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 這些年來,一些地方鄉村空心化、凋敝的趨勢越來越突出。在這些地方的村莊,青壯年或因為去外地打工掙錢,或因為去異地上大學幾乎都走光了,這些背井離鄉的人往往過春節才會在村里駐留一小段時間,去讀大學的以后也會留在城市,平時村里幾乎只有老人與留守兒童。最有活力、最有生產力的人從鄉村不斷流失,不斷失血的鄉村焉得不空心化?焉得不凋敝?
反方:農村子弟出去讀大學、接受更好的教育,這是個人積累人力資本、從底層升上更高的社會階層的機會,難道強迫這些人留在農村修地球你們才滿意?青壯年為了追求更高的收入與更好的生活去異地打工,理所當然,難道強迫這些人留在農村從土里啃食你們才滿意?我們需要搞清楚,是提高農民收入重要,還是把農民捆綁在農村重要?我們要興旺繁榮的是農民還是農村?農村子弟通過求學與打工,在城市扎根定居,這就是真實進行的城市化。在這個意義上,城市化與所謂“鄉村凋敝”是一個硬幣的兩面。那些在大城市哀嘆農村凋敝,但自己也不想留在農村的人是可鄙的。農村人沒有義務滿足某些人畸形的審美需求留在農村受苦受窮。
正方: 現在,由于青壯年紛紛外出,一些地方農村土地拋荒現象嚴重;在一些山村,由于缺乏維護,耕地正在被瘋長的樹木蠶食。這是對耕地資源的浪費,有可能對中國的糧食安全帶來隱憂。一些地方的村莊,在原有的村民搬走之后,房屋失修甚至倒塌,一片頹廢的景象,許多村莊正以這樣的方式走向衰敗與死亡,令人不勝唏噓。應將城鄉一體化、城市反哺農村落到實處。
反方:把這些拋荒的土地免費讓你耕種,你會去嗎?隨著中國勞動人口的日趨減少與人工成本的不斷攀升,中國農業必然也必須走規模經營之路。傳統精耕細作模式隨著人工的走高是不可持續的。政府也在因勢利導,大力推進土地流轉。根據農業部數據,截至2014年底,全國承包耕地流轉面積約4.03億畝,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積的30.4%,經營面積在50畝以上的規模經營農戶超過341.4萬戶。至于山林侵蝕耕地,只是說明這些耕地以前就是山林,現在大自然主動搞“退耕還林”,有利于鄉村生態環境的修復,還國人一個更美的鄉村,其實是好事。
(摘自《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