也正詩意地棲居在他的語文院子里,以愛心滋潤童心,以智慧點燃智慧,追求兒童的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