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希晨
(四川省成都市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談語境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所起的作用
芮希晨
(四川省成都市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四川 成都610000)
摘要:傳統教學中要求學生閱讀時須投入大量時間與精力記憶生詞。這樣,學生就始終脫離創新思維而只一味被動地死記單詞,這正是由于缺乏一個系統的邏輯引導,脫離上下文而僅對單獨的詞句進行分析。在教學過程中,語境的滲透對文章的理解也是或不可缺的。
關鍵詞:上下文;文化意境
一、前言
語境這一概念最早是由波蘭人類學家B.Malinowski在1923年提出來的,他指出“沒有語境,詞就沒有意義”。隨后,英國語言學家Firth發展了這一觀點,提出了語境理論。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閱讀是語言知識和人腦中原有知識相互作用的結果,它一直被視為是一個復雜的認識過程(劉亦春 2001)。究其原因,是由于多種因素阻礙了閱讀效率。而在眾多因素中,語境對于閱讀理解的制約作用是閱讀教學中應著重關注的。本文討論了語境對于學生閱讀的作用及影響,同時分析了如何培養學生將語境有效運用到日常閱讀中。
二、語境的分類與作用
從語用學角度定義語境,它是人們在語言交際中理解和運用語言所依賴的各種表現為言辭的上下文或不表現為言辭的主觀因素(王建平)。從不同角度分析語境,可將其進行不同的分類。其中從表現形式上,可分為外顯性語境和內隱性語境。
(一)外顯性語境的主要內容與作用。
顯性語境是指在對話語的上下文、語體及具體時間、場景、話題等因素理解過程中的活動呈外顯的形態。外顯性語境對閱讀的影響主要指上下文語境和語體語境。
1.上下文語境。
在閱讀中,聯系上下文語境對掌握語句大意起著關鍵性作用。雖然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很多語句自身的語境就可使其理解大意,但仍存在一些語句需要聯系上下文才能準確掌握意義。
例Hoping to smooth the way,administration tried but failed.Also left in the lurch: Wall Street,Hollywood,and Detroit.Zhu refused to open up much of lucrative Chinese Securities Market and insisted on cultural restriction of American movies and music.
此段取自2010年全國英語專業四級考試的閱讀理解Clinton Is Right。從字面看left in the lurch與lucrative是本句難點詞,在不認識詞匯的情況下很難理解文意。但通過上下文,可知美國政府試圖使朱镕基在紡織品上讓步結果失敗,而朱總理不允許開放股票市場,堅持對美國作文化限制。由此分析出left in the lurch指陷入困境,被拋棄;而lucrative表示可獲利的。因此想要理解一些生僻的詞語,聯系上下文語境是必不可少的步驟。
2.語體語境。
語體即根據不同的語言環境來有效地進行語言交流,它涉及內容、語言本身、語言材料等的準確選擇。在閱讀中,根據作品不同可將其分成不同語體。因此對不同語體作品,應采用不同的思維方式理解。
(二)內隱性語境。
內隱性語境是指不能直接在篇章中找到卻對文章含義起制約作用的各種主客觀因素,例如文章的時代背景,作者的寫作目的等。但要想真正理解文章,這些信息又是必不可少的關鍵。隱性語境所起的阻礙性作用有時會影響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例如明明文中詞匯都認識,偏就無法捕捉到語句大意。因此隱性語境在閱讀中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大學英語3》,第十一課中,He was what Diogenes called himself, a citizen of world. Like Diogenes, he admired the heroic figure of Hercules, who labored to help mankind while all others toiled and sweated only for themselves.
僅從字面看,無法完全理解這句話。這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灌輸一些與古希臘神話相關的故事。對有關大力神Hercules的典故進行延伸,學生才能更加理解主人公對Hercules的極大崇拜。所以適當做一些知識延伸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文化意境意識。
三、如何引導學生將語境有效運用到英語閱讀理解中
(一)英語閱讀教學中目前所存在的誤區。
目前普遍英語教學中,仍不乏有高校堅持著傳統教學法。傳統教學中要求學生閱讀時須投入大量時間與精力記憶生詞。這樣,學生就始終脫離創新思維而只一味被動地死記單詞,時常會發現,對一篇文章即便完全掌握了所有詞匯,仍無法完全明白文章意思,這正是由于缺乏一個系統的邏輯引導,脫離上下文而僅對單獨的詞句進行分析。因此要想對文章有審慎透徹的理解,僅靠一字一句遠遠不夠。在教學過程中,語境的滲透對文章的理解也是或不可缺的。
(二)培養學生在閱讀中結合語境。
通常來說,文中出現的生僻詞匯多可通過顯性語境來理解,然而不是每一個生詞都能依靠顯性語境找到相應的意思。這就需要通過隱性語境來解決了。如同《E英語教程2》第五課From Tramp To King of Comedy。要對這篇文章進行語境構建,顯性語境尤為明顯,而隱性語境需要列出范圍。
隱性語境:1)卓別林一生的概況;
2)在他藝術生涯中,有哪些代表性作品;
3)是什么成為了改變他命運的轉折點;
4)此篇課文的主旨是什么?
通過歸納范圍,教師可讓學生在課前自行查找相關資料,讓學生對文章所涉及的文化背景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課上還可進行適當補充,這樣既能培養學生建立意境意識的能力,也能對所學文章有更深一層次的理解。
四、結語
綜上所述,閱讀是一種主動理解、領悟、吸收、鑒賞、評價和探究的思維過程。而語境在閱讀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更加注意對學生語境意識的培養,同時還要引導學生通過不斷吸收與積累各類文化常識,針對不同的閱讀材料構建不同語境的范圍,逐漸減少由于背景知識缺乏而造成的理解障礙。
參考文獻:
[1]劉升民,“語境與英語教學”,《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年第四期。
[2]何其亮,“外顯性語境:閱讀理解的語用視覺”,南方冶金學院學報,2000-12(6).
中圖分類號:G4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6-0162-01
作者簡介:芮希晨(1988-),女,漢族,四川成都,英語教師(助教),碩士,四川電影電視學院,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