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雅娜
(中央民族大學,北京 100081)
英國中小學教師的職前教育培養對我國的啟示
房雅娜
(中央民族大學,北京100081)
摘要:英國在對教師的職前培養的方式中,“學校體驗,”是將理論與實踐相互融合、為師范生的專業發展莫定一個良好基礎的教學過程。這一過程能使學生在校學習的理論與實踐更好的結合在一起。我們要結合本國的國情,學習一些英國比較好的對教師職前培養的政策,以此來提高我國中小學教師的質量。
關鍵詞:職前教育;學校體驗;英國
現代社會是一個重視個體與社會共同進步的社會,但是隨著學校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學校逐漸脫離社會,與社會的聯系越來越少,學校成為一座城傳遞知識的“孤島”,教師在學校教育的發展過程中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理論和實踐的分離也是現代教師教育的弊端之一。英國政府也在一直努力探索在對職前教師的培養過程中如何使理論與實踐更好的結合起來的策略。只有讓教師把在校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才能更好的指導實踐。這一變革的一個顯著的標志就是教師教育中大學與中小學“伙伴關系(Partnership in training)的建立。英國的教師教育由此被稱為伙伴關系模式(partnership model),它是把英國教師的職前培養(Initial Teacher Training)和在職教師的專業發展融為一體。在此模式的基礎上,在英國的教師教育中讓師范生到中小學學校去進行實踐教學被稱為“學校體驗”。英國的教師培養分為職前教師培養、在職教師培訓和高級學位研修三個階段。英國實行教育證書制度,職前師范教育是提供教師資格的主要途徑。
一、英國中小學教師的培養
在英國,有組織的教師培養始于19世紀,目前英國教師教育的課程主要有BED和PGEC兩種課程,在《職前教師教育課程統一要求》的指導下安排課程,培養符合《合格教師資格標準》的新教師。“教育學士學位課程”,簡稱“BED”課程,是相當于本科學位的教師教育課程,主要培養小學師資;“研究生教育證書課程”簡稱PGEC,是培養中學師資的主要方法。本文主要說的是英國中小學教師的培養。
為了使師范生把在校學習的理論和在教學中進行的實踐進一步結合,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英國政府紛紛呼吁提高“學校體驗”的地位。鼓勵學習師范的學生親自到學校去實踐觀察,并且思考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一步把自己在學校學習的理論更好的運用到實踐中去。同時政府通過財政撥款吸引更多的中小學學校積極合作參與大學的教師培養,讓更多的師范生都能在在校期間去實習。英國教育部門也下發了很多關于職前教師教育的要求和標準的相關文件。文件明確規定了職前教師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師范生作為一個教師應該勝任的能力,如怎樣制定課堂計劃、怎樣管理課堂等。
為了讓師范生進一步明確達到對職前教師教育的要求,相關文件對師范生“學校體驗”的時間做了明確規定。四年制本科教育學士學位(BEd)課程,至少32周;二至三年制的本科教育學士學位課程,至少24周,而且,上述師范生的“學校體驗”至少要在2所學校進行,讓學生體驗到不同學校的學習氛圍和教師的授課方法以此來提高師范生的教學能力。教師的培養不能脫離中小學的實踐體驗,這是培養教師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職前教師教育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
二、“學校體驗“的具體實施
英國的職前教師教育主要是面向中學畢業生開設的三/四年制的教育學士學位課程,學科教育與專業教育同時進行,主要為幼兒園、小學培養師資,英國的教育機構在“學校體驗”的安排和實施上都有明確的規定:
首先,“學校體驗”的內容與大師范生在學校中學習內容緊密結合;
第二,教育經驗多樣化,“學校體驗”要求學生深入不同學校不同班級進行實踐,讓師范生深入了解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學習特點,在校實習的師范生不僅注重課堂教學,也重視其他方面的內容,如組織學生進行課外活動,協助教師進行學校管理等;
第三,英國的“學校體驗”的實施是在規范的指導下進行的,對實習生的指導不僅包括書面的指導手冊還有導師對其進行指導。
三、對我國職前教師教育培養的啟示
(一)實習時間安排及質量保障。
要想讓實習生在實踐的過程發現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專業能力,必然要求有相當數量的實踐體驗時間。有了足夠的時間,實習的師范生才有機會深入的了解學校教育,積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多樣化的經驗,并且對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而且,師范生到學校體驗要分多次進行,這樣才能更好的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但是,延長實習時間并不意味著實習生一定能更深刻地體味學校工作、理解兒童的學習。英國的“學校體驗”最終是依靠規范的制度和專門的指導落到實處的。專門的導師對師范生進行指導能夠幫助他們更好的發現自己的問題。英國的師范生到學校實習有專門的實習導師負責對其進行指導,同時,大學導師親臨實習學校,觀察并指導、評估實習生的實習工作并且組織師范生針對實習開展專題討論。而我國很多學校的師范生的實習都沒有教師親臨現場進行指導。職前教師教育是為教師的專業發展奠定基礎的階段,提高教師專業水平首先要提高的是教師教育的質量。
(二)改進培養方式。
應高度重視中小學在師范生培養中的作用,長期以來教師培養主要是以大學為本,學生在大學接受教師教育,畢業后到中小學校任教。這種培養模式已經存在了很多年,但它存在著缺陷:一是教師教育專業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大學對學生或在職教師進行的是理論知識教育,缺乏對其實踐的訓練,因為教師不僅需要掌握足夠的理論知識,還需要了解學生,掌握處理師生關系的技巧,有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等等。中小學的教育教學問題不會出現在大學的課堂,只能在中小學的實際教學中才會發生。教師培養需要在學校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進行。二是大學教師遠離中小學校的實際,對師范生和在職教師的教育主要是理論方面的,不能對師范生進行有效的實踐技能指導。理論與實踐脫節會讓學生在學校學到的知識變得沒有價值。
我國師范教育的改革,應借鑒英國“合作式”師資培訓模式的做法,切實建立高等院校與中小學在師資培養中平等合作的伙伴關系,吸引中小學積極地參與到教師培養的過程中來,以此來提高我國師資培養的質量。總之,英國教師教育的做法和經驗給予我們很多的啟迪和感悟。我們不能照搬照抄,搞拿來主義,要結合本國的國情,適當的向其學習以此來提高我國中小學教師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孫曼麗.英國職前教師教育的伙伴關系模式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
[2]杜靜.英國教師在職教育發展研究[D].西南大學,2007.
[3]孫國輝.當代英國教師入職教育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3.
[4]李先軍.英國近現代教師教育發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
[5]韓琳琳.英國教師教育者專業發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4.
中圖分類號:G65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6-0268-01
作者簡介:房雅娜,單位:中央民族大學,專業:比較教育學。