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昊鑫
摘 要: 目前,高校的科研管理能力直接反映科研人員的質量,協同創新作為當前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要管理模式,在人才的培養和科技創新方面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在當今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各高校均面臨創新的難題,國家提倡開創教學新領域,科研新天地,鼓勵高校強化協同創新的力度,加強高校內外部的協調管理,注重科研創新隊伍建設。本文從高校科研管理模式的現狀出發,提出其在科研管理模式方面面臨的挑戰,并論述協同創新在科研管理方面的作用。
關鍵詞: 協同創新 高校科研管理 作用分析
高校是培養國家尖端科技人才的重要場所,是國家進行各項基礎性研究的基地,是先進的科研成果誕生的搖籃。國家先后頒布一系列政策鼓勵高校大膽地通過對各項體制制度改革促進科研創新,致力于將高校發展成高科研水平的研究所,比如“2011計劃”[1]。高校內部各科研管理部門主要是根據學校發展的概況制訂一系列發展規劃,他們的工作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學校的科研水平。
一、協同創新機制下高校科研管理模式的現狀
創新就是要打破傳統管理模式的壁壘,完善協同管理體制,而科研管理則是以人為本,充分發揮人的主導作用,建成具有高校專業特色的科研機制。盡管現在很多高校都在搞創新,可是一些基礎性的問題仍然存在,比如資源獲取途徑、科研成果的轉化、評價體系的完善等方面,以下針對主要問題做詳細分析。
二、現行的高校科研管理模式面臨的挑戰
1.校內部的科研管理組織缺乏統一性,造成科研信息資源浪費。各層級組織都只是單一的上令下行的直線模式,缺乏對整體的全方位的管理與監督,上級的命令只是直接下達,沒有經過整理補充。在高校中,科研管理模式大多是垂直模式,這種管理模式任務分配明確,但容易使不同的學科部門之間形成壁壘[2],影響科研人員創新能力的發揮,甚至阻礙科學創新的發展。
2.高校針對有關科研的管理人員綜合能力評估機制不健全。目前,各高校對科研成果及教師的績效考核評價大多以論文形式進行,嚴重阻礙科研人員創新能力的發展。將論文同教師的科研項目申請掛鉤,會使高校教師盲目地側重論文的撰寫而非科研成果能否運用于實際,這對于那些具有生產性的研究是致命的誤區。
3.高校內部各層級管理部門職能不完善,影響科研成果的完善效率。各部門之間的學術壁壘會影響科研成員的信息交流,減慢科研成果的研發進度。各高校的研究需要和外界的企業、科研機構等合作[3],而各方面的工作大都是在校內開展,因此,校外組織并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對科研工作的了解滯后,科研管理部門處理不好校內與校外組織的關系,嚴重影響科研成果的完善效率。
三、高校科研部實施協同創新機制下的管理模式的作用分析
1.協同創新高校的科研信息資源管理體系,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建立健全科研信息資源管理體系,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信息利用率。高校內部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是各管理層級存在壁壘,部門間的溝通受阻,信息不能得到及時的利用。因此,對高校內部的信息資源要統一管理,減少浪費,確保每一個部門都獲取足夠的人、物、財等資源。
2.健全科研評估機制,制定一系列合理的獎罰制度。目前科研的評估機制大多以論文的數量為標準,不能真正評價出科研成果的含金量,因此必須改善科研評估體系。首先根據科研項目的類型對其科研成果進行差別評價,比如對于實用性較強的項目應以能否為社會帶來經濟效益及效益的大小作為考核依據,而對于長期、重要的項目,可根據研究的進度進行分期考核。
3.變更創新交流平臺,提高科研成果的轉化率。如今高校的科研項目是和校外企業聯合進行的,成果的轉化率低是科研工作的常見問題。科研部門作為學校與社會的連接紐帶,創新二者之間的交流平臺,定期溝通,形成安全、穩定的信息來源渠道,能極大地提高科研成果的轉化率[4],同時能使社會了解高校內部的科研實力,實現高校的科研工程的健康發展。
四、結語
協同創新不僅在高校的科研管理方面具有很強的推動作用,而且是促進國家科技文化創新及經濟技術創新的重大措施。高校作為科技創新的孵化器,在開展科研工作的過程中,應當更注重協同創新機制的運用,對科研管理模式進行全方位改革,健全管理機制,提高科技信息資源的利用率,增強學校本身的綜合競爭能力,爭創世界高科研水平的高校。
參考文獻:
[1]朱虹凌.協同創新背景下的高校科研管理創新[J].中國成人教育,2015,19:29-31.
[2]曹青林.協同創新與高水平大學建設[D].華中師范大學,2014.
[3]楊登才,石照耀,韓宇,熊可慧.協同創新機制下高校科研管理模式探析[J].中國高校科技,2015,10:31-33.
[4]孟祥利.面向協同創新的高校科研管理[J].中國高校科技,2014,10: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